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輝,楊輝軍
(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信息服務系,安徽合肥231131)
我國已經進入了物聯網經濟時代,也可以稱為智慧經濟時代.物聯網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奉獻.我國各大高職院校應承擔培養物聯網專業技術人員的重任,以緩解物聯網技術人員緊缺的現狀.
物聯網是近幾年興起的新的詞匯,其英文名稱為“Internet of things”,顧名思義,物聯網的意思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其基礎是互聯網,但是又高于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可以給物聯網做如下定義:利用局部網絡或互聯網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信息化、遠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網絡[1].
這個定義具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還是互聯網,其產生和發展都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互聯網的深化和延伸;其二,物聯網又高于互聯網,它不僅僅包括互聯網,還包括互聯網上所有的資源,其用戶端已經擴展到了物品和物品之間,通過信息交換和通信,實現物物相通.正因為物聯網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1)發展迅速.1999年,物聯網的概念就已被提出,十幾年間,世界各國都在加緊研究[2].從“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國”,物聯網這個名詞一出現,就表現出了勢不可擋的快速發展態勢,成為全世界矚目的新事物.物聯網通過對互聯網、物品的利用和互聯,其目的是實現一個智慧化的世界,實現各種各樣信息的交互,使得信息與信息之間的聯系不再局限于人,最終實現人類生活的更舒適、更高效.預計到2020年,500億個智能物體將連接到網上,物聯網將實現人類對于居住空間的可知、可思、可控,將人類社會帶入全面的“智慧時代”,實現人類生活質的飛躍.
物聯網作為國家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最近兩年來展現出來了驚人的發展速度,在2012年,我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達到3650億元,比上年增長38.6%,預計2015年,我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0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各省都高度重視物聯網產業的進展,把物聯網相關產業和技術運用納入省“十二五”規劃,積極打造“智慧城市”.受政府政策推動作用的影響,國內已有50多個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設,并有28個城市出臺具體建設規劃及行動方案,將進一步推動物聯網的應用.
物聯網涉及到很多個行業,重點領域主要涉及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環保、智能安防、智能醫療和智能家居等[3].由此可見,國家重點發展的物聯網領域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聯網的發展,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2)人才需求量大.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該行業對于物聯網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大.物聯網發展的核心涉及到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創新等專業的科技、技術領域,其對于人才的需求是嚴格和專業的.
目前,就我國而言,通過對物聯網部分企業和行業的調查,研究發現,物聯網企業的專業技術人才僅僅占到企業人員總人數的30%,這個比例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在實踐中需要大量的技術開發和維護人員.技術創新人員對于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負有責任,其完成創新任務之后,還需要大量的基礎技術人員對創新的技術進行試運行、維護、修改、完善.并且物聯網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領域非常之廣,因此更加需要復合型的人才.
隨著我國以及全球范圍內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其覆蓋領域的逐步增加,物聯網逐漸成為各大高校的熱門專業,給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帶來了非常大的機遇和挑戰.
我國目前物聯網應用技術人才的培養主要存在于全日制本科和高職院校兩個層面.全日制本科教育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其通過豐富全面的理論知識的傳授,給學生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以助于以后的開發和創新.
高職院校則比較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經驗積累雙重目標.高職院校設立的初衷就是用比較短的時間培養專業的技術人員,通過三年學制設置,培養專業的技術應用人才.
據有關數據統計,截至2012年,我國已經有超過100家本科院校、超過70家的高職院校增設了物聯網專業,而每年報考物聯網的人數也在增加,物聯網行業的發展,也帶來了物聯網教育市場的擴大.
(1)物聯網應用技術作為指導物聯網行業發展的技術,其最終是要應用于實踐的,但是就目前物聯網應用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而言,恰恰存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不能同步發展的缺點.大多數的高校,因為教學資源、教學模式等存在種種問題,往往只重視理論知識的積累,而忽視實踐經驗教學,培養出來的物聯網應用技術人員,不能很好地從事物聯網實踐,往往還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時間來適應工作要求.遠遠不能滿足物聯網行業對于技術人員的需求.
(2)技術創新人員不足.對于物聯網這類技術領域而言,技術創新就是企業的靈魂和核心,如果沒有技術創新,企業就等于沒有發展,但是縱觀我國物聯網行業,其最大的困境就是技術創新能力不能達到其發展的要求,究其原因,就是技術創新人員不足.在我國的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不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家長,都只注重考試分數的提高,而忽視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開發和培養,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創新型人才的發展,造成了我國物聯網領域創新技術缺乏的局面.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重要的教育領域,在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特有的優勢.就目前我國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巨大的缺口而言,高職院校必然應當成為該類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承擔培養并向社會輸送物聯網專業技術人才的重大責任.結合高職院校培養技術人才的優勢經驗和我國物聯網技術人才需求的特色,筆者特提出如下人才培養的模式和方法:
(1)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眾所周知,物聯網應用技術是實踐性相當強的一門學科,其最終的目的是指導物聯網技術開發、創新,促進物聯網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改善人類生活.所以,在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完美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既具備創新理論,又具備實踐動手能力的全面的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
理論知識的學習,有賴于課本知識的學習.高職院校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課的設置,一方面應當涉及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保證學生的全面理論基礎;由于國際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英語被廣泛應用在物聯網技術領域,代碼的編寫、開發和分享,很多有賴于英文編輯,因此,基本的英文能力也是高職院校學生必須要具備的,英文課程的設置也是必要的;從物聯網應用層面來講,高職院校還應開設“物聯網產業與技術導論”,“無線傳感網絡概論”,“RFID技術概論”,“TCP/IP網絡與協議”,“M2M技術概論”等課程,這些專業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從感性的認識到理解物聯網因果聯系非常重要.
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必須要結合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開發創新能力.一方面,應當設立專業實踐課程,組織競賽、演示等課程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分享學習心得;另一方面,設立專門的教學實驗室,模擬物聯網應用技術的實踐應用.
(2)引進物聯網技術人員教學
目前一般高校的教職人員都是專業的教職人員,其除了在學校教書之外一般很少參與其他的工作,而高職院校的教師們更是專門的教師,其責任和義務就是教學.長年的教學有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師理論知識的提高.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變化日新月異,尤其是物聯網應用技術這么快速發展的技術領域,其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每一天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因此教師如果不能夠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的話,就很容易與社會實踐相脫節,理論知識的積累就容易落后于社會實踐.因此,筆者認為,在高職院校培養物聯網應用技術人才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實踐中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與高職院校的教職人員的交流和合作.
一方面,可以邀請相關的優秀的一線工作的技術人員進入高職院校,與學校教職人員進行溝通,與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交流.舉辦相應的講座和談論會,將實踐性比較強的、實踐中廣泛應用、比較新穎的應用技術與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和分享,不僅能夠開闊教師、學生的眼界,也能夠使其了解實踐.接觸高端的技術人員,對于學生學習的促進和學習動力的增強都有很好的作用,更加能夠提高教師教學的實踐指導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適當組織教師對現實生活中比較完善和先進的物聯網應用技術進行分析和研究,剖析其技術特點和技術缺陷,運用和開展案例教學法.可以邀請技術人員參與案例教學的開展,指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3)促進校企結合培養模式的發展
校企結合是高職院校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傳統方式,也是其向社會輸送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的有效途徑,在物聯網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也應當引入該培養模式.
一方面,完善高職院校學生實習的機制.對于專門的技術人員而言,在學習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應當給予部分的實踐來更好地運用和檢驗其學習的理論知識.盡管可以在學校學習期間接觸部分實踐教學內容,但是該種實踐是片段的,不能夠完全反映物聯網應用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需求,不接地氣,因此,實習機制是完善高職院校教學活動的必備環節.完善實習機制,必須要加深認識,在實習之初,要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出實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提高學生對于實習的認識和重視;必須要加強監督,堅決杜絕實習過程中的弄虛作假,最好的方式就是學校聯系和組織實習單位,同時指派專門的人員定時進行檢查和監督,以保證實習質量和效果.
另一方面,建立學校與企業的專門實習基地.針對物聯網應用技術比較成熟的企業,可以建立適當的崗位實習基地,最好能夠聯系多家企業,對于不同的崗位都要涉及,從而供學生選擇和交流.在具體實習過程中,實行老師指導制度,為每個實習的學生配備相應的指導老師,指導學生的學習和實踐.對于實習效果比較好的學生,可以提前與企業簽訂相關的協議,以滿足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同時,學校要做好學生的管理和實習效果的監督.
校企結合已經在高職院校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過程中發揮過巨大的積極作用,多年以來也被證實是一個符合現實,能促進學校、學生和企業全面共贏的有效的教學途徑,應當在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予以重視和應用,在應用過程中對其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以期能夠更好地符合學校和企業的需要.
我國物聯網經濟的發展正處于快速和蓬勃發展的時期,其完善還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物聯網發展的完善,一方面需要成熟經濟社會的優勝劣汰,另一方面也需要物聯網內部技術人員的技術開發和創新.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是目前物聯網經濟的發展的重中之重,高職院校培養專業的優秀的技術人員,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周期.高職院校面臨巨大的人才培養壓力,只有通過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通過高職教學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完善,才能滿足物聯網經濟發展的需求.
[1]吳帥.我國物聯網的發展現狀與策略[J].科技創業月刊,2010,(5):51-52.
[2]古麗萍.對于我國物聯網應用與發展的思考[J].通信世界,2009,(40):40.
[3]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物聯網白皮書[R].北京: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