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靜,朱 智,甘曉琴,聶智容
(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手術室,重慶400042)
孕24周患者行開顱腦血管畸形切除術1例報道
鄧 靜,朱 智,甘曉琴,聶智容
(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手術室,重慶400042)
孕婦; 顱內動靜脈畸形; 血管畸形; 護理; 病例報告; 開顱手術
腦血管畸形也稱血管瘤、非真性腫瘤,系先天性腦血管發育障礙而引起的大腦局部血管數量和結構異常,并可對正常血流產生嚴重的影響,臨床以動、靜脈畸形多見。本院2015年6月25日收治1位腦血管畸形的孕中期患者,經過多科室聯合會診、討論,順利完成手術,現將其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患者,女,23歲,孕周24周,無明顯誘因突發頭痛、全腦脹痛,以額部為重,伴惡心、嘔吐數次急診入本院。頭部MRI檢查示:右側枕葉占位性病變,考慮血管瘤出血并入腦室內可能性大。頭部CT血管造影(CTA)示:右側枕葉異常密度影,考慮血管畸形出血并破入腦室系統。產科B超提示孕中期、單活胎。診斷明確:(1)右側枕葉腦出血并破入腦室;(2)孕1產0,孕周24周。通過與患者及家屬反復溝通,經神經外科、麻醉科、產科會診后,決定行開顱腦血管畸形切除術,同時希望保證胎兒安全。
術前完善血常規、肝腎功能、凝血項、輸血前檢查、胸部X線片、心電圖,給予止血、神經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綜合治療,于2015年7月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顯微鏡下右側頂枕行開顱腦血管畸形切除術及顱內血腫清除術。手術順利,歷時4 h,術中出血約150mL,靜脈滴注3 100 mL,術后患者全身皮膚完好,全身關節活動自如無功能性損害,胎心頻率135~142次/分,無宮縮現象發生,患者自然蘇醒后安全返回病房,予合適的體位,加強營養,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
2.1 心理護理 術前1 d下午,麻醉醫生和手術室護士一起到病房,共同查閱患者病歷,了解患者患病過程及其相關檢查結果。麻醉醫生對患者重要臟器功能情況及麻醉風險進行準確的評估,手術室護士詳細介紹手術室環境及手術護理方面的內容[1]。觀察患者腹部體征,做好術中體位的評估,耐心傾聽患者的憂慮,及時講解其顧慮,告訴患者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手術醫生、麻醉醫師、手術護士會自始至終陪護,使患者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幫助其增強手術成功的信心。
2.2 術前討論 患者病情較特殊,病例討論主要由神經外科全體醫生、產科醫生、麻醉醫師、手術護士共同展開。神經外科主管醫生介紹患者病情及病程、手術方案、預計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等,產科醫生強調術中應持續胎心監護,麻醉醫師評估麻醉風險及考慮術中用藥,手術護士強調手術體位的合理安置,做好術中輸血的準備,提醒手術醫生做好手術切口標記。
2.3 麻醉配合 患者入室后,了解其心理狀態,播放舒緩的音樂,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使其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經麻醉醫師、手術醫生、巡回護士三方共同查對患者信息無誤后,給予外周靜脈穿刺,遵術前醫囑及時靜脈滴注抗生素,協助麻醉醫師給藥誘導、鼻腔插管、鎖骨下靜脈穿刺、足背動脈穿刺等,為患者安置刺激性小的尿管,給其雙眼涂上眼膏后貼上眼貼膜覆蓋。
2.4 合理安置手術體位 麻醉成功后,將患者身體輕柔地抬向床頭并翻向右側床沿,頭部用成人顱骨釘固定在立體定位頭架上。根據病變部位調整頭架高度,左上肢橫枕在肩墊上,胸墊置于胸部下方,左手腕用棉墊包裹后用拉肩帶系活結從腰部系在床欄上,右手臂與胸腹部之間環抱軟枕,松緊適宜,兩腿一前一后彎曲呈跑步狀,分別在膝部和踝關節墊一軟墊,足跟部放置啫喱足墊,兩乳房之間用油紗布隔離減少摩擦,腰部和膝部分別用2根約束帶捆綁固定,松緊適宜,以平放4指為宜,整理好靜脈滴注管路、各導管連接線,距離手術切口30 cm處放置手術托盤。
2.5 嚴密觀察體征、胎心動態 患者腹圍較大,因病變位置較深需要調整手術床的傾斜度,因而循環、呼吸系統呈動態變化,需要密切監測血壓,調控患者血壓平穩以維持子宮胎盤足夠的血流量[2]。麻醉藥物使用最低臨床需要濃度,避免使用影響血壓、血容量的藥物,切實有效地穩定生命體征。麻醉前,產科醫生用透明敷貼將胎心探頭粘貼在患者下腹部,避免術中因體位搖動而掉落,在手術過程中持續監護胎心動態。
腦血管畸形是指先天性顱內血管床的發育畸形,臨床主要表現為畸形血管破裂出血,護理人員術前應制訂完善的護理計劃,備血應充足,至少建立2條靜脈滴注通道,準備2套吸引器,備齊自體血回收機器及耗材、加溫靜脈滴注設備、止血器械、夾子、藥物等急救物品,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有報道顯示,妊娠期接受手術的孕婦,發生自然流產和分娩低體質量兒的風險增加[3]。因而,為確保妊娠期手術安全進行,必須考慮與非孕者的重要差異[4]。圍術期應加強子宮收縮、胎心頻率的監護,麻醉醫師應盡量避免使用增加子宮收縮力的藥物,手術護士應充分考慮到影響治愈的各種因素,積極做好充分的應急準備。
患者處于孕中期,對于突如其來的開顱手術,情緒波動較大,接受力較差,因而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尤其重要,醫護人員應充分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有效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使現代醫學護理模式的需求得到切實有效地滿足[5]。
[1]韋利飛,李玲,李秀娜,等.傳統術前訪視與醫護同步集中式術前訪視在手術病人中的應用比較[J].護理研究,2015,29(1C):329-331.
[2]閆紅,胡弋,毛慶祥,等.孕29周患者經腹腔鏡行膽囊切除術麻醉的個案報道[J].重慶醫學,2013,42(25):3079-3080.
[3]Ní Mhuireachtaigh R,O′Gorman DA.Anesthesia in pregnant patients for nonobstetric surgery[J].J Clin Anesth,2006,18(1):60-66.
[4]Glasgow RE,Visser BC,Harris HW,et al.Changing management of gall stone disease during pregnancy[J].Surg Endosc,1998,12(3):241-246.
[5]Soltner C,Giquello JA,Monrigal-Martin C,et al.Continuous care and empathic anaesthesiologist attitude in the preoperative period:impact on patient anxiety and satisfaction[J].Br J Anaesth,2011,106(5):680-686.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3.069
B
1009-5519(2015)23-3684-02
2015-08-09)
鄧靜(1987-),女,重慶渝中人,主要從事手術室臨床護理工作;E-mail:6314212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