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2012級土木與建筑學院 張奕愷
淺談可持續性設計
河南大學2012級土木與建筑學院張奕愷
摘要:可持續發展的設計,這個熟悉又陌生的話,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是,什么是可持續設計,可持續設計的含義和屬性是什么?那我們要從有關可持續設計的概念上來談。
關鍵詞:可持續性設計;城市交通;城市環境;設計
中圖分類號:U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132-01
可持續設計是一種戰略,以建立和發展可持續的解決方案,設計活動,均衡考慮經濟,環境,道德和社會問題,在設計指導思想,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保持持續滿足需求。可持續發展包括環境可持續發展不僅是理念和資源,包括社會,文化,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設計要求人和環境的和諧發展,設計能滿足現代人的需要也可以兼顧保護后代的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主要涉及的設計表現在建立持久的消費方式、建立可持續社區、開發持久性能源等技術工程。
為了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到具體的操作設計策略,美國出版了《可持續建筑設計指導原則》,其中較主要的方面是:①重視對設計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的理解,延續地方場所的文化脈絡;②增強適用技術的公眾意識,結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簡單合適的技術;③樹立建筑材料蘊藏能量和循環使用的意識,在最大范圍內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蘊能量、破壞環境、產生廢物以及帶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構件;④針對當地的氣候條件,采用被動式能源策略,盡量應用可再生能源;⑤完善建筑空間使用的靈活性,以便減少建筑體量,將建設所需的資源降至最少;⑥減少建造過程中對環境的損害,避免破壞環境、資源浪費以及建材浪費。
可持續城市設計的一個典型例子是由理查德?羅杰斯事務所的西班牙瑪捷卡城市設計。設計將城市,交通,能源,水資源利用,社會結構,經濟政策,土地利用,社區活動,城郊型農業為一體的生態框架,并作出相應的安排布局,使之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符合:
1、水的資源利用。由于該地區為地中海氣候,降水量不足在夏天,所以首先考慮建設蓄水設施的設計,收集冬季季節性洪水的10%,以滿足夏季飲水和灌溉的需要。根據不同的高程地形水庫設點,利用重力進行自流灌溉而避免使用水泵。
2、整體的農業政策。城市周邊的農業用地為配合灌溉而依地形修整成臺地。由于可獲得持續的灌溉,農作物的種類和產量均大大增加。植樹造林,保護作物免受強風和暴雨的侵害。
3、在整個能源系統。種植快速生長的植物,并利用高粱秸稈作為可再生能源,如發電,并利用余熱用于城市供熱,考慮到氣候保護,鼓勵使用節能汽車,節能住宅建筑。
4、公交車和步行是首選。使用電動車試驗項目,減少燃料使用汽車,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重視公共交通十分重視,鼓勵步行和騎自行車,建立一個相對狹窄的步行街上,避免陽光暴曬,并有助于創造一種規模的感覺。
5、均衡的社會結構。從中心到各組的系統安排不同的社會交往和公共活動空間。中央湖成為公共生活的焦點。
6、緊湊的鄰里空間。建立緊湊的社區,從中心到邊緣:土地利用方式為主與公眾逐漸轉向優先,以生活:社區公益活動作為混合公共區域的主體繞湖中心,主要用于對外辦公住宅大樓,逐步過渡到一個安靜的住宅區。從中心到邊緣,都在步行距離。
瑪捷卡市的城市設計采取的基本上是一種現實主義的烏托邦姿態,設計思想的核心是城鄉生態設計理念相結合,努力營造社會和環境的平衡和可持續的社區的有機循環。在這個起點上,其設計和《北京憲章》中倡導的人居循環的思想相吻合。它試圖通過一種理想生活模式的建構,綜合解決一系列的能源、材料、環境、社會、空間發展等問題。這種城市鄉村化的生態模式可以看做是霍華德的“花園城市模式”的后現代翻版。
在巴西庫里蒂巴,是發展最快的城市中的一個,在30萬城市人口1950年,已發展到210萬到1990年。這種戲劇性的變化通常會導致失業,隨機發展,人口密集,環境惡化等,但這種情況的結果不會出現在庫里蒂巴。
1、結合自然的設計:為了根治襲擾市中心的水患,市政府規劃了排水管線,并劃定某些低洼地區禁止開發以專供排洪用,在河岸兩旁建成了有蓄洪作用的公園,并修建了人工湖。公園里大面積種植樹木,廢棄的工廠和河渠兩岸其他建筑物則改造成體育和休閑設施。公交線路和自行車道把這些公園與城市交通系統連接起來。這種“結合自然設計”策略的實行,節省了防洪開支。防洪用地建成公園后,使得庫里蒂巴市人均綠地面積從1970年的0.5 m2增加到今天的50 m2。
2、公交優先。優先公共交通,而不是私家車,優先考慮交通的發展,而不是機動車交通,步行,自行車道和步行區,成為城市道路網絡和公共交通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的發展。四分之三的城市工人,大約130萬人乘坐公交車,人均燃料的消耗量大幅度下降。
3、公眾參與。建立參與機制,提高市民積極性。公布土地的公共信息,向市民提供某塊土地開發潛力的資料;提供“免費環境大學”,向家庭主婦、建筑管理人員、商店經理等提供實用的短期課程,教授日常的環境知識;建立“報童計劃”向低收入家庭的學齡兒童提供課余工作。
正如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不斷發展的環境問題,能源問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被人們重視。所謂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大力開發綠色資源,發展清潔生產,改善和優化生態環境,使得人與自然,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協調的和諧發展,相互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其實是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設計。
參考文獻:
[1]吳良鏞.世紀之交的凝思:建筑學的未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巖佐茂.環境的思想.韓立新,張桂權,劉榮華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
[3]余謀昌.生態文化的理論闡釋.長春: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6.
[4]嘉貝麗克S.馬格利特.舟子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0.
[5]孫成仁,佘正榮.生態智慧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6]格里芬D.R.后現代精神.王成兵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7]麥克哈格I. L.設計結合自然.芮經緯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