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周期二期評價實現優生優育病案一則
任志紅廖超郭麗周天秀陸華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5)
【關鍵詞】月經周期;優生優育;二期評價
排卵期、黃體期的生理
1.中醫認識。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云:“天地生物,必有氤氳時……凡婦人一月經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氳之候,于一時辰間氣蒸而熱,昏而悶,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狀,此的候也……乃生化之真機,順而施之則成胎。”文中“的候”“氤氳之候”即西醫學中所指的“經間排卵期”。
2.西醫認識:正常月經周期中的卵泡期約需15 d,優勢卵泡出現在周期第11~13 d,優勢卵泡增大至18 mm左右,分泌雌激素(Estradiol,E2)量增多,于排卵前24~36 h達峰值(300pg/ml左右,E2第一峰),提示卵泡發育成熟。E2峰值正反饋調節作用促使下丘腦GnRH大量釋放,出現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i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ine,FSH)峰。LH峰(40~200U/L)出現在排卵前36 h,是即將排卵的可靠標志。卵泡期孕激素(Progesterone,P)水平非常低,排卵前與LH峰上升同步,有一緩慢上升;排卵后E2快速下降,約為峰值的50 %,隨后黃體形成,排卵后7~8 d,黃體體積和功能達到峰值,其分泌的P形成峰值,E2再度上升形成第二峰。若卵子未受精,黃體在排卵后9~10 d開始退化,其功能限于14 d,黃體衰退后月經來潮[1,2]。
導師陸華臨床經驗采擷
導師陸華臨床長采用此方法:正常月經周期中,當B超監測卵泡長至18 mm×18 mm時,測量空腹血清中FSH、LH、E2、P四項生殖激素。排卵后7 d(黃體期),B超監測子宮內膜厚度及血供,測量血清中E2、P兩項生殖激素。注重受孕時卵泡大小、著床時子宮內膜厚度及血供、體內生殖激素的相統一。
有文獻報道超聲監測卵泡發育是預防小卵泡排卵所導致的自然流產的唯一方法[3]。另一項研究表明,子宮內膜厚度在7~10 mm、卵泡直徑在18~25 mm排卵時,受孕幾率高[4]。臨床上有許多患者出現子宮內膜逆向生長,如黃體期子宮內膜厚度<6 mm,其妊娠結局往往不良。子宮動脈血流參數曾被當作是判斷子宮內膜容受性的較為可靠的預測指標之一。王麗娜[5]等研究發現,子宮內膜內存在血流者較無血流者顯示出更高的妊娠率和胚胎種植率。因此,黃體期對子宮內膜厚度及血供監測是十分必要的。
黃體期P測定有重要臨床價值。有研究發現[6],黃體期P值>25 ng/mL提示黃體功能正常,預后良好;P值15~25 ng/mL時,提示黃體功能不足,需保胎治療;P值<15 ng/mL,胚胎發育異常,保胎治療意義不大,需盡早終止妊娠。
典型病案

討論
本病案促卵泡發育成熟是基于沖任二脈與月經及生殖關系,腎為沖任之本。腎精與沖任氣血相關,只有腎的精氣盛,任通沖盛,卵泡才能發育及成熟。臨床使用二期評價的方法指導優生優育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1.
[2]劉宏偉.排卵監測各指標的意義[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8,24(8):459.
[3]馮永福,郭文招,李彬,等.150例經腹部及陰道超聲監測卵泡發育的評估[J].實用醫技雜志,2007,12(14):1541.
[4]申存志.超聲在不孕癥患者卵泡監測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4c):109.
[5] 王麗娜,喬杰,李蓉,等.應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圖檢測子宮內膜血流評價IVF-ET結局[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6,6(11): 857-860 .
[6]莫秀瑛.血清孕酮預測早期先兆流產預后的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2):142-143.
收稿日期(201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