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坤, 李彥啟
(天津科技大學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 天津 300222)
?
·實驗室環境與安全·
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
黃 坤, 李彥啟
(天津科技大學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 天津 300222)
為構建科學有效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模式,提供各類高校有價值的借鑒,推動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論文結合高校辦學規模快速發展的現實背景,全面闡述了實驗室安全問題的產生原因及當前高校的主要應對策略,分析了當前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隨后采用文獻歸納和實踐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推進多校區實驗室安全管理策略體系,加強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實現管理的規范與高效,提高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
高校實驗室; 安全管理; 對策研究; 管理制度; 信息化平臺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科教興國戰略的貫徹實施,我國高校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實驗教學快速發展,科研活動空前活躍,進入實驗室的各類人員和教學科研設備均大幅增加。同時,高校與社會的互動日趨密切,實驗室對外開放與大型儀器共享已成為趨勢,進入實驗室工作的外來人員也日益增多。
實驗人員和設備數量的激增,導致實驗空間逐漸擁擠,人均面積下降。化學試劑和儀器設備的頻繁使用,致使危險化學品與實驗廢棄物對環境和健康構成的威脅日益增加,儀器操作和用電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正在增加,實驗室安全問題逐漸凸顯。
為有效應對新形勢下出現的實驗室安全問題,切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與校情相適應的管理模式。當前,大多數高校都在符合政策法規的前提下,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建立了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和領導體制,推動實驗室安全管理規范化和權責分明的安全責任制;開始著力于加大實驗室建設投入并積極推進安全標準實驗室和安防體系建設,開始探索危險化學品管理和實驗廢棄物處理新模式,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由于教育投入長期不足、管理理念更新緩慢及安全教育缺位等不利因素,加深了高校日益增長的安全管理需要與實驗室落后的軟硬件建設之間的矛盾,導致近年來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繁發生。面對形勢日益嚴峻的實驗室安全形勢,加大投入力度,轉變管理理念,認真分析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各類問題、探索適應新形勢下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對策,是高校當前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2.1 安全觀念落后,安全意識淡薄
在高校,領導層和基層都不同程度存在著“重教學科研、輕安全環保”和“安全工作投入產出比低”的觀念[1],加之高校實驗教學和科研活動中出現的安全問題并非突出矛盾,因而常被忽視。人們對安全工作的本質認識不足、重視度不高,對安全管理全生命周期中的各個環節缺乏系統思考,最終形成:① 實驗教師和學生安全意識薄弱、安全知識缺乏、實驗操作不規范[2];② 實驗室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不到位、安全措施未落實;③ 少數安全管理人員業務素質不高、應急處理能力差等不利狀況,給實驗室安全管理留下了隱患。
2.2 安全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強
實驗室安全管理涉及火災與爆炸事故、生物與毒害事故、機電傷人事故防范、廢棄物安全處理等諸多問題,各類問題都依賴于制度的規范化管理,而整個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更需要一套健全的制度與之匹配[3]。不少高校使用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已制訂多年,在制度內容的前瞻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的不足逐漸顯現。如一些規定已不再適應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新形勢;舊制度在新形勢下存在未能覆蓋的安全監管盲區;舊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強,難以提供有效的行動指導等。同時,在制度理念層面,“以人為本”的管理趨向體現得不夠明顯[4];且制度普遍基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制定而成,學生作為實驗室安全的主體地位難以體現。最后,高校面對實驗室突發意外事故的應急與處理預案不健全,發生突發事件往往倉促應對,未能有效抑制和解決危機。
2.3 安全管理體制不健全
部分高校缺乏全校性的實驗室安全工作專門組織體系,未能建立從學校高層直到實驗室基層的安全管理網絡,更遑論對管理網絡中各個節點職責的明確規定,因而難以形成對全校實驗室安全工作進行全面管理的領導體制,最終出現實驗室安全工作多部門交叉管理,政出多門,責任不清,發生事故相互推諉等管理混亂的狀況。
2.4 資金投入不足
高校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偏重于能帶來效益的投入,大量資源被配置到科研領域,對實驗室安全的整體投入不足。主要表現在:① 實驗室建設跟不上招生擴張速度,實驗用房緊張,室內擁擠,設備安全操作距離不夠,甚至安全通道被堵塞[5];② 消防設施配備不足,部分現有設施因陳舊不能使用,線路老化、火災隱患多[6];③ 環保設施不能滿足要求,通風排氣系統和廢液處理系統不完善[7]; ④ 缺乏應急動力供應系統。
2.5 危險化學品管理欠規范
目前,高校實驗室在危險化學品的存放、使用管理等仍不夠規范,如需分開存放的危險化學品不能完全實現分開存放,有毒藥品不能完全做到雙人保管、雙人領用,易燃易爆危險品沒有專用庫房集中存放等。此外,實驗室對實驗剩余危險化學品存放隨意性較強,有毒有害化學廢液和固廢物隨意處理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實驗樓管道腐蝕,環境污染嚴重,亟需提高重視,實現規范化的集中處理。
2.6 實驗室安全管理缺乏統一規劃
在國家大力支持高校發展的政策指導下,許多高校都擴大發展規模,進行多校區辦學。多校區發展模式在豐富高校教學科研資源并拓展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導致實驗室的安全管理缺乏統一協調與規劃,導致因人員配置不足出現監管盲區、藥品及儀器的購買運輸不便、實驗室重復建設等不利于安全管理的情況。
在內涵建設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主要任務的背景下,積極面對實驗室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主動轉變管理理念,從提高安全意識、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機制、增加資金投入,加強危險化學品和廢棄物管理、推進多校區統一規劃等方面加強實驗安全管理內涵建設,努力創造安全、健康、寬松的實驗教學環境,已成為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3.1 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
據調查顯示,90%以上的安全事故與人的防范意識不足有關[8]。加強面向實驗室管理人員、實驗教師和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是確保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實驗室安全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高校須不懈致力于安全教育工作的常態化制度化建設,形成長效機制;并不斷改革安全教育方式方法,有效防止各類事故發生。安全教育主要涵蓋以下2個方面:
(1) 不斷強化傳統安全教育途徑。為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有效減少安全事故發生,利用宣傳欄、校報、校園廣播等媒體大力開展安全教育已成為普遍手段[9]。① 編寫并發放實驗室安全教育手冊[10];② 舉辦安全知識培訓或專題報告會;③ 拍攝并共享專題安全教育片;④ 定期開展消防知識培訓和演習等普及安全防護知識、傳授安全技能的舉措也應受到重點關注并貫徹實施。
(2) 開設安全知識網上教育考試。當前我國高校開展網絡安全培訓工作還不普遍,多數高校剛剛起步。通過建立安全考試題庫和網上考試系統,面向研究生和本科生使用,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實驗室準入考核是高校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的趨勢。具體而言,高校可選用實驗室工作研究會編制的,題型以選擇題和是非題為主、內容涵蓋通識類、化學類、機械電氣類、生物醫學類、輻射類等類別的實驗室安全知識題庫,并在此基礎上研發實驗室安全知識網上教育培訓和即時考試集成系統,供師生進行安全知識培訓和自測,使之成為師生學習實驗室安全知識的重要陣地。
3.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核心內容,健全制度是各項實驗室工作的保障。高校在新時期需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發展規律,深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有效引導師生遵守安全規則并為師生提供優質服務為宗旨,及時根據學校實驗室的發展需要完善制度的規范化和可操作性建設,使得實驗室安全的各類相關人員都能“執行可循章、循章可執行”,從而營造出安全而人性化的實驗環境。尤其是涉及實驗室安全環保的危險化學品管理、實驗廢棄物處理、生物安全管理等方面,與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密切相關,是當前受到高度重視而前期工作欠缺的薄弱環節,因為其管理流程還不明晰,管理標準還不統一,尤需在新時期加強制度建設,實現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
學校還需針對各類突發事件制定應急預案,形成組織機制嚴密、應急措施有效、事故處理及時的預案體系[11-12]。一旦發生火災、有毒有害物質泄漏、人員受傷等突發事件,能依據預案保證應對人員立即到達現場實施應對方案,確保人員安全并將損失降到最低。
3.3 明確安全管理責任
理順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職能是落實實驗室安全管理各項制度的重要保證。在校院兩級均設立安全管理機構,實施分層次管理是當前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制建設的主要模式和趨勢。高校應成立由主管校長領導的專門機構實現實驗室安全工作的統一組織和領導,構建縱橫覆蓋、無縫鏈接的校、院、實驗室 3 級安全管理組織機構(見圖1)[13]。

建立安全管理體系的關鍵在于明確責任并落實到人。在安全管理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制,逐級簽訂安全責任書,在做到監管責任具體到人的同時避免職能重疊混淆,形成學校、職能處室、學院、實驗室等各相關單位之間既分工明確又合作密切,層層相促、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4 加大資金投入
實驗室硬件設施是保證實驗室安全的基礎條件。受“安全投入無產出”的落后觀念和教育低投入因素影響,我國高校在安全硬件建設方面存在較多欠賬。在實驗室安全變得日益重要的當下,提高安全建設重視度,加大資金投入,推進實驗室硬件安全標準化建設已成為高校必須積極解決的現實問題。① 應跟上招生規模增長的步伐,加大實驗室新建擴建力度,滿足人均實驗面積需求,解決擁擠問題;② 需加大實驗室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按安全標準實驗室的要求,實現實驗室水電、通風等設施的標準化建設和改造。③ 需加大實驗室安防系統建設力度,配備勞保用品和消防設施,安裝安防監控設備,使實驗室符合國家評價標準。④ 加強實驗室水電通風和消防安防設施的維護維修,杜絕安全隱患。
3.5 加強危險化學品管理和廢棄物處理
危險化學品和實驗廢棄物帶來的安全隱患引起了人們對高校實驗室安全的高度關注,安全環保地使用危險化學品和處理實驗廢棄物已成為保護實驗室與校園環境、保障師生人身健康的迫切要求。
(1) 危險化學品管理。加強危險化學品管理的趨勢在于建立健全學校危險化學品網絡管理系統,秉承危險化學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全面跟蹤化學試劑購進渠道、使用情況、保管和轉移情況、最終處理等全過程。① 危險化學品的采購。在申請購置計劃經主管領導和安監部門審核批準后,持“采購證明”辦理購置手續,聯系有資質的單位采購供貨,到貨后錄入管理系統并妥善儲存。② 危險化學品的儲存[14]。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須安裝通風裝置并做好安監防控;對性質相抵觸的危險化學品須嚴格分類存放;對易燃易爆、劇毒、致病微生物、放射性物質等危險品,須按規定設專用庫房,做到專室專柜儲存,并指定專人、雙人雙鎖妥善保管。③ 危險化學品的安全使用[14]。使用人員須具備專業知識并完成嚴格的安全防范技能培訓,確保實驗安全。劇毒危險化學品須嚴格管理,使用人員須嚴格履行審批手續,憑證雙人領取并在管理系統中做好詳細的出入庫記錄。④ 危險化學品的處理[14]。對過期失效、無標簽的廢棄危險化學品不能隨意傾倒或掩埋,須集中妥善保管,定期消毀處理,劇毒品殘留物和剩余物必須作無害化處理;對于有燃燒、爆炸、中毒等危險的廢棄危險化學品,需在征得安全和環保部門同意后,聯系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危險化學品完成處理后,須在管理系統中做好處置記錄。
(2) 實驗廢棄物處理。在日益嚴峻的安全環保形勢下,全面把握實驗廢棄物從產生直到安全處理的整個流程,對實驗廢棄物從實驗室到實驗室管理部門,再到廢液處理廠整個流通鏈條的各個環節作出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管理規定,并對各個環節之間的有效銜接給出解決方案,從而實現廢棄物的安全管理與處置,已成為高校建設綠色校園的有效途徑。
3.6 推進多校區實驗室安全管理
如何推進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統一規劃,避免全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出現薄弱環節是各高校面臨的重要現實問題。其解決路徑主要有:① 保證安全管理人員的數量和素質。實驗室多校區分布,需要校院兩級在各相關校區派駐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才能有效覆蓋全校的實驗室安全監督范圍。這對安全管理人員的數量和素質都提出了較高要求,須由全校統一規劃。② 促進學科性質相近的實驗室集中分布。如生物、化學、化工等大化類學科實驗室盡量布局在同一校區,既有利于危險化學品的購買運輸和集中儲存,也有利于實驗廢棄物的集中處理。③ 實驗室重復建設既不利于資源優化配置,還使得實驗室潛在隱患增多且分散,增加了安全管理難度,應盡量避免。
在推進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過程中,加強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15]。切實落實“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管理理念,牢固樹立安全責任意識,加強資金投入和信息化建設,建立規范高效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模式,對于創設安全健康的實驗教學環境,保障教學科研工作正常運行,進而深化高校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及服務社會的職能具有重要意義。各方參與者實應黽勉同心,精誠合作,共同開創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 徐靜年,郭 奮.新時期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15(4):37-39.
[2] 高淑芹,平 梅.新時期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分析及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0):149-152.
[3] 陳立君,顧鳳岐.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7):339-341.
[4] 范強銳.強化意識、轉變觀念,探索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新途徑[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4):116-118.
[5] 林衛峰.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及其對策創新研究[J].實驗室科學,2008 (4):156-158.
[6] 溫 濤,劉 鵬,蘇 洪,等.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 確保學校安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9):149-151.
[7] 潘 蕾.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 12):188-190.
[8] 林榮鋒,文惠玲,陳秀娟.淺談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8):429-431.
[9] 廖秀萍,陳紀鑫,許業河.轉變理念 開拓創新 積極推進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8):349-351.
[10] 孫曉霞,趙光烈,殷宏斌.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0):180-181.
[11] 劉桂艷,謝乃新,趙競全.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9):1-3.
[12] 葉秉良,汪進前,李五一,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構建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8):419-422.
[13] 鮑敏秦.新時期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探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1):188-190.
[14] 由繼紅.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淺談[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3):179-181.
[15] 廖慶敏.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168-170.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HUANGKun,LIYan-qi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Office,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ianjin 300222, China)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model for 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all universities, and enabl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to achieve a high level,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cause of laboratory safety issues and the current strategy of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hool scale. Followed by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summarized and practice resear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it h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 strategy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education; improving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waste disposal; and enhancing multi campus laboratory planning. Finally, it indicates that building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achieve standardization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focal point and development trend for improving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level.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safe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platform
2014-03-18
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研究計劃重點項目(D01);天津科技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十二五”規劃A類重點課題(A4)
黃 坤(1985-),男,湖南長沙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科員,主要從事實驗室管理和高等教育研究。
Tel.:022-60273415;E-mail:huangk03@163.com
X 931.0
A
1006-7167(2015)01-02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