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心軍
在神經內科,高血壓性腦出血為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疾病具有病情兇險、高病死率及高致殘率等特點,威脅患者生命[1]。為詳細了解分析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采用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64例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取信陽市第四人民醫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64例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其中,男47例,女17例;年齡32~69歲,平均年齡(50.53±1.17)歲;并按照患者住院尾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觀察組,男 24例,女 8例,平均年齡(51.23±1.52)歲。對照組,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齡(50.13±1.09)歲。2組患者間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保守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進行治療,對比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醫護人員采用CT確定穿刺靶點,有效避開患者重要功能區和皮層大血管,將距頭皮血腫中心最近的位置定位穿刺點,同時依據患者病情確定進針深度。待患者麻醉成功后,醫護人員用電鉆鉆患者硬腦膜和顱骨,將限位器去除,并對塑料卡環進行離斷,拔出針芯,插入圓鈍塑料針芯,把三角針體推至血腫邊緣,之后將圓鈍針芯拔除,擰緊蓋帽,抽吸、沖洗血腫,手術完成后,為患者常規留置引流管,每天對患者血腫進行2~3次沖洗。
1.3 療效判定標準[2]死亡:患者實施治療后,出現死亡現象;無效:患者實施治療后,臨床癥狀沒有改善,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有效:患者實施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功能殘缺評分減少18%~45%;顯效:患者實施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或是基本消失,功能殘缺評分減少46%~100%。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正態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1.25%,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53.13%。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高血壓性腦出血疾病是一種多發性疾病,其具有較高致殘率和病死率,嚴重威脅患者生命。醫護人員應對患者實施相應治療措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3]。已有臨床研究顯示,40%的高血壓性腦出血為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該疾病的致殘率、致死率居高血壓性腦出血疾病首位[4]。

表1 2組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高血壓性腦出血疾病傳統治療方法為保守方法,然而部分患者經保守治療后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難以根治,極易出現復發現象[5]。隨著微創技術不斷發展,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在高血壓性腦出血疾病治療中逐漸獲得廣泛應用,該術式在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疾病臨床上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治療效果顯著等優點,其可迅速、直接清除血腫,減輕血腫壓迫及降低顱內壓,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6-7]。該種手術方法主要在局部麻醉措施下進行有效治療,可最大程度減少對患者血腫周圍組織的刺激及感染,降低醫源性損傷發生率。在本研究中,采用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進行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同采用保守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的對照組患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與盧慧英[8]報道的研究結果較為相似。
綜上所述,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在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疾病臨床上具有顯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 馬紅軍.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19):76-77.
[2] 鄧華斌.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19):30-31.
[3] 高澤勇.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3,11(1):241-242.
[4] 李衛軍,王艷玲.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100例的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中旬刊),2009(6):547-548.
[5] 曾學良.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36例體會[J].當代醫學,2013(18):520-521.
[6] 覃海娟.高血壓腦出血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的護理[J].當代醫學(學術版),2008(7):1326-1327.
[7] 劉獻玲,張天霞.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65例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9):153-154.
[8] 盧慧英.高血壓性腦出血采用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