吳巧武
(福建省閩東衛生學校)
目的:探討多媒體結合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校2013 級護理專業的學生138例,觀察組72 例,對照組66 例。觀察組采用多媒體結合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觀察兩組期末考總體成績情況。結果:觀察組學生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P<0.05)。結論:運用多媒體結合案例教學法教學對于提高中職護理專業的學習成績具有重要作用。
《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病理變化、發病機制、經過與轉歸的一門基礎醫學學科,它是過渡到臨床醫學的一門重要的橋梁課程。同時,病理學也屬一門形態科學,它比較側重從形態上進行觀察和研究各類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和規律,由于其理論性較強,知識的深度、廣度和跨度都較大,往往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并帶來一定的厭學情緒,從而達不到教學目的。因此,如何學好《病理學》已成為醫學教育工作者不斷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選取我校2013 級護理專業的學生138 例,分為兩個班教學,觀察組為2013 級護理1 班,共72 人,結合兩種教學法進行教學;對照組為2013 級護理2 班,共66 人,采用傳統教學法進行教學。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前期基礎課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兩個班級由同一教師授課,采取相同教材、學時和教學條件。
期末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評分標準和考核內容完全相同,分析兩組成績。
數據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t 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學生期末成績的比較表(±S)
如上表所示,觀察組學生在結合兩種教學法的培養下,期末考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首先在各種常見病中精心選取一個典型病例作為導入,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病例分析,然后分組討論,最后派代表發言得出結論。在教師總結學生發言,引導得出正確結論的過程中,結合多媒體教學法,憑借多媒體生動性、藝術性和趣味性等特點,將比較抽象的病理機制形象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本內容。通過兩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學生既理解掌握了病理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了《病理學》課程的教學目的。
中職護理專業的《病理學》課程,要求學生面向患者,學習的不僅是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臨床思維能力,而且病理學的主要內容是各種疾病的病理變化,重點是病變組織的特點,尤其是鏡下病變組織的結構,這些內容比較細微、抽象,靠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很難理解,難以實現教學目的,所以結合兩種教學法是《病理學》教學的實際需要。
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采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以病例作為基礎,以問題為先導,以分析討論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教學方法?!恫±韺W》課程的最終目的是要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因此,訓練學生運用相關知識正確分析和處理具體的案例,是學科的要求,也是多媒體技術的短板。而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增強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需要用到多媒體技術。比如,在講授循環系統中栓子的運行途徑時,由于栓子的運行途徑與血流方向相同,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它做成動態短片加以聲音講解,就能形象、直觀地呈現出栓子的運行軌跡以及不同來源的栓子具體會在哪些部位發生栓塞,通過直觀的演示,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學效果立刻體現。
現在的中職學生的素質普遍下降,他們普遍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扎實的文化基礎,極易表現出厭學等不良行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處于主導地位,非常注重教師的權威性,課堂上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和興趣。案例教學法既培養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又通過多媒體形象展示病理機制和過程,學生易于理解掌握,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了教學目的。
采用案例教學法的時候,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深厚的理論功底,還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和課堂組織能力。教師要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既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要使課堂氣氛熱烈而不混亂,對學生的不同見解要耐心歸納,營造師生平等的氛圍。因此,教師備課要充分,要針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多媒體教學只是幫助學生對于抽象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它不是將課本知識挪到多媒體上,否則過多的文字且與課本的重復率較高,喪失了新鮮感,反而達不到想要的學習效果。
總之,多媒體教學技術和案例教學法都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教學手段之一,它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的能力,必將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
凌春華.CBL 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科技信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