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 芳
編排、樣態與包裝:英美早間電視新聞分析
■ 蘇 芳
1.新聞整體編排:采用“矩陣式”編排,規整化、資訊化明顯
第一,“矩陣式”編排逐步釋放信息,提高收看預約感。樣本早間節目多為3到4小時,平均播出11條新聞,每半小時僅選取1到2條新聞,通過連線和小片形式放大做主打報道,信息逐步放量、層層遞進。英美綜合頻道,尤其是英國綜合頻道早間節目,矩陣編排尤為明顯。公共話題多為健康、社區服務、政策變化對民眾生活影響等,報道一般采用“前輕后重”“前簡后詳”“逐步放量”的手法,短消息、背景介紹、相關當事人采訪、直播連線等多種報道手法交替使用。每個單元按照“先資訊、后深度”編排,資訊節目每條時長控制在1分鐘之內,深度報道每條在2分鐘以上,新聞資訊快報與深度報道不同時長的有機結合構成節目的另一種節奏。這種“矩陣式”編排,既體現了主觀編排思想,也實現了與觀眾預約的新聞傳播效果,結構感、節奏感明顯。
第二,欄目內部總體編排的規整化。從對樣本的內容分析來看,3到4個小時的早間時段里,每60分鐘為一個大循環,30分鐘為一個完整段落;段落內部每10分鐘或15分鐘為一小節。段落之間多以提要、天氣資訊和廣告隔斷。從段落安排來看,各段落相對獨立,段落內部節目形態完整。每半小時出現一次新聞回顧和下節新聞預告并提示下節具體播出時間,承上啟下且能預約收看。
第三,欄目內部廣告編排的資訊化。樣本顯示,節目預告、頻道宣傳片、公益廣告穿插在商業廣告中,構成廣告包,這是英美早間節目編排的共識;每日廣告包大致在4—12個。廣告與資訊混編,弱化節目與廣告之間差異,用預告延伸節目的推介效應,實現廣告與節目收視雙贏。同時,一般每2個廣告包中會插播1個頻道品牌廣告。在單一廣告包中,廣告類型的串聯與播出次序安排,形成廣告編排的微觀結構,不僅舒緩了“廣告疲勞”,也提升了廣告的品牌價值。
2.新聞選題編排:話題以貼近性打底,以多元化增色
以美國CNN《早開始》為例,“亞特蘭大大暴雪”“白宮削減開支”“美國失業率創新低”“下周肉眼能見彗星”是一次CNN早間新聞的典型選題案例。選題傾向本土和民生,以本土新聞為主,國際新聞的編排位置與報道體量均明顯弱于美國本土新聞。同時,體育、娛樂、健身、科普類選題,因其貼近性、服務性和娛樂性,也成為美國早間節目的主要選題類型。同樣,BBC-1《早餐》選題也傾向話題類民生新聞,通過觀點交鋒,吸引觀眾“聽”新聞。而天氣氣象報道的節目資訊化處理,也體現了早間新聞的貼近服務性。美國綜合頻道NBC《今天》欄目的天氣預報每半小時播出一次,內容除了介紹全國天氣基本情況外,重點介紹異常天氣,并特別提醒花粉濃度、雨量或雪量。為體現新聞的現場性,主播還在戶外播報與在場觀眾互動,語言輕松甚至使用俚語。英國的天氣報道幾乎成了英國節目的必備板塊,服務性自然不必言說。
1.直播連線與演播室訪談大量使用,新聞短片較少
比較歐美早間新聞綜合頻道、新聞頻道內容發現,BBC-1、ITV以及NBC三臺,視頻連線、專家演播室訪談的方式被普遍使用,成片較少。BBC-1《早餐》在第1個小時的時段(6點到7點),新聞均以資訊形態釋放,最長的主打新聞加入連線和嘉賓訪談一條時長8分鐘;重點新聞放在第2小時(8點到9點)釋放和遞進。當天的重點新聞,最快遞進播出頻率為5分鐘一次。盡管每半小時均出現滾動重播,動態更新較少,但單條新聞制作精細,見人、見物、有細節。事件、人物故事、新聞現場、記者解讀、專家分析逐層放量,呈現給觀眾一個完整的新聞畫卷。從樣本樣態統計情況得出,連線約占40%,訪談約占20%,口劃約占15%,成片約占25%;其中前兩者最高期次占比超過80%。
2.綜合頻道早間新聞的版塊化明顯
與美國同時段早間新聞比,英國早間新聞BBC-1《早餐》與ITV《破曉》節目版塊設計尤其明顯。BBC-1《早餐》分天氣預告、體育新聞、倫敦本地新聞、財經新聞四個版塊。全國天氣預告編排在整點、第15分鐘、半點、第45分鐘四次播出,時間固定、主持人固定。倫敦當地天氣預告與交通資訊捆綁編排體現了節目的貼近性。體育新聞板塊15分鐘為一個循環,還原比賽現場、球員采訪、教練采訪等;財經板塊在6:50和7:50播出,均為深度報道,時長在3分鐘到8分鐘不等;突發新聞、直播連線時長較長。
ITV《破曉》作為商業運營的綜合頻道,除了保證資訊與主打的配比,同樣設置了“體育資訊”“生活服務”和“娛樂”版塊。“體育新聞版塊”在6點30分出現,由男主播播報,主要關注歐冠、英超、網球等內容,也常邀請體育專欄作家或體育記者進演播室進行專訪,評論或賽事預告;“生活服務類”版塊安排在8:00左右播出,選取旅游、節慶活動、家庭教育等參與性強的題材,以記者體驗、連線等形式呈現;服務版塊之后8點20分的“娛樂”版塊將熱點明星、頻道里即將播出的電視劇演員、剛出專輯的歌手等話題人物,邀請到演播室訪談,介紹即將播出的劇情和幕后花絮,有時還組織現場Live表演。8點30分之后,BBC-1綜合頻道《早餐》與BBC新聞頻道不再并機,ITV《破曉》也在同一時間進入女性訪談節目。
通過樣本分析,我們主要關注英美早間電視新聞包裝的如下四個特點:
第一,演播室設計與節目形態相宜。早間節目普遍采用分區式演播室設計,不同分區與播報功能有關,如資訊、天氣、訪談、連線的功能不同,設計也各異。以美國NBC《今日》與英國BBC-1《早餐》為例,前者節目演播區多達4個,分別承擔了戶外互動、坐式播報、沙發訪談及其它功能。播報區一般采用坐式桌臺,訪談區常用沙發。后者演播室共設四個演播區:主播沙發播報播區、倫敦分演播區、天氣預報播報區和財經播報(訪談)區。NBC的戶外演播區俗稱“魚缸式演播室”,從物理環境上將演播室與觀眾之間嘗試“零距離”接觸。
第二,大屏在演播室成為視覺延伸工具。歐美演播室普遍裝備大屏或充當連線工具或充當新聞背景墻。BBC背后的大屏幕可做天氣預報、記者出鏡和嘉賓連線等多用途使用。SkyTV采用立式大屏做讀報板塊報樣展示。有趣的是,SkyTV有意調暗演播室照度以突出大屏幕亮度形成對比。英國ITV和SkyTV主播也常常使用平板電腦(視為小屏)閱讀短信和控制大屏幕內容。而美國電視臺演播室大屏使用較少,移動終端使用也不多。
第三,視窗設計多樣靈活。英美早間節目嘉賓連線多采用雙視窗、多視窗設計。以美國CNN《早開始》為例,多視窗連線時,或多個同樣大小的視窗并行排列占滿屏幕;或3個視窗排列成三角形,即左側為主播,右側上下各一位嘉賓;也有4個視窗排成“品字”型,即左側仍為主播,右側上方為一位嘉賓,右側下方并排兩位嘉賓視窗。
第四,主播美國機位設計多元,播報風格溫暖輕松。早間節目普遍采用多主播方式,最少2名,最多4名,主播分工清晰。多數節目的主播之間交流感強。早間主播以坐姿為主。BBC-1的《早餐》無論是男女主播、首席記者身份的專家均在沙發落座,侃侃而談。唯有財經版塊主持人在另一區域的小型訪談桌上采訪或站式播報。盡管英美早間節目均采用多人主持,但主持人臺風因文化差異有所不同。與英國早間節目相比,美國早間新聞主播語速更快,美國女性主播衣著更加簡潔時尚,主播播報狀態相對松弛、肢體語言更豐富、手勢更多,美國電視臺尤其不忌諱開懷大笑。
基于本文有限的樣本分析,對未來我國早間電視新聞設計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早間資訊類欄目對觀點的消費趨勢不可忽視,同時充分發揮早間新聞節目的預告、預約功能,吸納全臺品牌欄目和節目元素,形成全臺優勢資源的呈現平臺,這或是今后的一個大趨勢。第二,議題設置主題先行,特別是可嘗試一天一個民生話題,并將人物、故事、觀點混搭的“早餐”調制的有溫度,有厚度。第三,重視主播、首席記者、首席編輯資源的使用。英美新聞報道中,尤其是重要、重大報道中,主播一定是在現場的。他們是打造節目品質、節目話語體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傳播力、制造網絡話題的符號。最后,強調跨欄目、跨頻道推廣與新媒體運用。基于頻道強大的資源優勢,節目可以通過不同欄目之間和不同頻道之間的合作與資源共享,在廣告時段、段落之間、節目的編排上,最大限度實現節目之間、頻道之間優質節目內容、特別節目的多樣態預告與推廣。
(作者單位: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綜合頻道新聞編輯部)
【責任編輯:劉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