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650032 昆明,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核醫學科(董麗華,袁榮國);成都軍區昆明療養院478療區(陳 玲,羅 霞)
產后出血38例臨床分析及預防
作者單位:650032 昆明,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核醫學科(董麗華,袁榮國);成都軍區昆明療養院478療區(陳玲,羅霞)
董麗華,陳玲,袁榮國,羅霞
[摘要]目的探討產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分娩產婦3885例中發生產后出血的患者臨床資料,以容積法和面積法估計出血量,總結分析出血的原因,探討預防措施。結果共發生產后出血38例,占0.98%,其中初產婦27例,經產婦11例;有人流史20例,引產史3例,剖宮產史5例。引起出血的原因:宮縮乏力占65.79%(25/38),胎盤因素占26.32%(胎盤粘連4例,胎盤滯留2例,胎盤植入1例,前置胎盤3例),軟產道損傷占7.89%(宮頸裂傷2例,會陰裂傷伴血腫1例);出血量500~1000 ml的19例,1001~1500 ml的9例,1501~2000 ml的6例,>2000 ml的4例。結論防治產后出血的關鍵是作好產前圍產期保健,對有可能發生產后出血的高危人群進行宣教,有條件的醫院盡早做好搶救措施,無條件的醫院盡可能轉診和緊急轉診;產時消除孕婦分娩時的緊張情緒,密切觀察產程進展,防止產程延長。產后2 h內必須在產房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包括血壓、脈搏、陰道出血量、子宮高度、膀胱充盈情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理。
[關鍵詞]產后;出血;原因;預防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失血量超過500 ml或剖宮產時超過1000 ml[1],是分娩期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為探討產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本研究對我院2008年3月~2013年10月所發生的38例產后出血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2008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足月妊娠分娩產婦3885例,其中發生產后出血38例;初產婦27例,經產婦11例;有人流史20例,引產史3例,剖宮產史5例。病例的收納標準:胎兒娩出后24 h內失血量超過500 ml或剖宮產時超過1000 ml;排除胎兒娩出后24 h以后及產褥期所發生的子宮出血。
1.2出血量計算方法以容積法和面積法[2]。(1)陰道分娩:胎兒娩出后,立即置接血器皿于產婦臀下至產后2 h取出,直接測量接血器皿中的血量;以血染紗布及血染產單上的面積粗略估計失血量;回病房后至產后24 h,以會陰墊血染面積估計失血量,上述失血量的總和為產后24 h出血量。(2)剖宮產分娩:子宮切開后先吸盡羊水,然后負壓瓶收集出血,余出血測量方法與陰道分娩相同。
1.3方法 根據病歷資料記錄和臨床診斷,統計產后出血的原因,包括宮縮乏力、胎盤粘連、胎盤滯留、胎盤植入、前置胎盤、宮頸裂傷、會陰裂傷伴血腫,并統計各例產后出血的處理措施及結果。
2結果
2.1產后出血原因本組38例中,宮縮乏力占65.79%(25/38),胎盤因素占26.32%(胎盤粘連4例,胎盤滯留2例,胎盤植入1例,前置胎盤3例),軟產道損傷占7.89%(宮頸裂傷2例,會陰裂傷伴血腫1例)。
2.2出血量38例中,出血量500~1000 ml的19例(50.00%),1001~1500 ml的9例(23.68%),1501~2000 ml的6例(5.39%),>2000 ml的4例(10.53%)。
2.3處理針對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補充血容量,糾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對癥搶救無效、危及產婦生命時,行子宮次全切除或子宮全切除術,以挽救產婦生命。本組1例經積極對癥搶救無效行子宮次全切除術,痊愈出院。其余病例均采用非手術治療痊愈出院。
3討論
3.1產后出血原因分析
3.1.1子宮收縮乏力是導致產后出血的最重要原因,本組占65.79%,與產婦精神過度緊張、恐懼分娩、進食少、產程延長、疤痕子宮、子宮過度膨脹導致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等因素有關[3]。所以,產科醫生對于導致宮縮乏力的各種因素要有高度的認識,及早采取預防措施是防止產后出血的關鍵措施。同時還應提前做好搶救準備,一旦發生產后出血,立即采取針對性的搶救,防止出血量進行性增加,減少休克、感染等嚴重并發癥。
3.1.2胎盤因素本組占26.32%,對既往有人工流產史、引產史、剖宮產史者要高度重視,再次妊娠時有可能發生胎盤粘連、滯留、前置或側置胎盤甚至胎盤植入。本組有人流史者占52.6%,引產史者占7.9%,剖宮產史者占13.2%。因此,加強計劃生育宣傳,育齡婦女做好各種避孕措施,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人工流產、引產,有助于減少因胎盤因素導致的產后出血。
3.1.3軟產道損傷本組占7.89%,在陰道分娩過程中,常由于產程進展過快、產婦過早用力、宮縮過強、胎兒娩出過快、胎兒過大、分娩時保護會陰不當等因素引起。近幾年來由于剖宮產率的不斷上升,陰道難產已基本被剖宮產替代,年輕助產士、醫生得不到足夠的實際操作訓練,接生技術難以得到提高,產程中會陰保護不當,是發生軟產道損傷的重要因素。
3.2產后出血的預防[3-5]
3.2.1產前預防通過系統的圍產期保健,對可能發生產后出血的高危人群進行宣教,有條件的醫院盡可能做好搶救措施,沒有條件處理的醫院盡可能轉診和緊急轉診,防止產后出血的發生。
3.2.2產時預防消除產婦分娩時的緊張情緒,密切觀察產程進展,防止產程延長,正確處理第二、三產程,盡早使用縮宮素。我院開展了分娩鎮痛,孕婦可得到持續的心理和生理的支持和安慰,并提高接生技術,從而減少了產后出血的發生率。
3.2.3產后預防因絕大多數產后出血發生在產后2 h內,故胎盤娩出后必須在產房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包括血壓、脈搏、陰道出血量、子宮高度、膀胱充血情況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理。
【參考文獻】
[1]雷曉瓊. 114例陰道分娩產后出血防治體會[J]. 西部醫學, 2005,17(1): 60-61.
[2]陳芳. 江蘇射陽中醫院產科10年產后出血153例相關因素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1,17(2): 250-252.
[3]楊亞玲,溫請霞. 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及防治[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1,13(3): 51.
[4]王治惠. 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護對策[J]. 當代醫學, 2011,17(2): 116-117.
[5]徐秀萍,馮志娟,周虹. 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和臨床防治探討[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20(26): 3312-3313.
(收稿日期:2015-01-27)
文章編號1004-0188(2015)04-0420-02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4.028
中圖分類號R 714.461
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董麗華, 電話:1388827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