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偶,李海鵬
(中南民族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武漢 430074)
我國糧食安全問題因農戶播種面積減少等原因存在隱患。于是分析影響糧食產量的關鍵因素,對提高糧食產量作用顯而易見。關于此問題,大多學者經常采用生產函數方法來研究,其中,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最為常用。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在農業技術經濟數量分析中應用的比較廣泛,而且成效顯著,但以往的研究樣本數目較少,不具備代表性。9省小麥主產區是我國糧食主要產區,對研究我國糧食安全具有代表意義。采用基礎數據進行農業生產的技術經濟分析,樣本數據大多是通過在樣本區域內進行測算、試驗或統計調查所得,具有較大的同質性,運用傳統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進行計量分析比較合適。基于9省1805農戶小麥投入-產生數據,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進行進一步實證研究,分析影響小麥產量的關鍵因素。
本研究數據由國家統計局農村入戶調查組提供,包括全國9個小麥主產區、1805個小麥種植農戶。統計指標涵蓋農戶小麥種植投入-產出要素的數量、單價與金額,其中投入要素包括:種子、化肥、農藥、農膜、農機具等生產資料投入,以及運輸費、灌溉費、管理費、保險費等生產服務投入;用工量、雇工量等勞動力投入;承包地、耕地規模等耕地投入,產出要素包括單產量與總產量。9個小麥主產區樣小麥戶均總產量為9984.93公斤/戶,單產量為373.46公斤/畝。調查樣本小麥產量如下表。

表1 9省小麥產量情況
1.2.1 土地(H)
以農戶小麥播種面積來計量土地投入,單位為畝,其中農戶小麥生產的土地投入主要包括自家土地投入與承包地投入。統計數據顯示,樣本總體戶均土地投入為23.92畝/戶,其中,戶均自家地投入為23.85畝/戶,戶均承包地投入僅為0.07畝/戶,占的比重比較小;調查樣本“34”省戶均土地投入規模最大,達120.90畝/戶,其次是“65”省,其戶均土地投入為40.01畝/戶,(見表2)。

表2 樣本耕地投入分析表 (畝/戶)
1.2.2 勞動力(L)
以農戶小麥生產投入的工時來計量勞動投入,單位為天,其中農戶小麥生產的勞動力投入包含雇工投入與本戶勞動力投入。統計數據顯示,樣本總體戶均勞動力投入為37.49單位工作/戶,其中戶均本戶勞動力投入大,戶均本戶勞動投入為21.94單位工作/戶,戶均雇工投入為15.55單位工作/戶。樣本總體單位面積勞動投入為3.95單位工作/畝,其中雇工投入1.64單位工作/畝,本戶投入2.31單位工作/畝。

表3 樣本勞動力投入分析表
1.2.3 資本投入(K)
農戶小麥生產的資本投入主要包括種子、化肥、農藥、農膜、固定資產折舊、修理費、運輸費、管理費、保險費等投入。統計數據顯示,樣本總體戶均種子投入為372.90斤/戶,戶均化肥投入為750.43斤/戶,戶均農藥投入為21.35升/戶。樣本總體單位面積種子投入為15.42斤/畝,單位面積化肥投入為30.62斤/畝,單位面積農藥投入為0.68升/畝。本研究主要分析種子、化肥、農藥三種資本要素。

表4 樣本資本投入分析表
2.1.1 C-D生產函數原理
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產函數是數學家柯布和經濟學家道格拉斯在20世紀30年代初一起提出來的,在經濟實證分析中應用廣泛。其一般形式為:

試中:Q表示產量;L與K分析表示勞動力投入量與資本投入量;A、α與β為三個參數,其中α表示勞動力產出的彈性系數;β表示資本產出的彈性系數,0<α,β<1。
當α+β<l時,規模報酬遞減,即在生產技術的不變前提下,隨著規模的擴大,單位產出會隨著規模的擴大而減小,此時擴大規模是不利的。
當α+β=l時,規模報酬不變,即在生產技術的不變前提下,單位產出不變,不會隨著規模的擴大而增大。
當α+β>l時,規模報酬遞增,即在在生產技術的不變前提下,單位產出會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而增加,此時擴大規模是有利的。
2.1.2 農業生產函數
農戶小麥生產資本要素投入主要包括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結合統計數據,本研究主要分析種子、化肥、農藥、勞動力與耕地同小麥產量的關系,根據C-D生產函數原理,得到小麥農業生產函數:

式中,L代表勞動力投入量,K1代表種子投入量,K2代表化肥投入量,K3代表農藥投入量,H代表耕地投入量,α、β1、β2、β3、γ分別為勞動力,種子、化肥、農藥及耕地的產出彈性,A為常數。在三大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均處于邊際報酬遞減范圍內,即當0<α<1、0<β<1、0<γ<1,且三者之和小于1時時,必然存在各生產要素的最佳投入量及最佳組合。
通過構建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本研究主要分析以下6個假設。第一,在現階段小規模農戶生產條件下,小麥生產中土地、勞動力和資本投入是否達到規模效益?即三大投入要素的彈性系數之和是否大于1。第二,農戶農地投入是否達到最優規模?即探討土地投入與小麥產量是否成正相關,以及農地是否需要流轉,為實現農地規模經營,檢驗是否可以通過農地流轉來實現。第三,農戶會不會在小麥生產中因農村剩余勞動力多而過量投入勞動力?即農戶勞動力投入與小麥產量是否呈顯著負相關。也就是說,規模大的農戶,其勞動力投入少;規模小的農戶,反而勞動力投入多,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提供實證經驗。第四,化肥對小麥產量影響是否顯著?農業生產過量使用化肥對土壤破壞比較大,不僅影響土壤的肥力,同時對生態環境與水資源造成一定影響。然而統計數據中,大多數農戶投入化肥比較多,不僅造成生產成本過高,同時產生負的外部效應,因此檢驗化肥投入對小麥產量影響是否顯著意義重大。第五,農藥對小麥產量影響是否顯著?與化肥使用情況類似,農業生產中農藥的使用對環境的影響更大,過量使用農藥對糧食產量增加沒有意義反而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對此出于保護生態環境,分析農藥投入對小麥產量的影響也具有重要意義。第六,省域之間生產函數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因統計樣本,各省樣本容量不同,農戶小麥產量因各地氣候等原因會存在差異。
基于以上數據與假設,構建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以農戶小麥產量為因變量,以勞動力、資本(種子、化肥、農藥)、土地為自變量。將模型做處理轉換為對數形式如下:

式中:Q為小麥總產量,C代表常量,L為勞動力投入量,K為資本(種子、化肥、農藥)投入量,H為土地投入量,α、β、γ分別為勞動力,資本(種子、化肥、農藥)和耕地的產出彈性,ui為分省虛擬變量。利用Excel進行數據處理,并用SPSS軟件作回歸分析,得到以下回歸結果。

表5 樣本總體回歸結果
現在根據表5、6結果來檢驗前文中提出的5個假設。第一,關于要素規模報酬的問題。調查樣本總體三大投入要素的彈性系數之和小于1,說明9省小麥主產區的農戶小麥種植沒達到規模效應,并且處于規模報酬遞減狀態;9個省中只有34省要素規模效應大于1,達到規模效應。因此實現規模效應,小麥生產的要素投入組合需要做出一定的調整。第二,關于土地投入的問題。回歸結果表明,三大投入要素中土地投入對小麥產量成正相關,且關系最為顯著,樣本總體為提高糧食產量,達到規模效應可以通過增加農戶播種面積來實現,現階段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造成部分耕地撂荒,因此為穩定糧食產量的增長,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規模經營,可以允許耕地流轉或承包經營。第三,關于勞動力投入的問題。回歸結果表明,勞動力投入對小麥產量呈較小的負相關。一方面說明勞動力投入對小麥產量的增加影響不明顯,因農業機械生產率遠遠大于勞動生產率,農戶通過機械來替代勞動力也成趨勢;另一方面,說明樣本總體小農戶存在勞動力投入過量的情況,造成人力資本的浪費。第四,關于化肥投入的問題。通過回歸結果可以得出,化肥投入對小麥產量影響不顯著,同時呈現較小的負相關,大量的化肥投入導致土地肥力下降,出現過量投入化肥對小麥產量增加造成負面的影響。第五,關于農藥投入的問題。通過回歸結果可以發現,農藥的投入對小麥產量的增加影響不明顯,因此農戶小麥生產過程中可以減少農藥的投入量,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第六,關于省域間生產函數差異的問題。將區域設為虛擬變量,檢驗水平顯著,表明省域間生產函數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6 各省回歸結果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已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研究領域。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依據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來分析農戶小麥種植的投入-產出,在設立研究假設的基礎上,借助SPSS回歸模型測量影響小麥產量的因素。通過實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是,三大生產要素相比較,土地對小麥產量的貢獻率最大,其次是資本,勞動力貢獻率最小;二是,樣本總體農戶小麥生產的均未達到規模效應,即農戶小麥生產經營處于不合理的狀態;三是,農戶小麥種植可以減少一定量的農藥化肥投入。四是,省域之間的生產函數存在差異性。然而,農戶投入多大耕地規模才能達到規模效應,以及實現規模經濟可以減少多少量的化肥與農藥還需進一步研究。
[1]林毅夫.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2.
[2]錢貴霞,李寧輝.糧食主產區農戶最優生產經營規模分析[J].統計研究,2004,(10).
[3]廖洪樂.中國南方稻作區農戶水稻生產函數估計[J].中國農村經濟,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