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瑞波 陳 路
(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浙江 杭州 311300;
杭州瀚能空壓機技術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000)
杭州市金融發展與農民創業相關性分析——基于農村金融組織創新的視角
蔣瑞波陳路
(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浙江杭州311300;
杭州瀚能空壓機技術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000)
摘要:農民創業難點在于融資途徑狹小,因此應通過金融組織創新幫助農民解決在創業過程中的融資難,為農民創業提供資本支撐,營造良好金融環境。本文首先揭示杭州市金融發展與農民創業現狀,通過ADF和GRANGER檢驗得出杭州市農民創業與金融發展具有正相關關系,并提出促進杭州市農民創業的金融政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民創業;金融發展;農村金融創新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并且提出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了“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浙江省農村金融進行創新,如浙江麗水市林權改革試點和杭州市民營企業融資中心等。農村金融改革的關鍵環節在于滿足小微經濟、農民創業的融資需求,因此金融發展與農民創業相關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杭州市金融發展的現實分析
本文從金融寬度和深度兩個維度分析杭州市金融發展狀況,并通過實地調研考察杭州市農村金融的覆蓋程度。從金融深度分析,杭州市的金融市場發展狀況較好,但在很大程度上受高儲蓄的影響;從金融寬度分析,杭州市與其他地區相比顯得非常不足,主要表現在企業融資主要依賴于銀行信貸,銀行網點分布不均衡,居民金融資產絕大部分集中于儲蓄存款等。
(1)杭州市金融寬度分析
金融寬度指金融中介將儲蓄資金投入到各個方面的渠道途徑,在經濟活動中給人們提供更廣泛的金融服務,也就是金融服務的可得性。

表1 杭州市農村信用社2009-2012發展狀況
數據來源:作者實地調研數據。
作為傳統的農村金融組織,農村信用社屬于服務于“三農”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其特殊歷史背景及經營目標多樣性,對農村金融發展有重要性。本文通過考察杭州地區所轄縣和地級市的1個聯合銀行、4個合作銀行和3個縣級聯社,以2009-2012年為考察期,共32個樣本,發現農村信用社發展的三種層次差距較大,聯合行優于村鎮行,另一方面由于基本設施覆蓋面較窄,農村金融改革對農民創業行為的影響緩慢。
其次,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服務有所改善,緩解部分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截至2014年4月21日,浙江省中小微企業培育與監測平臺入庫企業18789家,杭州市1692家,占全省的 9%。 杭州市農業保險費用也逐年增長,有利于規避農民生產過程中部分風險,解決他們創業初期的擔憂,從而有助于農民邁出創業的第一步。
(2)杭州市金融深度分析
金融深度直觀反映了一地區金融業發展的成熟度。金融深度等于全部金融中介的流動負債與當季GDP比率,文獻中常采用M2/GDP指標進行刻畫。近年來,杭州市金融發展深度較高,成為杭州經濟發展支持力量。杭州市金融實力和金融綜合競爭位居全國第五。
截至2013年底,杭州市共有各類金融機構310家,比往年增長6.2%;杭州市金融機構存貸比也穩步上升,一直保持在75%-95%。全市金融機構貸款額一直比存款額少,除了個別年份比率下降外,整體趨勢還是上升的。杭州市金融機構通過把資金投放到市場上來激活市場,這將增加居民的購買欲望,擴大市場需求,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有助形成農民創業良好的外在環境。
三、杭州市金融發展與農民創業的相關性分析
(一)指標的選取和數據的來源
本文以杭州市金融機構存貸款與GDP之比作為衡量杭州市金融發展指標,記為FIR。本文通過杭州在籍農村戶口數與總人數比重與杭州市私營個體戶總人數的乘積來反映農民創業情況,記為PE。杭州市2005-2012年的存貸款數據來自《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庫》,杭州市1997-2004年的來自《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和《中國城市統計年鑒》。農村私營和個體戶數據以及在籍農村戶數來自《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和《杭州市統計年鑒》,上述數據區間為1997-2012年。
(二)ADF單位根檢驗
本文采用ADF方法檢驗變量平穩性。本文對農民創業和金融發展相關指標進行檢驗,在ADF檢驗中FIR和PE原序列的檢驗值為-2.79和-2.50,大于各水平下的臨界值,所屬非平穩序列。一階差分后得出的檢驗值為-2.81和-2.50,經對比大于各水平下的臨界值,FIR、PE一階差分序列仍為非平穩序列。二階差分后FIR的值為-3.96,小于5%水平下的臨界值-3.83,PE的值為-3.94,小于5%水平下的-3.83,說明FIR、PE的二階差分序列都有95%的可能性表現為平穩。因此,兩時間序列PE、FIR都為兩階單整序列。
(三)協整檢驗和誤差修正模型VEC
在進行協整和誤差模型之前,首先建立VAR模型,如下所示:
Yt=A1Yt-1+…+ApYt-p+εtt=1,2,3,…
(1)
其中:Yt是k維內生變量向量,p是滯后階數,t是樣本個數,A1,…,Ap是待估的系數矩陣。εt是k維擾動向量。本文中選定滯后階數為2,根據公式(1)建立二階滯后的VAR模型并進行穩定性檢驗。由上面的ADF平穩性檢驗可知,FIR和PE為兩階單整平穩時間序列,在VAR模型中單位根都表現出小于1。
由ADF檢驗結果可知,時間序列FIR、PE均為二階單整序列,所以可進行協整檢驗。本文采取Johansen-Juselius極大似然法進行協整檢驗,對兩時間序列FIR、PE進行協整檢驗。本文中的兩個時間序列在5%的顯著水平上至少存在1個協整關系,也就是在95%的置信度下,時間序FIR和PE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對FIR、PE進行VEC建模。從下表2可知所估計系數在統計上是顯著的,模型具有較強的解釋能力。協整方程為FIR=-0.27PE+0.77。

表2 誤差修正模型(VEC)
注:方括號內的數值表示T值,DFIR、DPE分別表示對應的VEC修正值。
(四)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本文中主要分析杭州市農民創業和金融發展指標之間的因果關系。
上表4反映了PE與FIR之間的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從估計結果中可以看出,在滯后期為1的情況下,PE不是FIR原因的可能性高達77.60%,也就是說PE是FIR原因的可能性只有22.40%,而FIR不是PE原因的可能性是0.93%。說明在最短時間內,農民創業對金融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強,但反過來,金融發展對農民創業的有著很強的拉動作用。在滯后期為2的情況下,PE不是FIR原因的可能性高達54.98%,意味著PE是FIR原因的可能性為45.02%,而FIR不是PE原因的可能性是1.19%。在滯后期為3的情況下,PE不是FIR原因的可能性下降到10.04%,FIR不是PE原因的可能性上升到9.12%,說明時間越長,某一特定年份農民創業對本年度金融發展推動作用逐漸增強。與此同時,FIR不是PE原因的概率從0.93%上升到25.09%,說明某一特定年份的金融發展對本年農民創業的推動作用逐步減弱。總而言之,農民創業對當地金融發展的拉動作用先下降后上升,而金融發展對農民創業的拉動作用一直處于下降的狀態。

表3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四、結論
本文通過ADF檢驗、GRANGER檢驗研究了杭州市農民創業和金融發展的關系,研究表明農民創業和金融發展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農民創業能拉動金融業的發展,而金融發展也反過來促進農民創業。雖然全市農民創業和金融發展之間的推動作用是有強有弱的,由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結果中可知,杭州市金融發展占到了杭州市農民創業原因中的99.1%,而農民創業僅占杭州市金融發展原因中的22.4%(在滯后期為1的情況下)。這些都說明金融發展對農民創業至關重要,金融約束將會嚴重影響全市農民創業的激情,降低他們創業的積極性,所以需要一個良好的金融外部環境來助推全市農民創業的產生與發展。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民創業,政府需要不斷優化和改善農民創業環境,使更多的農民走上創業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溫鐵軍:《三農問題與制度變遷》序言,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2] 馬九杰、劉海英、溫鐵軍:農村信貸約束與農村金融體系創新,《中國農村金融》2010年第2期.
[3] 陳雨露等(2010).
[4] 田芳儀.金融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思考[J].現代金融,2013(8):29-30.
[5] 關宏超.如何構建失地農民創業的金融支持體系[J].浙江金融,2007 (07):56-60.
[6] 鐘王黎、郭紅東.農民創業意愿影響因素調查[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02):23-27.
[7] 陳紅飛.完善農民創業金融支持體系[J].江蘇農村經濟,2009 (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