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絡遠針”治療頭痛的療效及成本-效果評價
易海連1呂妮娜2

中醫認為,頭為髓海之所在,被稱為“精明之府”或“諸陽之會”,手足三陽經脈及督脈皆上會于頭部,而五臟精華,六腑清陽之氣,皆上注于頭部。因此,外邪侵襲、情志內傷、憂思勞累、飲食不節引起臟腑功能失調,導致頭部風襲虛絡、風陽內動、火熱上攻、痰濁阻滯、久病致瘀、久病致虛,久而發為頭痛。本研究根據《標幽賦》中“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的理論,并應用經絡辨證選取足部的絡脈進行刺絡療法治療頭痛,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90例均為我中心與白云區第一人民醫院針灸理療科門診病人,符合頭痛診斷,隨機分為兩組:其中瀉絡組45例,15~40歲,平均年齡33.3歲;病程(10.5±9.5) d。針刺組45例,年齡16~40歲,平均33.5歲;病程(11.4±10.1) 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頭痛部位多在頭部一側額部或前額、巔頂、后枕部,或左右輾轉發作,或呈全頭痛。②頭痛性質多為跳痛、刺痛、脹痛、隱痛或頭痛如裂。③頭痛每次發作可持續數分鐘、數小時、數天,也有持續數周者。
治療方法
1.瀉絡遠針組(簡稱瀉絡組):瀉絡部位的選擇:①根據頭痛的部位辨別所屬的經絡:太陽頭痛自腦后上至巔頂,其痛連項;陽明頭痛上連目珠,痛在額前;少陽頭痛上至兩角,痛在頭角;厥陰頭痛頭痛在巔頂。②根據所屬經絡在腳上(踝關節以下)相應的皮部選取浮絡明顯處。
操作:患者坐位或臥位,先用手掌拍打絡脈明顯處使其充血,嚴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治療部位皮膚,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針或注射器針頭對準施術部位迅速刺入1~2 mm,隨即將針迅速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的皮膚,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一般每次放血2~5 mL,具體應以“血變而止”為放血量的原則。每次選取1~2個穴,隔日1次,3次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2.針刺治療組(簡稱針刺組):根據新世紀(第2版)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針灸治療學》選取穴位。陽明經頭痛:印堂、上星、陽白、攢竹透魚腰及絲竹空,遠部:合谷、內庭;少陽經頭痛:太陽、絲竹空、角孫、率谷、風池,遠部:外關、足臨泣(顳前線);太陽經頭痛:天柱、風池、后溪、申脈、昆侖(腦戶);厥陰經頭痛:百會、通天、太沖、行間、太溪、涌泉(內關);全頭痛:百會、印堂、太陽、頭維、陽白、合谷、風池、外關。使用0.30 mm×40 mm毫針,常規針刺,得氣后留針30 min,每日1次,6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 d,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治療結果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本病的療效標準。臨床治愈:頭痛及其相關癥狀全部消失,不影響活動及工作,隨訪3個月無復發;顯效:頭部疼痛近乎消失,僅勞累或天氣變化時輕度疼痛,功能恢復,不影響日常工作或病情由重度轉為輕度;有效:頭痛的癥狀和體征有減輕或改善,但病情不穩定,對重體力勞動有影響;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無變化,甚或加重者。
醫療成本的確定:醫療成本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之和。直接成本:治療過程中產生的手術費、材料費等;間接成本:患者因病假而損失的工資、交通費等費用。誤工費=患者的治療時間+往返費時×每時貨幣工資。每時貨幣工資以2014年廣州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準,廣州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計算264元÷8 h=33元/h。
參考文獻
[1]謝水祥,韓立民.變應性鼻炎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J].時珍國醫國藥,2010,21(5):1280-1283.
[2]張欣,吳敏.變應性鼻炎的中醫治療途經初探[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7,22(7):470-472.
[3]李鳴婧,張曉陽.變應性鼻炎中醫臨床辨證研究現狀與思考[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2,30(7):1635-1637.
[4]張潔,侯紅麗,鄧為,等.崔應珉教授治療脂溢性脫發經驗[J].河南中醫,2008,28(6):21-22.
成本-效果分析指標:以兩組總體癥狀療效指數和隨訪未復發率作為成本-效果分析指標。原則上成本-效果比越小,說明患者獲得單位效果的花費越少,是從經濟學角度應優先選擇的方案。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治療結束后,瀉絡組45例患者中臨床治愈23例,占51.1%;顯效14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6%。針刺組45例患者中臨床治愈15例,占33.3%;顯效12例,有效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6%。經治療兩組的總有效率無差別,但是瀉絡組的臨床治愈率高于針刺組。在23例臨床治愈患者中有16例患者經過2次瀉絡治療后痊愈,大部分患者瀉絡治療后頭痛能得到快速減輕。無效的2例均存在頭痛病位模糊不清、經絡辨證不明,且辨證屬虛證。
兩組成本-效果情況的比較:①直接成本計算:治療費為直接成本,屬定額收費,平均每次為2穴,每次收費約30元,普通針刺每次31.5元,瀉絡組每例總費用180元,針刺組每例總費用378元。②間接成本計算:每次治療交通誤工時間30 min(社區內到社區衛生中心平均按單次耗時15 min計算),治療時間30 min,單次治療間接成本33元,瀉絡組總間接費用198元,針刺組總間接費用396元。瀉絡組總成本378元,針刺組總成本為774元。
瀉絡組由于治療時間短,操作頻率低,誤工天數少,費用較針刺組低,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療程結束后兩組成本-效果比較,瀉絡組優于針刺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表1 瀉絡組與針刺組成本-效果情況比較
討論
頭痛是臨床最常見癥狀之一,幾乎每個人一生之中都有過頭痛的經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壓力的增大,頭痛患病率有上升趨勢。關于頭痛的中醫認識,從經絡辨證的角度看,多與經絡瘀阻不通,特別是絡脈不通關系較大,如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中說:“痛為脈絡中氣血不和,醫當分經別絡”,“積久入絡,氣血皆疲,則流行失司,所謂痛則不通也”,“初病在經,久痛入絡,以經主氣,絡主血……氣既久阻,血亦應病,循行之脈絡自痹”。既然頭痛的病因病機為經絡瘀阻,那么祛瘀除陳便可治病。所以臨床中通常應用“菀陳則除之”的方法治療此類疾病。本文中所采取的治療方法源于《標幽賦》“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的理論,其中既包含頭痛的治療方法,又包括取穴方法。瀉絡法又稱刺血絡,為現今所指的刺絡療法或刺血療法,應用三棱針、梅花針等器具刺破病人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瀉絡法最早載于《五十二病方》,其后《內經》對瀉絡法有詳細論述,如《靈樞·官針》指出:“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以逐邪氣而來血氣”。瀉絡療法在治療頭痛中有較好的作用。通過瀉絡法能夠活血祛瘀,通絡止痛,可以清利頭目,使頭部氣血調暢,逆亂之氣血得以歸經,祛除頭痛之病機,經氣條達,通則不痛。
“瀉絡遠針”中的“遠針”則是關于瀉絡部位的選擇,它是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上病下治”的理論,在頭部有疾病時采取遠端取穴的一種方法。由于經脈貫通人體內外表里,內在的經脈、臟腑發生病變后可反映在體表的絡脈,所以在刺血選擇部位時,先以頭痛的具體部位定位病變經絡,再根據及“十二皮部”的理論在腳上定位瀉絡部位。
在本研究中,通過“瀉絡遠針”的方法治療頭痛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治療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對于實證、熱證、疼痛部位明確的頭痛治療效果較好,而對于虛、寒及病位不確定的頭痛效果較差。所以在應用“瀉絡遠針”治療頭痛時,應先辨明患者的證型,分清楚寒熱虛實,針對性地應用瀉絡法治療,這才能讓臨床療效更佳。瀉絡法由于治療時間短,操作頻率低,誤工天數少,費用較針刺療法低,在兩組治療效果無明顯差異時,瀉絡組成本-效果比較優于針刺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瀉絡法操作簡便,見效迅速,但也應注意把握適應證和禁忌證。一般適宜急癥、實證,但對患有血液病的病人禁用。因而要求醫者在施術前必須檢查患者的血常規、血小板計數等。施術時要避開大的動脈血管,施術部位要嚴密消毒以防感染。醫者無論點刺、散刺,手法均要輕快,刺入不宜過深,針具選用三棱針為最好,小兒可用22號5分毫針。瀉絡出血量的多少,應視患者的年齡、體質、疾病的性質而定。老年和小兒患者一次出血量不超過2 mL為宜;體壯者不超過5 mL為宜;急癥、熱證宜多;慢性病、寒證宜少。但臨證應靈活掌握,不可拘泥。
收稿日期(2015-01-06) (201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