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秦漢時期山林川澤的保護及其經濟背景

2015-02-21 08:02:50

王 勇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長沙 410082)

秦漢時期山林川澤的保護及其經濟背景

王 勇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長沙 410082)

秦漢學者強調對于自然資源要取之有度、節制消費,保證各種生物順利長養,并形成了山林川澤“以時禁發”的思想。秦漢政府重視山林川澤的保護,將“以時禁發”的精神落實到了國家法令之中。然而,秦漢時期保護山林川澤的出發點主要是追求經濟利益,而非基于先進的生態文明理念,由于社會經濟關系的調整,這些優秀的思想與制度在傳統社會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揚。

山林川澤;以時禁發;漁采狩獵

秦漢時期確立了以農立國的策略,政府積極鼓勵農田墾辟。但與后世農田開墾中與水爭地、與山爭地的做法不同,這一時期關于山林川澤資源保護的言論與制度非常引人注意。探討這些思想與制度產生的原因與實施情況,將有利于我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并吸收其中包含的優秀文化元素。

一、山林川澤資源的保護與時禁意識

秦漢時期的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內在和諧,陸賈《新語·道基》開篇指出“天生萬物,以地養之,圣人成之。功德參合,而道術生焉”,明確肯定了自然界的生命意義,認為圣人的功德就在于佐助天地化育萬物。“恩及草木”、“澤被禽獸”是秦漢學者心目中理想政治的標準,王者承天順地、調序四時的重要表現。賈誼《新書·君道》載:“文王之澤下被禽獸,洽于魚鱉,故禽獸魚鱉,攸若攸樂,而況士民乎?”《漢書·晁錯傳》記其上書:“德上及飛鳥,下至水蟲草木諸產,皆被其澤。然后陰陽調,四時節,日月光,風雨時。”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順逆》載:“恩及草木,則樹木華美,而朱草生;恩及鱗蟲,則魚大為,鳣鯨不見,群龍下”,“恩及于毛蟲,則走獸大為,麒麟至”;“四面張罔,焚林而獵,咎及毛蟲,則走獸不為,白虎妄搏,麒麟遠去”。這種價值觀也為秦漢統治者所認同。《漢書·文帝紀》記其因日食下詔,“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自責不能“理育群生”而導致了天災。《漢書·武帝紀》記其在詔書中感慨,“周之成康,刑錯不用,德及鳥獸……星辰不孛,日月不蝕,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麟鳳在郊藪,河洛出圖書。嗚乎,何施而臻此與!”

在秦漢時期,草木繁茂、野生動植物繁多往往被視為天地和順、國家富強的標志。《淮南子·天文訓》說:“陰陽和合而萬物生。”《漢書·武帝紀》稱:“天地不變,不成施化;陰陽不變,物不暢茂。”《漢書·宣帝紀》載:“元康四年嘉谷、玄稷降于郡國,神爵仍集,金芝九莖產于函德殿銅池中,九真獻奇獸,南郡獲白虎、威鳳為寶……東濟大河,天氣清靜,神魚舞河。幸萬歲宮,神爵翔集”,宣帝因奇珍異獸屢次出現,將之視為祥瑞,改元康“五年為神爵元年”。而對于自然資源取之有度、節制消費,使得各種生物能夠順利長養,也成為學者的普遍訴求。《新書·禮》說:“取之有時,用之有節,則物蕃多。”《漢書·貨殖列傳》也援引“先王之制”,提出對于自然資源要“育之以時,而用之有節……所以順時宣氣,蕃阜庶物,蓄足功用。

秦漢學者認識到對自然資源的利用不加節制,會使得野生動植物失去滋生繁育的能力,明確提出了對自然資源要取用有度的原則。《呂氏春秋·應同》云:“夫覆巢毀卵,則鳳凰不至;刳獸食胎,則麒麟不來;干澤涸漁,則龜龍不往。”《義賞》又引雍季之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非長術也。”《淮南子》中也多次強調取用有度的重要性。《主術訓》云:“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人間訓》云:“焚林而獵,愈得多獸,后必無獸。”《俶真訓》亦云:“今夫樹木者,灌以瀿水,疇以肥壤,一人養之,十人拔之,則必無余蘗,又況與一國同伐之哉!雖欲久生,其可得乎?”

他們反對濫采濫伐,指出尤其對幼小樹木、鳥巢鳥卵、母獸幼獸要予以保護。《淮南子·主術訓》說:“豺未祭獸,罝罦不得布于野;獺未祭魚,網罟不得入于水;鷹隼未摯,羅網不得張于溪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蟲未蟄,不得以火燒田。孕育不得殺,轂卵不得探,魚不長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發若蒸氣,禽獸之歸若流泉,飛鳥之歸若煙云,有所以致之也。”在《應道訓》中,還借古人之口表達了對擇采擇捕、保護幼小的重視,說“季子治亶父三年,而巫馬期絻衣短褐,易容貌,往觀化焉。見得魚釋之。巫馬期問焉,曰:‘凡子所為魚者,欲得也。今得而釋之,何也?’漁者對曰:‘季子不欲人取小魚也。所得者小魚,是以釋之。’”東漢晚期的道教經典《太平經》卷112《不忘誡長得福訣》也說:“勿殺任用者、少齒者,是天所行,神靈所仰也。萬民愚戇,恣意殺傷,或懷妊胞中,當生反死,此為絕命,以給人口。”認為捕殺懷孕和年幼禽獸的行為違背神靈意志。

秦漢時期對于山林川澤的利用,核心思想是“以時禁發”。《呂氏春秋·十二紀》《禮記·月令》和《淮南子·時則訓》一脈相承,對百姓砍伐林木以及捕獵采集活動從時間上進行了限制。時禁的目的就是順應生物的生長規律,避開生物孕育生長的關鍵季節,以保證其正常孕育繁殖。當時為了林木資源的妥善利用,在春夏季節是禁止砍伐樹木的,一直要到秋冬草木黃落的時候,才能伐薪燒炭。《呂氏春秋·十二紀》關于林木采伐的規定包括,孟春之月“禁止伐木”,仲春之月“無焚山林”,季春之月“命野虞無伐桑拓”,孟夏之月“無伐大樹”,仲夏之月“無燒炭”,季夏之月“是月也,樹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巡視之意),無或斬伐”,季秋之月“是月也,草木黃落,乃伐薪燒炭”,仲冬之月“日短至,則伐林木,取竹箭”,季冬之月“乃命四監收秩薪柴,以供寢廟及百祀之薪燎”。這種春夏禁伐的思想在《禮記·月令》和《淮南子·時則訓》中均得到重申。當時人相信如果違反伐木的時令,則可能導致災害。《說郛》卷11《意林》引《晁錯新書》曰:“焚林斬木不時,命曰傷地。”《漢書·貢禹傳》載貢禹之言:“斬伐林木亡有時禁,水旱之災未必不由此也。”東漢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寫道:“自正月以終季夏,不可伐木,必生蠹蟲。或曰:‘其月無壬子日,以上旬伐之。’雖春夏不蠹,猶有剖析間解之害,又犯時令,非急無伐。”崔寔不同意在春夏伐木,“又犯時令”是原因之一。

對林木砍伐的限制有利于野生動植物的繁衍,《呂氏春秋·功名》云:“水泉深則魚鱉歸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庶草茂則禽獸歸之。”《論大》云:“山大則有虎豹熊螇蛆,水大則有蛟龍黿鼉鳣鮪……空中之無澤陂也,井中之無大魚也。”為了維持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再生能力,秦漢學者提出首先要保護其生存環境。《淮南子·說林訓》說:“食其食者不毀其器,食其實者不折其枝。塞其源者竭,背其本者枯。”《說山訓》提出:“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同樣重要的是,對采集漁獵的安排,要貫徹“適時”的原則,做到“不夭其生,不絕其長。”《呂氏春秋·十二紀》關于采集漁獵的規定包括,孟春之月“無覆巢,無殺孩蟲、胎夭、飛鳥,無麛無卵”,仲春之月“無竭川澤,無漉陂池”,季春之月“田獵罼弋,罝罘羅網,喂獸之藥,無出九門”,孟夏之月“無大田獵”,仲夏之月“無用火南方”,季夏之月“令漁師伐蛟取鼉,升龜取黿”,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獵,以習五戎獀馬”,仲冬之月“山林藪澤,有能取疏食田獵禽獸者,野虞教導之”。因為春、夏二季是各種生物成長的關鍵時節,這些禁令所反映的正是順應天時、愛惜生命的自然保護意識,而它們也同樣在《禮記·月令》和《淮南子·時則訓》中得到重申。《鹽鐵論·散不足》載賢良曰:“古者,谷物菜果,不時不食,鳥獸魚鱉,不中殺不食。故徼罔不入于澤,雜毛不取。今富者逐驅殲罔罝,掩捕麑鷇,耽湎沈酒鋪百川。鮮羔羊兆,幾胎肩,皮黃口。春鵝秋雛,冬葵溫韭浚,茈蓼蘇,豐薷耳菜,毛果蟲貉。”賢良在這里抨擊了漢代富者濫采濫殺的行為,認為應該“不時不食”來維持生物的可持續利用。

二、山林川澤資源的保護措施

秦漢帝王經常在詔書中提到禁止砍伐捕獵、強調順時育物,體現了對山林川澤保護的重視。《漢書·武帝紀》載武帝元封元年親登嵩高,詔令“禁無伐其草木”。后元元年詔:“朕郊見上帝,巡于北邊,見群鶴留止,以不羅罔,靡所獲獻。”如淳注曰:“時春也,非用羅罔時,故無所獲也。”《宣帝紀》載宣帝元康三年夏六月因“春,五色鳥以萬數飛過屬縣,翱翔而舞,欲集未下”,下詔禁殺飛鳥,“其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彈射飛鳥。具為令。”《后漢書·章帝紀》載章帝元和二年詔:“方春生養,萬物莩甲,宜助萌陽,以育時物。”元和三年又援引《詩經》“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禮》“人君伐一草木不時,謂之不孝”,詔令“方春,所過無得有所伐殺”。《順帝紀》載順帝永建四年,“以民入山鑿石,發泄藏氣”,使山林受到破壞,“敕有司檢察所當禁絕,如建武、永平故事”。

秦漢政府對于山林川澤資源豐富的地區,往往會專門設官管理,禁止百姓隨意利用。《續漢書·百官志五》郡有“都水官”,本注說:凡郡縣“有水池及魚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漁稅”。《漢書·地理志》載:南郡編縣“有云夢官”,江夏郡西陵“有云夢官”,九江郡“有陂官、湖官”,蜀郡嚴道“有木官”,南海郡“有圃羞官”,交趾郡“有羞官”,這些職官都涉及到對本地經濟價值較高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管理。當時天子所有的苑囿園池范圍廣大,里面林麓藪澤,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如對于“跨谷彌阜”的上林禁苑,《漢官儀》云:“上林苑中以養百獸禽鹿,嘗祭祠祀賓客,用鹿千枚,麕兔無數。佽飛具繒繳,以射鳧雁,應給祭祀置酒,每射收得萬頭以上,給太官。上林苑中,天子遇秋冬射獵,取禽獸無數實其中。”[1]而苑囿內資源均不許隨意取用,《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載武帝時,安丘嗣侯張拾“坐入上林謀盜鹿……冗為城旦”,史籍中也有許多秦漢政府只是在饑荒時才開放山林池澤供百姓漁采狩獵的記載,這客觀上有利于山林川澤的保護。

秦漢時期對于山林川澤的保護,比劃定受到保護的特定區域更為重要的舉措,是將“以時禁發”落實到國家法令之中,在全國范圍內予以實施。湖北云夢睡虎地發現的秦簡寫于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其中已有保護山林川澤資源的法律條文。《秦律十八種·田律》規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隄水。不夏月,毋敢夜草為灰,取生荔、麛卵鷇,毋□□□□□□毒魚鱉,置穽罔(網),到七月而縱之。唯不幸死而伐綰(棺)享(槨)者,是不用時。”為了防止對自然資源的濫用與破壞,律文明確規定自二月開始不許砍伐山林、阻止流水、燒草木、捕捉幼鳥幼獸、探取鳥卵、毒殺魚鱉、設置陷阱和羅網,到七月份方解除禁令,春夏兩季山林川澤作為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受到國家法令的保護。相關法律為漢朝繼承。湖北張家山出土西漢早期漢簡《二年律令·田律》規定:“禁諸民吏徒隸,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進〈壅〉隄水泉,燔草為灰,取產鹿耳(麛)卵孛殳(鷇);毋殺其繩重者,毋毒魚。”這里的繩重者指懷孕將產的野獸,盡管文字略為簡練,但明顯是秦代《田律》的延續。應劭《風俗通義·怪神》“會稽俗多淫祀”條也有“律不得屠殺少齒”的論述,可見漢律對山林川澤資源,尤其母獸幼獸的保護是非常明確的。

秦漢《田律》中春夏不許捕獲動物和砍伐樹木的規定,正是《呂氏春秋·十二紀》《禮記·月令》和《淮南子·時則訓》關于山林川澤資源利用中“時禁”意識的體現。秦漢時期月令與政治之間關系緊密,平帝元始四年王莽當政時頒布的《四時月令詔條》更徹底確立了月令的法律地位。《四時月令詔條》依孟春至季冬十二個月依次列出各月要做的政事與禁忌,共五十條,各條內容與《呂氏春秋·十二紀》等大體沒有分別,注釋則重點在于如何落實條文規定,其中有關山林川澤資源的內容包括:

孟春:禁止伐木。謂大小之木皆不得伐也,盡八月。草木零落,乃得伐其當伐者。

毋擿剿。謂剿空實皆不得擿也。空剿盡夏,實者四時常禁。

毋殺囗蟲。謂幼少之蟲,不為人害者也,盡九[月]。

毋殺孡。謂禽獸、六畜懷任有胎者也,盡十二月常禁。

毋夭蜚鳥。謂夭蜚鳥不得使長大也,盡十二月常禁。

毋麑。謂四足……及畜幼少未安者也,盡九月。

毋卵。謂蜚鳥及雞囗卵之屬也,盡九月。

仲春:毋囗水澤,囗陂池、囗囗。四方乃得以取魚,盡十一月常禁。

毋焚山林。謂燒山林田獵,傷害禽獸囗蟲草木……[正]月盡…

季春:毋彈射蜚鳥,及張羅、為它巧以捕取之。謂囗鳥也……

孟夏:敺獸[毋]害五谷。謂囗……

毋大田獵。盡八(?)月。

仲夏:毋燒灰囗。謂囗……

季秋:毋采金石銀銅鐵。盡冬[2]4-6。

詔條中官方所做解釋細化了山林川澤資源保護的條文規定,從而增強了法令的可操作性。《漢書·王莽傳上》載:元始五年王莽“又增法五十條,犯者徙之西海。”這里的“五十條”應該就是《四時月令詔條》,而“犯者徙之西海”說明了其法律效力,如果執行不力或違反,是需追究法律責任的。在居延出土西漢末年到東漢初年簡牘中有多條地方上報“毋犯四時禁者”的簡文,反映了順時行事的法令在地方遵行的情況。居延新簡E.P.F22:48A:“建武四年五月辛巳朔戊子,甲渠塞尉放行候事,敢言之:詔書曰,吏民毋得伐樹木,有無,四時言·謹案:部吏毋伐樹木者敢言之。”E.P.F22:53A:“建武六年七月戊戌朔乙卯,甲渠鄣侯敢言之:府書曰,吏民毋得伐樹木,有無,四時言·謹案:部吏毋伐樹木。”[3]反映了關于山林川澤保護的時禁是當時“四時禁”的主要內容。

秦漢地方官員施政時往往能積極貫徹國家保護山林川澤的法令,甚至對造成危害的猛獸有時也不加干擾。《后漢書·法雄傳》載法雄任南郡太守,郡中“多虎狼之暴”,雄移書屬縣:“凡虎狼之在山林,猶人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獸不擾,皆由恩信寬澤,仁及飛走。太守雖不德,敢忘斯義。記到,其毀壞檻阱,不得妄捕山林。”《宋均傳》載宋均遷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數為民患”,宋均到任后下記屬縣曰:“夫虎豹在山,黿鼉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獸,猶北土之有雞豚也。今為民害,咎在殘吏,而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其務退奸貪,思進忠善,可一去檻阱,除削課制。”在這兩個事例中,“前大守賞募張捕,反為所害者甚眾”“常募設檻阱而猶多傷害”,而法雄、宋均毀壞檻阱,結果“是后虎害稍息,人以獄安”,“其后傳言虎相與東游渡江”,反映了維持人與自然和諧的做法在秦漢社會更受認可。

三、山林川澤保護中的經濟追求

秦漢時期人們已經注意到山林可能有涵養水源的作用。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中“春旱求雨”的方法,包括“無伐名木,無斬山林”。《漢書·貢禹傳》載貢禹批評時政:“今漢家鑄錢,及諸鐵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銅鐵……鑿地數百丈,銷陰氣之精,地臧空虛,不能含氣出云,斬伐林木亡有時禁,水旱之災未必不由此也。”他認為采礦使山林受到破壞,以致“不能含氣出云”,可能是導致水旱之災的原因。董仲舒和貢禹的例子表現出了秦漢時期人們對人與生態關系的某種理解,但當時將山林川澤的保護與各種自然災害聯系起來更多是出于傳統陰陽學說的推論,而非具備了高超的生態智慧。事實上,秦漢時期對山林山澤的保護意識以及相關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經濟利益的考慮為出發點的。山林川澤保護對國計民生的作用,在戰國諸子的著作中曾被一再強調。如《孟子·梁惠王》:“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荀子·王制》:“斬伐養長不失其時,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這同樣是漢代學者的普遍共識。《淮南子·詮言訓》“地有財,不憂民之貧也,百姓伐木芟草,自取富焉”,把山林的完好看作百姓生活之資。《漢書·貨殖列傳》主張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所以順時宣氣,蕃阜庶物,蓄足功用”。《齊民要術·序》引用漢末仲長統的話“叢林之下,為倉庚之坻”,明確表達出山林草木具有相當的經濟價值。

漁采狩獵在秦漢時期仍然是百姓謀生的重要手段,構成了當時山林川澤保護思想發達的經濟背景。關于秦漢北方地區漁采狩獵的情況,學者有過專門研究[4]。南方地區漁采狩獵的情況則更加普遍。《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勢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南方水稻種植采用火耕水耨的方式,產量有限,百姓經常靠采集和捕撈為生。王莽時限制漁采狩獵,曾嚴重影響到當地百姓生活。《漢書·王莽傳》記載,費興將任職荊州牧時分析說:“荊揚之民率依阻山澤,以漁采為業。間者,國張六筦、稅山澤,妨奪民之利,連年久旱,百姓饑窮,故為盜賊”。東漢明帝時“禁民二業”,有些地方郡國官員因而對百姓漁采狩獵進行限制。《后漢書·劉般傳》載劉般上疏說:“郡國以官禁二業,至有田者不得漁捕。今濱江湖郡率少蠶桑,民資漁采以助口實,且以冬春閑月,不妨農事。夫漁獵之利,為田除害,有助谷食,無關二業也。”費興、劉般的言論,均反映了百姓農耕之余的漁采狩獵行為在秦漢時期比較普遍。

對于國家財政來說,山林川澤意義同樣重大。秦漢時期曾設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與大司農分管財政。據桓譚《新論》,“漢定以來,百姓賦斂,一歲為四十余萬萬,吏俸其半,余二十萬萬,藏于都內,為禁錢,少府所領園池作務之八十三萬萬,以給宮室供養諸賞賜。”由于少府藏錢豐富,在大司農窮乏時,往往需要動用少府錢財來補充國用。如《漢書·食貨志》云:“大農上鹽鐵丞孔僅、咸陽言:山海,天地之臧,宜屬少府,陛下弗私,以屬大農佐賦。”所以當時有學者將山林川澤的保護與政權興亡聯系起來,《鹽鐵論·刺權》說:“今夫越之具區、楚之云夢、宋之具野、齊之孟諸,有國之富而霸王之資也。人君統而守之則強,不禁則亡。”

然而,作為謀生方式而言,相對于農耕,漁采狩獵畢竟處于劣勢。秦漢時期對山林川澤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是農業開發尚不深入的結果。在秦漢時期的土地規劃中,我們能看到維持山林川澤比例的內容。《商君書·徠民》載:“地方百里者:山陵處什一,藪澤處什一,溪谷流水處什一,都邑蹊道處什一,惡田處什二,良田處什四,以此食作夫五萬。其山陵藪澤溪谷可以給其材,都邑蹊道足以處其民,先王制土分民之律也。”《算地》又有類似內容:“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萊者不度地。故有地狹而民眾者,民勝其地;地廣而民少者,地勝其民。民勝其地者,務開;地勝其民者,事徠……故為國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澤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①其中“都邑蹊道居什四”句,俞樾《諸子平議》說:“‘都邑蹊道’下有闕文,今據《徠民》篇補云:‘都邑蹊道居什一,惡田居什九,良田居什四。’”從表面看,商鞅似乎是反對“治草萊者不度地”的,如果山林川澤達不到一定的比例,國家所能做的就只有開拓疆土。實際上商鞅在秦國變法時曾頒布墾草令,動用各種手段督促百姓積極耕墾土地,提出“為國之數,務在墾草”[5]。(算地)《漢書·地理志》載:西漢末年全國“提封田一萬萬四千五百一十三萬六千四百五頃,其一萬萬二百五十二萬八千八百八十九頃,邑居道路,山川林澤,群不可墾,其三千二百二十九萬九百四十七頃,可墾不可墾,定墾田八百二十七萬五百三十六頃”。《地理志》把提封田分為不可墾、可墾不可墾、定墾田三種,各占總數的70.6%、22.2%、5.7%,其中“不可墾”的“山川林澤”遠遠超過商鞅規劃的比例。可見商鞅規劃山林川澤,是因為這些地區并沒有農業開發的價值,而同時“可以給其材”,屬于充分發揮土地經濟效益,而非維持生態的做法。

漢代學者也提出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淮南子·齊俗訓》:“其導萬民也,水處者漁,山處者木,谷處者牧,陸處者農。地宜其事……澤皋織網,陵阪耕田。”主張根據土地本身的屬性來確立土地的用途,當農才農,當林則林。但這里所謂當林、當農的依據是以能否種植糧谷為標準的。故而《主術訓》說:“肥磽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險不生五谷者,以樹竹木。”至于秦漢山林川澤保護中的時禁思想,固然主要是維持自然資源的再生能力,但農作物生長的關鍵季節與野生動植物基本一致,時禁的規定不能說完全沒有出于讓百姓專心務農的考慮。《呂氏春秋·上農》曰:“野禁有五: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糞。齒年未長,不敢為園囿。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農不敢行賈,不敢為異事。為害于時也。制四時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澤不敢灰僇,繯網罝罦不敢出于門,罛罟不敢入于淵,澤非舟虞,不敢緣名,為害其時也。”明確指出之所以制定野禁和四時之禁,原因都是這些活動“為害其時”,也就是妨害農時。

秦漢以來,民眾農業開發的能力逐漸增強。隨著水利建設的發展,許多原來難以利用的低洼沼澤地在兩漢都被改造成了農田。而《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載其討伐丹陽郡山越,“乃分內諸將,羅兵幽阻,但繕籓籬,不與交鋒,候其谷稼將熟,輒縱兵芟刈,使無遺種。舊谷既盡,新田不收,平民屯居,略無所入,于是山民饑窮,漸出降首”。山越能夠生產糧谷,反映人們已經初步具備開發山林的能力。農耕經濟與漁采狩獵天生就是此消彼長的關系,隨著農耕經濟越來越發達,漁采狩獵越來越衰落,山林川澤對百姓生計的影響也就日漸縮小。從國家層面來說,經營山林川澤獲利最豐的方式是鹽鐵專營,而非維持林木、野生動植物數量的穩定。國家建立苑囿、實行時禁,加強對山林川澤的保護,其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壟斷山林川澤資源,并非保護生物多樣性。東漢以后權勢之家占奪山林川澤的現象越來越突出,魏晉南朝更是“權豪之家,擅割林池;勢富之家,專利山海”,國家保護山林川澤的動力自然大不如前。

盡管秦漢時期保護山林川澤的思想非常豐富,相關措施相對完善,由于其出發點在于追求經濟利益,而非基于先進的生態文明理念,因為社會經濟關系的調整,這些思想與措施在相當時間內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揚。當然,強調這些思想與制度的經濟背景,并非是要以現代理念苛求古人,或者否定這些優秀思想與制度本身的價值。相反,理解古代保護山林川澤思想逐漸淡薄,措施逐漸松弛的真正原因,正是為了更好地吸收其合理內核,發揮其借鑒意義。

[1] 漢官六種[M].孫星衍,周天游,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0:83.

[2] 中國文物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懸泉月令詔條[M].北京:中華書局,2001:4-6.

[3]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居延新簡——甲渠侯官與第四燧[M].北京:中華書局,1990:479-480.

[4] 侯旭東.漁采狩獵與秦漢北方民眾生計——兼論以農立國傳統的形成與農民的普遍化[J].歷史研究,2010(5):4-26.

[5] 蔣禮鴻.商君書錐指[M].北京:中華書局,1986:44.

Protection of Mountain,Forest,River,Swamp and Its Economic Background During Qin and Han Dynasties

WANG Yong
(Yuelu Academy,Hunan University,Changsha410082,China)

Scholars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emphasized that natural resources should be taken by a certain degree and consumed moderately to ensure all living things’successful growth,which formed the thought that mountain,forest,river and swamp’s exploration should be ban in certain seasons.Th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rotecting mountain,forest,river and swamp,and put the ban exploration in certain seasons into laws.However,the protection of mountain,forest,river and swamp were aimed at economic interests,rather tha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uring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As a result of social economic relation adjustment,these excellent ideas and system has not been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in traditional society.

mountain,forest,river and swamp;ban exploration in certain seasons;fishing,gathering and hunting

F329

A

1009-9107(2015)01-0155-06

2013-12-29

教育部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13YJA770034)

王勇(1975-),男,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秦漢史、農業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五月婷婷导航|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免费啪啪网址|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亚洲色中色|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亚洲av综合网| 欧美综合成人|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色有码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欧美精品色视频| aⅴ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六月| 99精品福利视频|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色有码无码视频|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拍爱|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欧美另类一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国产白浆视频|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91在线|中文| 午夜不卡福利|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 国产一区成人|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91偷拍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国产在线欧美| av在线无码浏览|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www.youjizz.com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