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梅(江西省南昌市外國語學校,江西 南昌 330003)
論新課標下地理教學的生活化
胡紅梅
(江西省南昌市外國語學校,江西 南昌330003)
摘要:新課標指出,地理教學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地理,就必須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地理與生活聯系緊密,感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情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真正實現從地理走向社會的目的,實踐證明地理教學生活化的確是一條可行之路。
關鍵詞:新課標;地理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166-01
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地理教學的學習必須讓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學習有價值的地理,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從而產生強烈的主體參與意識。教師要充分發掘學生的主體參與程度,讓每一個學生將地理學習成為生活的內在需要,實現地理學習生活化,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理論學習緊密聯系實際,不斷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在地理教材中很多,教學內容都和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充分把握地理教材內容中的生活場景讓地理教學盡量地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覺到地理問題的無處不在。在課堂教學環節的節點設置中,從引入問題到講授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生活化的教學都可以將抽象枯燥、深奧難懂的地理知識講授明白。教師要借助生活情境的創設,將教材內容,通過生活化的場景,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不僅可以讓學生感覺到地理知識學習起來的輕松,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學習“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大氣》”時,教師在導入環節,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常見的大氣運動現象,學生很自然地就會回憶出,夏天熱,冬天冷等天氣、氣候現象都是與地球上的大氣息息相關的,學生在生活化的場景回憶中很自然地就進入了課堂的學習,而且求知欲會更加的強烈。
新課標環境下的地理教學主張課程的整合,教師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要整合“科學、技術、社會”中的相關內容,教師要培養學生將學到的地理知識與生活,社會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用來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從而獲得探索社、探索生活的樂趣。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尋找高中地理各個知識點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部分,讓學生感覺到地理知識的現實意義。如在講高中人教版必修1中“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變化”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居民樓頂安裝太陽能熱水器需選擇什么樣的安裝角度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取熱量,再買住宅樓的時候,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樓間距,選擇什么樣的樓高,更容易保證采光度。學生在這些生活化的場景中感覺到學習地理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從而就會更好的激發探究的欲望。
隨著多媒體進入課堂,教師可以更好的運用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營造生活場景,讓學生從生活素材中感覺到地理知識是無處不在的。在新課改環境下,教師應該立足教材,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場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將教學的重點難點,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呈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產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教師要突出教學內容和生活密切相關的部分,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在地理知識呈現出來的生活中更好的感受地理學習的真諦。如: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導入生活場景,讓學生感受到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不同以及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炎熱的華南到溫涼的北方,多雨的東南到干旱的西北內陸的景色和氣候的不同,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正因為來源于生活,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就會被提升,也更樂于參與到地理學習中來,保證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教師在講授完畢,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識,但是要想將這些地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就要在課內習題訓練以及課后作業中實踐生活化作業。教師要關注學生地理能力的不同,可以采用分層訓練的方式,安排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的訓練習題,確保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生活化的習題中提升地理能力。地理課內習題以及課后作業要能夠鞏固學習內容,要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應避免為練習而做練習,為做作業而布置作業。教師在布置練習、作業時應精心創設生活化情境,能使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進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學習,從而獲得認識、感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如在布置“如何用手表和太陽定方位”的作業時,可以這樣設計課內習題:在荒野中迷路又缺乏相應的參照物和工具,如何在白天利用手表和太陽來分辨方向呢?教師指導學生運用課內知識進行思考,然后在已經按照同組異質組合的合作小組中進行交流,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與其他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提升了思維能力,在這樣生活化的場景中,學生可以更好地提升地理能力。
總之,在新課改條件下,讓來源于生活的地理在應用于生活,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以生活的理念和生活的實際進行教學,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地理學習中來,而且可以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讓學生自覺地將學習到的地理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感受到地理精神,與社會、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素質。
參考文獻:
[1]袁德龍,高中階段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J],才智,2011年07期.
[2]張立峰,王向東,論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