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素注射液聯合養血清腦丸治療眩暈療效觀察
買國仆1李靜2
眩暈癥是一種自身或外物運動性幻覺,該病的發病機制為腦供血不足或支配前庭器官的交感神經功能失調造成膜迷路動脈痙攣,從而導致內耳前庭區域微循環障礙,最終導致局部缺血缺氧而眩暈[1]。本研究旨在探討對眩暈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聯合養血清腦丸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河南省許昌市中醫院神經內科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眩暈患者80例。根據數字表法分為中藥組與西藥組各40例。中藥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36~80歲,平均(54.7±5.1)歲;病程1 h~3 d,平均(1.4±0.5)d。西藥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5~82歲,平均(55.1±5.2)歲;病程30 min~4 d,平均(1.5±0.4)d。
參考文獻納入標準:①[2]確診為眩暈;②對本研究藥物無治療禁忌證者;③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血管病變所致眩暈者;②合并嚴重性心、肝、腎疾病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兩組各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降壓、降糖等對癥治療。
西藥組給予:①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500 mL,靜脈滴注,1次/d;②鹽酸氟桂利嗪膠囊,5 mg/次,1次/d。
中藥組給予:①天麻素注射液溶于250 mL的0.9%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②養血清腦丸口服,每次1袋,3次/d。
兩組療程均為7 d。
治療結果
療效評定: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進行評定。顯效:眩暈及相關癥狀消失,不影響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眩暈及相關癥狀有所改善, 可正常生活與工作;無效:眩暈及相關癥狀無改善,不能正常生活與工作。
結果:中藥組的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西藥組的75.00%,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中藥組與西藥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注:與西藥組對比,★P<0.05
討論
中醫學認為,眩暈病因在于肝,可有虛實之分。虛證多為氣血虧虛、腎精不足所致;而實證多因肝陽上亢,痰濁中阻,瘀血不通所致,屬中醫“中風”“頭痛”“眩暈”等范疇,常見于老年患者,多因老年人肝陽偏亢、氣血失和,使瘀血阻于腦竅,氣血流緩,不得上榮頭目所致。故臨床治療宜以平肝潛陽、活血化瘀為原則。
天麻素注射液是一種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天麻具有平肝熄風、祛風止痛等功效。天麻素注射液中天麻素是一種單體制劑,具有以下作用[4]:①能有效形成顱內的抑制性神經介質受體,從而有效切斷中樞抑制與前庭反射效應;②能有效抑制咖啡因引起的中樞興奮;③能通過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而降低血壓;④能有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腦血流量增多,尤其是增加椎-基底動脈供血,有利于迷路動脈、小腦動脈的供血不足,從而改善眩暈、耳鳴、眼球震顫等癥狀。
養血清腦丸是一種中成藥,具有養血平肝、活血通絡等功效。該藥物具有保護與修復缺血再灌注與腦組織損傷的作用,能有效增加心腦血管血流量,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有利于改善改善迷路動脈、小腦動脈的供血不足。現代藥理研究表明[5],養血清腦丸能有效促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之間失衡的恢復,且具有鎮靜、安眠等功效。通過聯合天麻素注射液、養血清腦丸治療,能充分發揮兩種藥物的效果,從而具有增效的作用。
本研究中,中藥組的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西藥組的75.00%。由此可見,對眩暈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養血清腦丸聯合治療,能有效提高腦血流速度,增加心腦血管血流量,有利于改善腦血流動力學及眩暈癥狀,值得推廣。
[1]邵國銳. 天麻素聯合異丙嗪治療眩暈癥30例療效觀察[J]. 中華全科醫學,2011,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