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孫伶俐
論新形勢下駐外記者應具備的幾個意識
——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為例
■ 孫伶俐
進入21世紀后,傳統的國際廣播面臨戰略轉型,短波廣播日漸式微,調頻廣播蓬勃發展,因而加快在對象國的節目落地、發展本土化調頻廣播成為加強傳播效果的一項重要策略,尤其是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多媒體融合、全媒體發展成了國際廣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成為國際臺在新時期的戰略目標。在此背景下,駐外記者要承擔的任務更加重大,記者站的職能也趨向多元化。因此,本文擬根據新形勢對駐外記者的要求,談談駐外記者應具備的三個意識:政治意識、開拓意識和新媒體意識。
“中國立場,世界眼光,人類胸懷”是國際臺的傳播理念,意味著駐外記者身在海外,不僅要具備國際視野,還需要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不論身在何處、報道何事,都不能受外方媒體左右。21世紀,伴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國際輿論斗爭形勢錯綜復雜,駐外記者必須熟悉和掌握中國的內政外交政策和口徑,強化政治意識,才能明辨是非,在日常報道和工作生活中堅定中國立場,維護中國利益。
1.在報道上具備政治意識,方能制作出優質節目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形勢復雜,輿論斗爭激烈,鋪天蓋地的信息可能會讓沒有經驗的駐外記者迷失方向。從報道上看,新聞產品是客觀的,但是駐外記者的報道應該符合國家政策、國家利益,因此如何發布新聞產品必然帶上了主觀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輿論。
例如,對于2014年出現的烏克蘭危機,俄羅斯和美國代表在聯合國多邊場合各抒己見、斗智斗勇。中國一貫主張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糾紛,因此在對烏克蘭危機的報道上,以及對美、俄兩國態度的報道上,應秉承客觀報道、平衡報道的立場,而不能被西方輿論牽著鼻子走。對于聯合國站的記者而言,其報道不僅要陳述俄美兩國的觀點,更要強調中國政府的立場,并以中國立場為主,淡化美方的立場,只有這樣報道才能有正確的輿論導向,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2.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具備政治意識,方能不犯政治錯誤
“外交無小事”,除了報道工作外,很多駐外記者在國外還會面臨其他的問題。比如,當地媒體可能會邀請國際臺駐外記者去做廣播電視節目等等。在當地媒體上露臉是難得的宣傳中國的機會,可以提高駐外記者的知名度和國際臺的影響力,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必須要注意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政治這根弦不能放松,否則外交無小事,好事可能變壞事。例如,曾經有一次,巴基斯坦站一名記者受邀在當地電視臺做嘉賓,參與一期關于巴中、巴印關系的訪談節目。節目開始,請記者談論中巴關系,由于巴基斯坦和中國是友好國家,談論中巴友好沒有任何問題,記者也就放松了警惕,然而,就在記者侃侃而談時,主持人突然話鋒一轉,問道既然中巴關系那么友好,那么中國和印度的關系怎么樣?這名年輕記者順口就說中國和印度是敵對關系、競爭關系。筆者在現場立刻感覺不對,讓節目停止錄制,并請主持人刪掉這一段錄像。
1.策劃系列報道和大型宣傳活動
總體而言,駐外記者的重要報道活動一般是圍繞后方編輯部的策劃進行的,尤其是中長線報道,但這并不意味著記者處于完全被動局面。恰恰相反,由于記者身在國外,具有熟悉駐在國國情的優勢,因而在策劃選題上可以因地制宜,更加積極主動。
近年來,國際臺駐外記者主動策劃的意識在逐步加強。比如2008年,駐埃及站首席記者鄭磊策劃的系列報道《走進蘇丹》,共有《錄音特寫:劉貴今大使在達爾富爾的三次動情》《錄音報道:中國駐蘇丹瓦烏維和部隊里的“10朵金花”》等8個錄音報道,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和蘇丹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中國駐蘇丹維和部隊的生活等等,音響豐富,內容生動。后來根據這些報道素材綜合制作的英語節目《How Far Away is Sudan》獲得了2009年亞廣聯對外廣播大獎。
2010年12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巴基斯坦前夕,為配合高訪,駐巴基斯坦站首席記者主動策劃了系列錄音報道《我和中國的故事》,包括《三代人和中國的緣分——專訪巴基斯坦阿斯卡里銀行對華商務發展辦公室經理哈希博》《錄音報道:30多年的堅守——專訪中國烈士陵園守墓人》等4篇錄音報道,這些來自不同行業的普通巴基斯坦人,用親身經歷講述了自己和中國的故事,真情流露,感人至深,充分顯示出中巴之間全天候的深厚友誼。
除了對重大事件的策劃報道外,國際臺還圍繞我國的外交大事開展大型宣傳活動,這些活動的成功離不開駐外記者的主動策劃和積極配合。比如,俄羅斯站對中俄友誼之旅“俄羅斯行”和“中國行”的配合報道、東南亞記者站對“東盟之旅”大型采訪活動的配合報道、日本站對“中日網絡對話”活動的全力參與和報道、巴基斯坦站對“中巴媒體母親河之旅”大型多媒體跨境采訪活動的主動策劃及全程參與等等。這些大型活動不僅提高了國際臺的知名度,也鍛煉了駐外記者的綜合能力。
2.推動節目海外落地
由于短波廣播的收聽效果遠遠比不上調頻廣播,因此在海外發展調頻落地廣播已成為國際臺的一項重要戰略。然而各國政治制度、政策、國情各有不同,國際臺的節目想在其他國家落地絕非易事。駐外記者熟悉所在國國情,可以主動承擔這項任務。
以巴基斯坦為例,2010年巴基斯坦安全形勢有所好轉,記者站主動和中國駐巴使館、巴基斯坦電臺等有關部門聯系,把推動國際臺節目落地當成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經過記者站和國際臺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克服了種種困難,國際臺在巴基斯坦的調頻節目落地從無到有,從每天在5個城市共有10小時節目播出,到2012年中巴友誼調頻臺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和2013年在最大城市卡拉奇順利開播,全天各18小時播出國際臺節目。可以說,國際臺節目在巴基斯坦的成功落地與駐外記者的積極開拓進取是密不可分的。
新時期,國際媒體和國內媒體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作為駐外記者,肩負的任務更加艱巨,僅僅完成發稿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沒有開拓創新精神,顯然是難以勝任的。
1.利用微博組織微訪談活動,創新報道形式
2013年,國際臺新聞中心官方微博圍繞國家主席、總理出訪等重大事件舉辦微訪談活動,在利用微博創新報道形式方面做了一些成功的嘗試。例如,2013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拉美并與美國總統會晤期間,國際臺新聞中心官方微博“CRI第一資訊”策劃了多點微訪談,提前在微博上對訪談進行預告,并向網友廣泛征集問題。通過微博訪談形式,邀請國際問題專家、國際臺時政記者,以及駐美國、墨西哥、阿根廷、日本、韓國等多國首席記者多點參與,實時回答網友提問,圍繞“中美元首莊園會晤有何特殊意義?”“中美兩國應采取哪些具體措施推動建設新型大國關系?”等涉及中美關系的各方面問題與網友互動交流,分享高訪背后的小故事。這一網絡活動訪問量達200多萬人次,將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公信力與微博傳播的便捷、即時、活潑相結合,提高了輿論引導力。
2.利用微信擴大駐外記者和媒體影響力
2014年,隨著微信的影響力日漸擴大,人民日報等國內各大媒體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公眾微信號。國際臺新聞中心也開辦了兩個公眾微信號,分別是環球銳評和第一資訊。國家領導人出訪時,隨團時政記者發回的微信用生動的語言和照片,爆料出訪內幕,引人注目,顯示了新媒體的強大魅力。而駐外記者在駐在國長期生活,除了新聞事件外,衣食住行、風土人情等可以發布的內容包羅萬象,這些第一手的微信述評和照片,常常能吸引受眾關注、點贊和轉發。例如,德國站記者發回的微信《記者手記:柏林味道之咖喱香腸篇——直把他鄉作故鄉》,語言幽默、照片生動,吸人眼球。再如,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秘魯首都利馬召開,國際臺特派秘魯的駐墨西哥記者和阿根廷記者發回了微信《記者手記:原住民在利馬 特派記者帶您傾聽亞馬遜之聲》,圖文并茂,都是記者在前方獲得的獨家內容,因而廣受好評。
筆者認為,任何媒體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內容的競爭。只不過在表達方式上,微博、微信的寫作方法有別于傳統媒體,這就需要記者轉換思路,不斷摸索,勇于嘗試。新媒體對于駐外記者不是負擔,而是又一個展示才華、擴大媒體影響力的舞臺。只要具備了新媒體意識,用過硬的內容加上新媒體生動活潑、接地氣的表達形式,駐外記者的報道工作定會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四、結語
應當說,作為駐外記者需要具備的素質還有很多,比如說獨當一面的能力、廣交朋友的能力、對國際問題的分析研究能力等等,作為廣播記者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現場意識、音響意識,采訪機應隨時保持開機狀態,錄下現場的音響,使節目更具可聽性等等。
在新形勢下由于國際輿論斗爭的復雜性和隱蔽性,駐外記者除具備一定的業務水平外,尤其應當強調政治意識,時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覺悟。就國際臺在新時期的總體工作而言,駐外記者的任務更加艱巨,還需要駐外記者具備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擴大工作范圍,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以主人翁的姿態使國際臺順利完成媒體融合,從而提高國際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新聞中心)
【責任編輯:潘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