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治療難治性根尖周炎的臨床分析
李建明
(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人民醫院,046000)
根尖周炎是指發生于根尖周組織的炎性疾病,多為牙髓病的繼發病,主要是由根管內的感染通過根尖孔作用于根尖周組織引發的。根尖周病的治療方法最有效的是根管治療,即對患牙行髓腔開通、根管預備、根管消毒、根管充填,患牙就能治愈。但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根尖周炎患者,按常規治療,根尖周病遷延不愈,臨床上把這種根尖周病稱為難治性根尖周炎。筆者針對這種患牙,采用根管內封入地塞米松注射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口腔科2010~2014年門診治療的難治性根尖周炎患者75例,把所選病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傳統組,觀察組40例,傳統組35例。病例納入條件:明確診斷為根尖周炎,行常規根管治療,經3次以上常規換藥癥狀未控制者,患者有自覺癥狀,有咬合痛或長期咬合不適者,查體:叩診(±~+++),牙周組織紅腫或瘺管久治不愈者。
治療方法
所選患者均口服甲硝唑片,每次2片,每日3次。治療前患者拍患牙根尖片,觀察根管情況及根尖周組織情況。患牙重新進行根管預備,用3%過氧化氫和0.9%氯化鈉注射液反復交替沖洗根管,沖洗液至少達20 mL,用無菌棉捻吸干根管內液體。觀察組用光滑髓針、無菌棉做好棉捻,同時請護士開啟規格為5 mg/mL的地塞米松注射液,抽入注射器中,滴在做好的棉捻上,使棉捻濕透,把剩余的地塞米松注入根管內,然后把做好的棉捻置入根管內,盡量深入到根尖部,用氧化鋅暫封,7 d后復診。傳統組將浸有適量樟腦酚(CP)或甲醛甲酚(FC)的棉捻置入根管內,氧化鋅暫封,1周后復診。復診時對符合根管充填指征的患牙,用碘仿氫氧化鈣糊劑和牙膠尖進行根管充填。對不能進行下一步治療的患者可重復上述治療。
治療結果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封藥1周或2周內無自覺癥狀,無咬合痛,根尖區無紅腫,無叩痛,根管內無滲出,無臭味,咀嚼功能正常。無效:封藥2周后患者自覺癥狀未改善或癥狀加重,有咬合痛,根管內有滲出或有臭味,不能進行下一步治療。
結果:所有患者均按時復診,結果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傳統組療效比較(例)
本資料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封藥2周顯效率明顯高于傳統組,經分析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根尖周病是由細菌、物理、化學及免疫因素引起,多繼發于牙髓感染,厭氧菌尤其專性厭氧菌是感染根管內的主要細菌。難治性根尖周炎根管內革蘭陰性厭氧桿菌又以類桿菌、放線菌、真菌等多見,還與人的機體免疫機制有關,即根管內的細菌因素、壞孔牙髓及其分解產物和變性牙髓等具有抗原性,甚至許多根管治療藥物在宿主體內可與組織內的蛋白質結合成為全抗原,引起機體超敏反應[1]。一般認為,根尖周病是機體對根管的病理性免疫反應,根管內的抗原進入根尖周組織激發大量免疫活性細胞浸潤,產生炎性介質,導致根尖周結締組織及骨組織破壞。
在炎癥期,根尖周組織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增多,使血管壁和溶酶體膜通透性增加,血漿外滲溶酶體釋放,可導致疼痛加劇[2]。難治性根尖周炎病程長,多數患者存在根部骨吸收。根尖周病的骨吸收原因相當復雜,PGE2與根尖周炎根周骨吸收有關,還與血栓素B2(TXB2)及其他細胞因子有關,如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由此可見,慢性根尖周骨吸收是一種復雜的生物鏈反應,這也提示人們對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療可嘗試做局部免疫方面的治療,誘導骨重建[3]。
地塞米松是臨床上常用的糖皮質激素藥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主要通過抑制多種炎性介質和調控多種細胞因子的產生與釋放來達到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
地塞米松能抑制緩激肽、前列腺素E2、5-羥色胺、組胺以及多種炎性細胞因子等炎性介質的合成和釋放,特別是使致痛、致炎物質PGE2合成和釋放減少,減輕炎癥反應,縮短炎癥過程,改善紅腫熱痛癥狀,達到預防和消除各炎癥引起的疼痛、腫脹的目的[4]。因此,在難治性根尖周炎患牙和根管內置入足夠量的地塞米松注射液后,患牙的紅腫、疼痛等癥狀在短期內消失。
在根尖周組織中,存在識別外來抗原的細胞,浸入組織的細菌及產物可作為抗原,誘發宿主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封入根管內的治療藥物FC 和CP是半抗原,可引發變態反應,加重根尖周炎損傷。免疫反應在殺滅細菌的同時,也可引起或加重炎癥反應,導致組織損傷,從而導致根尖周病變且持續較長時間。地塞米松具有抗免疫作用,通過抑制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減少抗原進入巨噬細胞接受加工,阻礙β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參與免疫反應,抑制淋巴細胞組織的增殖和蛋白質的合成;抑制補體的作用等,對各型變態反應都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臨床工作中,對久治不愈或反復發作的根尖周炎患者,筆者嘗試了局部免疫學方面的治療,即把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地塞米松注入患牙根尖部暫封,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FC、CP是傳統的根管消毒劑,應用于臨床多年,對感染根管可以起到消毒作用。但是近年來研究表明,這兩種藥物是半抗原,封入根管內有可能引起免疫反應,使根尖周炎加重。因此,筆者對根尖周炎患者不主張長期反復使用這類藥物。本資料傳統組,有些患者在封入FC或CP后,病情反而加重,改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后病情才得以控制。
本資料研究結果表明,地塞米松封入難治性根尖周炎病人的根管內,能很快緩解患者紅腫及疼痛等癥狀,可減少根管內滲出,促進瘺管愈合,利于根尖周炎癥消退。封藥后起效快,療效肯定,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但在臨床應用時,一定要配合應用抗生素,控制炎癥,以防感染擴散。
參考文獻
[1]鄧志華.碘仿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劑治療難治性根尖周炎82例臨床體會[J].哈爾濱醫藥,2006,26(3):42-43.
[2]馬敏,張敬,王兵,等.地塞米松緩解牙根管治療期間疼痛的臨床觀察[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7,29(2):130-132.
[3]陳軍,陳兆軍,張臘紅,等. 慢性根尖周炎根周骨吸收與前列腺素E2及血栓素B2關系的研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1998,33(3):156.
[4]夏慶銀,朱月松,閆敏.地塞米松碘仿在防治根管治療期間急癥的臨床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05,3(4):14-15.
收稿日期(201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