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煒,劉 丹,易海若
(湖北省武漢市第八醫院兒科,湖北 武漢 430010)
小兒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的發病率較高,且在各類小兒肺炎疾病中,約占有20.00%的構成比[1]。患兒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咽痛、咳嗽、頭痛等癥狀,起病亞急性,但在發病初期的患兒癥狀體征表現并不顯著[2],且發熱無定型,故容易發生漏診或誤診事件。目前臨床上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往往采用對癥治療、抗生素治療,其中采用不同抗生素療法的效果特點及安全性并不一致。本研究通過觀察阿奇霉素與乳酸紅霉素等兩種療法在該疾病患兒中的治療效果,旨在為進一步提高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的治療質量提供參考依據,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均50例。納入標準:符合《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試行)》[3]中關于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兒;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衰竭及糖尿病患兒;③隨訪期間無法聯系者。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具有較好的均衡性與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兩組患兒均給予止咳、退熱、霧化、祛痰及平喘等常規對癥治療,對照組50例患兒在常規對癥治療基礎上給予乳酸紅霉素靜滴治療:使用乳酸紅霉素20~30mg·kg-1·d-1)進行靜脈滴注,1 次/d,7d 為 1療程。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阿奇霉素靜滴治療:使用阿奇霉素 5~10mg·kg-1·d-1,1次/d,使用 4~5d 后,停用 4d 給予 10mg·kg-1·d-1阿奇霉素口服,1次/d,使用4~5d。
1.3 指標觀察與評定: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率及發熱消退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等指標。根據諸福棠的《實用兒科學》[4]中的療效標準對臨床療效進行評定,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血常規及X線檢查結果均呈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血常規及X線檢查結果均顯著改善;無效:治療后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好轉或病情加重,血常規及X線檢查結果亦未改善。有效率=(顯效+有效)/各組例數×100.00%。
1.4 統計學方法:相關數據均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表示,并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s)進行表示,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所有檢驗結果均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患兒有效率為98.00%,與對照組患兒的80.0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 n(%)
2.2 兩組患兒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對比:觀察組患兒的發熱消退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及咳嗽消失時間分別與對照組患兒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0.05),見表 3。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觀察組患兒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00%,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的 3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3 兩組患兒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對比(±s,d)

表3 兩組患兒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對比(±s,d)
組別 例數 發熱消退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對照組 50 6.81±1.33 7.33±1.51 5.73±1.66觀察組 50 4.98±1.10 5.90±1.11 4.10±1.17 χ2 值 - 7.497 5.396 5.675 P 值 - 0.000 0.000 0.000

表4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可出現胸悶、咳嗽、乏力、咽痛、發熱、食欲減退等表現,對患兒的健康成長造成嚴重的威脅。臨床上治療該疾病的藥物種類較多,且不同的用藥方案的療效存在較大的差異,國外相關研究[5]指出,由于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發病較急、病情發展快,因此,評估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的療效不僅需保證較高的臨床治療有效率,而且還需注重癥狀緩解的速度及藥療安全性[6]。目前臨床上治療該類患兒的主要藥物包括乳酸紅霉素、阿奇霉素等,其中,乳酸紅霉素可顯著清除肺炎支原體,有效緩解胸悶、咳嗽、乏力、咽痛等癥狀,但該藥物可引起患兒發生胃腸道不適反應,且可對患者的肝臟產生較明顯的損傷,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尤其對于合并消化道癥狀支原體肺炎患兒的治療效果更差。阿奇霉素則是半合成大環內酯類藥,具有組織滲透性強、可有效殺傷肺炎支原體、半衰期較長等優點,此外,有研究已經證實,阿奇霉素的胃酸內穩定性、生物利用度等均顯著優于乳酸紅霉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阿奇霉素治療的50例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為98.0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的80.00%,與相關研究報道結果相近。阿奇霉素能夠快速穿透細胞壁,直接達到感染位置,通過吞噬細胞的傳遞、轉運,更直接地在病變部位發揮殺菌功效,起效更快速。本研究中的觀察組患兒的發熱消退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及咳嗽消失時間,均分別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提示阿奇霉素比乳酸紅霉素更能縮短癥狀消失時間,此外,觀察組患兒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00%,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的30.00%,這說明阿奇霉素對患兒的胃腸道刺激更輕微,可顯著減少不良反應,提高藥療安全性。
[1] Esposito S,Cohen R,Domingo JD,et al.Antibiotic therapy for pediatric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Do we know when,what and for how long to treat[J].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2012,31(6):78~85.
[2] 陳華干.小兒支原體肺炎的實驗室檢測[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2):229~230.
[3]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試行)(下)[J].中華兒科雜志,2007,45(3):223~227.
[4]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862~863.
[5] Esposito S,Principi N.Unsolved problems in the approach to pediatric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2012,25(3):286~291.
[6] 葉麗春.阿奇霉素和紅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療效對比[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6):883~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