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縣西夏鎮衛生院 李奮翔
心內科住院患者營養治療的療效觀察
西華縣西夏鎮衛生院李奮翔
摘要:目的:探討心內科住院患者營養治療的療效觀察。方法:選取2012年-2013年來我院治療的心內科住院患者者120例,隨機平均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實驗組60例患者使用營養治療,而對其余60例患者為對照組采取常規方法,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病情緩解度。結果:在實驗組經過營養治療之后,實驗組顯效35例,有效20例,無效5例,對照組顯效8例,有效12例,無效40例,相對于對照組來說,效果更好,病人恢復情況更好,營養治療對于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較好的效果,說明此方式對于此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對于促進患者康復和縮短住院時間有一定的促進效果,符合當代醫療理念的要求。結論:營養治療對于心內科住院患者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和縮短住院時間有一定積極意義。
關鍵詞:心內科;住院;營養治療
中圖分類號:R-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118-01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心內科患者越來越多,因為這方面疾病而致病住院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心內科,即心血管內科,治療的疾病包括心絞痛、高血壓、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齊、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主要是會有心梗的危險,大部分的心肌缺血是冠心病引起的心絞痛。很多心內科疾病患者會反復發作胸悶、胸痛,伴氣緊、頭昏、四肢無力、冷汗,胸悶、胸骨后劇烈壓榨性疼痛、紫紺、嘔吐、黑朦、端坐呼吸等。這些癥狀都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醫護人員需要為患者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全方位服務,使患者可以盡可能的減少身體不適等癥狀,增加患者的康復幾率。[1]本院就2012年至2013年間收治的120例患者進行治療,為找出進一步治療該病的方法和護理的措施,現將體會介紹如下:
(一)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2年-2013年來我院需住院治療的患者120例患者,且兩組患者是心內科住院患者。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選取其中60例最為實驗組,其中男性患3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齡在40-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42±2.32),病程2-5周。剩余60例患者則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齡在33-65歲之間,平均年齡(48.21±4.25),病程2-5周。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從發病到就診的時間、疾病史、身體狀況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二)方法
對照組用常規方法,而實驗組使用營養治療,飲食方面要維持高纖維素攝入.維持食物多樣化。控制油脂、肉類、鹽的攝入量,增加水果、奶、谷物及薯類食物,補充食物要滿足機體所需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注意各種營養之間的比例合適。食物多樣化,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果和薯類,吃清淡少鹽的膳食,保持營養素平衡,盡量采用容易消化的食品,不采用強烈刺激性的調味品,少采用油炸,促進患者的食欲,多食含鈉,鐵,鈣豐富的食品,如蔬菜,鮮奶,豆制品,蘑菇,木耳,瘦肉,海產品等,盡量避免患者產生饑餓感,多采用含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水果如芹菜、南瓜、必需時可用瓊脂拌食或制成食品食用。督促患者作息規律,早起早睡,起床后進行輕微運動,穿衣寬松,利于心臟和大腦的血液循環.心態平和,避免情緒大起大落,洗漱宜用溫水,避免冷熱刺激引起血壓驟然變化.限制過量飲食,適當增加運動量,戒煙限酒。[2]
(三)判定方法
兩組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護理后,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飲食狀況明顯改善,生命體征基本穩定,身體指標變好;②有效∶飲食狀況基本改善,生命體征基本穩定,身體指標變好;③無效∶飲食狀況并無改善,生命體征不穩定,身體指標未變好。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分析,研究數據的可靠性,更具數據反映心內科住院患者營養治療的療效觀察。p<0.05為差異即有統計學意義。
在這120例患者接受治療之后,普遍病情都有所好轉并且心情愉悅,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中,在實驗組經過營養治療之后,實驗組顯效35例,有效20例,無效5例,對照組顯效8例,有效12例,無效40例,相對于對照組來說,效果更好,病人恢復情況更好,營養治療對于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較好的效果,說明此方式對于此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可以促進患者康復和縮短住院時間。
表1 心內科住院患者營養治療的療效觀察
飲食習慣不好,長期吃垃圾食物、食物的種類太過單調、經常吃高脂肪低纖維的食物等。這些食物都會造成人體的熱量攝取過度,脂肪的分解利用太少,使血液中的脂肪、膽固醇長期偏高。如果血液中的膽固醇長期偏高,會造成動脈硬化而引起血管彈性變差,從而產生高血壓等。患者的飲食營養應著重于補充完全的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E、鈣、鎂。臨床營養治療,對患者來說極為重要;合理平衡的營養,不僅可以增強患者的免疫能力,預防疾病發生和發展,而且還可以提高患者對手術和麻醉的耐受能力,減少術后并發癥,降低醫療成本,縮短住院時間,有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臨床營養日益倍受重視,由于對機體應激狀態下營養底物代謝變化特點缺乏足夠了解,對各種營養制劑的特點不夠熟悉,在制劑種類的選擇、劑量以及輸注方式等方面往往很不恰當,所以這種方法也需要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加注意。[3]通過對120例患者的治療中體會到,通過對患者的營養治療對患者的康復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對心內科住院患者進行搶救和治療的過程中,營養治療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臨床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林峰,趙連成.我國中年人群的營養素攝入狀況與高血壓發病關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5,33.
[2]黃承鈺,蔡東聯.心血管病營養治療[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3]陸素飛.對240例心內科患者進行營養干預的體會[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