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支糖漿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咳嗽60例療效觀察
董春凰程春華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醫醫院,157000)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小兒呼吸系統的常見疾病,肺炎支原體感染是發病的重要病因,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極易引起流行,病情重,治療時間長,且可以引起各種肺外并發癥,嚴重威脅著小兒的身體健康。目前西醫主要首選大環內酯藥物治療本病,包括紅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等,雖然療效確切,但是在治療的過程中易出現胃腸道類反應甚至肝功能損傷等副作用,患兒依從性差,療效不佳。中醫辨證治療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國內中醫界學者采用中藥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咳嗽,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抗支糖漿是我院制劑室協定處方,是我院老專家經過多年臨床摸索,采用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宣肺平喘的治療原則開發研制成功的,近年來臨床應用顯示該藥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咳嗽療效顯著。筆者2014年6月~2015年1月進行了該方法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咳嗽的臨床觀察, 療效顯著,現總結如下。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1月住院的110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對照組50例。治療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2~10歲。對照組50例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2.5~11歲。兩組臨床資料經統計學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1)西醫診斷標準:全部病例均符合《實用兒科學》[1]中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①持續劇烈咳嗽;②X線胸片,輕者支氣管肺炎或間質性肺炎改變,重者可見兩側均一實變影;③青、鏈霉素及磺胺藥物無效;④血清特異性抗體測定有診斷價值(金標免疫斑點法IgM為陽性)。年齡2~11歲,可納入觀察病例。(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風熱閉肺重癥:高熱煩躁、咳嗽劇烈、痰多黏稠或氣急鼻煽、溲黃、便干、舌質紅、苔黃、脈數或指紋紫滯。
癥狀體征量化標準:參照遼寧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小兒肺炎中醫證治規律研究》中疾病療效判定標準。
中醫證候與肺部體征X線改變評分表,見表1。
表1 中醫證候與肺部體征X線改變評分表
納入病例標準:①符合西醫診斷及中醫辨證風熱閉肺重癥標準者;②年齡1.5~14歲者;③病程≤7 d者;④發病之后未曾應用過大環內酯類藥物者;⑤知情同意者。
病例排除標準:①重度營養不良,伴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全身性疾患者;②重癥肺炎者,大葉性肺炎、胸腔積液等;③兼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癥者;④雖符合納入標準,未堅持治療,中途病情加重,或者出現并發癥者。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我院制劑室自制藥抗支糖漿配合西醫常規治療。方藥為:金銀花、紫草、炙百部、炙枇杷葉、苦杏仁、炙桑白皮、炙款冬花、炙紫菀、知母、川貝母、魚腥草、地龍、白果仁、半夏、炙甘草、炙罌粟殼、平貝母。劑量:2~6歲,10 mL/次,3次/d;7~11歲,15 mL/次,3次/d。
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口服羅紅霉素顆粒(天津懷仁制藥廠生產,國藥準字H20059534)。規格:50 mg/袋。劑量:5 mg/kg,每日2次。
兩組均以10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1個療程,治療期間未用其他影響本觀察的藥物。
觀察方法:對合格受試者在用藥前詳細記錄病史、癥狀、體征等內容,然后按就診順序依次給藥,要求患者詳細記錄第3、7、10 d的癥狀改善情況。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臨床痊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消失,X線肺紋理正常,體溫恢復正常,其他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好轉,評分比值>0.9[(療前積分-療后積分)/療前積分]。顯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明顯好轉,X線肺紋理增多; 體溫恢復正常,其他臨床癥狀消失或好轉,評分比值≥0.7但<0.9。有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好轉,X線肺紋理粗重或無明顯變化,其他臨床癥狀消失或好轉,評分比值≥0.3但<0.7。無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無明顯變化或加重,X線胸片無變化,其他臨床癥狀也多無改善或加重,評分比值<0.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治療組患兒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相比較差異顯著(P<0.01),治療中無不良反應。
結論:抗支糖漿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咳嗽療效顯著。
討論
支原體肺炎又稱原發性非典型肺炎,由肺炎支原體通過呼吸道傳播引起原發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種以長期慢性咳嗽為主要癥狀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學齡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最常見的肺炎之一,嬰幼兒也不少見[3]。肺炎支原體肺炎當歸屬中醫“肺炎喘嗽”“咳嗽”范疇。多因外邪犯肺、肺氣郁阻、氣機不暢、津液失布、聚津生痰、痰氣交阻肺絡,日久生熱,肺熱熏蒸出現邪熱閉肺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肺。部分醫家認為肺炎支原體肺炎發病早期,傳變較快,疾病早期即呈現里實熱證,故疾病早中期以清熱化痰、宣肺定喘為肺炎喘嗽治療的總則。從中醫角度而言,本病多因肺有蘊熱,風熱犯肺,致痰熱蘊結,肺失清肅所致。治療上采用清熱解毒法能夠提高療效。本病病位不僅在肺,還與肝相關,認為小兒為純陽之體,外邪犯肺,每多化熱,熱邪灼津為痰,痰熱互結,郁閉肺氣,肺氣失降。肺金之肅降,有制約肝火上升的作用,肺失肅降,即可出現“左升太過,右降不及”的病理變化。所以本病病位在肺,與肝相關,病機為痰熱閉肺,肺失宣降,肝火上炎,治療當以“清肝瀉肺”為法。
方中金銀花,味甘,性微寒,歸肺、心、胃經,專入肺經,清肺熱解毒、疏散風熱為君藥;紫草、炙百部、炙枇杷葉,清熱解毒,清化痰熱,潤肺下氣止咳;杏仁宣肺止咳、降氣平喘,以助主藥之力;桑白皮味甘性寒,歸肺經,瀉肺平喘;炙款冬花、炙紫菀潤肺止咳;平貝母與川貝母都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知母可滋陰潤肺,又能清虛火、滋養肺胃之陰,培土生金,寓母子同治之意;白果仁歸肺經,可以斂肺定喘,用于痰多喘咳之證;炙半夏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燥濕化痰,開郁散結,半夏體滑性燥,能走能散,能燥能潤,和胃健脾、祛濕,補肝辛散;地龍、炙罌粟殼解痙止咳。其中炙半夏、川貝母涼溫并用而祛痰;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共奏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宣肺平喘之功。
本研究表明:治療組在改善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消失,X線肺紋理恢復正常,體溫恢復正常,其他臨床癥狀改善等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安全無毒副作用,提示抗支糖漿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宣肺平喘、改善肺部異常體征的作用,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咳嗽療效顯著,且口感香甜,容易為患兒接受。
參考文獻
[1] 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126.
[3]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單方驗法
收稿日期(201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