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穎,駱 敏
(海軍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北京100048)
黏多糖病患兒1例行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的護理
奉 穎,駱 敏
(海軍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北京100048)
黏多糖累積病; 護理; 腺樣體切除術; 扁桃體切除術; 病例報告
黏多糖病(MPS)是一組遺傳性溶酶體貯積癥,因降解各種黏多糖所需的溶酶體酶缺陷,造成不能完全降解的黏多糖在溶酶體中貯積,并有大量黏多糖從尿中排出[1]。根據臨床表現和酶缺陷,MPS可以分為Ⅰ~Ⅶ等6型(其中Ⅴ型已改稱IH/S型)。除Ⅱ型為X連鎖隱性遺傳外,其余均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2]。本科于2014年5月28日收治1例MPSⅠ型患兒,診斷為“腺樣體肥大、慢性扁桃體炎”,為在本院兒科行造血干細胞移植,先就診于本科行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現將其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患兒,女,3歲零8個月零7 d,近1年體質量、身高無增長,在兒科診斷為MPSⅠ型,因睡眠時打鼾伴張口呼吸3年,夜間睡眠憋氣加重1個月收入本科。入院時體溫36.5℃,脈搏9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壓95/60mm Hg(1mm Hg=0.133 kPa)。耳鼻喉專科檢查示:咽腔明顯狹窄,雙側扁桃體Ⅲ度腫大,表面光滑,咽后壁少許淋巴濾泡增生。鼻咽部腺樣體肥大,占后鼻孔4/5,并壓迫雙側圓枕及咽鼓管咽口,咽隱窩光滑,未見新生物。鼻咽部側位X線片示:鼻咽部可見軟組織影填充,阻塞后鼻孔約4/5。診斷:腺樣體肥大、慢性扁桃體炎、MPS(Ⅰ型),擬行手術治療,術前行心理護理,做好各項相關檢查,術前1 d行抗生素皮試,囑患兒禁食、禁飲8 h,備好術后用品,如衛生紙、冰棍(塊)、干毛巾等,講解術前、術后注意事項。因患兒為MPSⅠ型,有文獻提示,此類患者麻醉中氣道痙攣狹窄,可能會導致無法拔管[3],故術前請麻醉科及重癥監護病房(ICU)會診,評估麻醉風險及制訂術后監護方案。患兒于2014年6月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功能性鼻內窺鏡下等離子射頻輔助腺樣體切除術、扁桃體切除術,手術順利,術畢轉入ICU治療。按全身麻醉術后護理常規,患兒取俯臥位,觀察其神志,吸氧3 L/min,心電監護,每半小時測血壓、脈搏、呼吸1次,并監測血氧飽和度和心電圖的變化。給予患兒頸部冰敷6 h,目的是止血、止痛。觀察患兒是否有頻繁的吞咽動作,勸慰患兒勿大聲哭鬧及劇烈咳嗽,囑其盡量將口腔內分泌物吐出,以便及時觀察出血量。在ICU治療中,患兒逐步蘇醒,脫機耐受情況良好,拔出氣管插管后改為鼻導管吸氧。患兒手術當天夜間最高體溫38.9℃,給予物理降溫后體溫逐步下降,并給予補液對癥、營養支持治療,患兒逐漸恢復,于術后第1天轉入本科繼續行專科治療,包括抗炎、止血對癥治療,霧化吸入、拍背咳痰,必要時吸痰、漱口、噴鼻等輔助治療,體溫未再升高。因其自主排痰能力較弱,氣道內分泌物較多,加強自主排痰及應用黏液促排劑,而后于2014年6月7日康復出院。告知患兒家屬出院后注意休息,不要做劇烈運動,不去公共場所,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痊愈后繼續到兒科,等待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
該患兒住院期間因環境陌生比較恐懼、膽怯,害怕跟陌生人接觸,無法進行有效的交流,因此,護士應與家屬多溝通,及時了解患兒的生活習慣,主動熱情地與患兒交往,給予患兒更多關愛,盡快適應新的環境,以取得患兒及家屬的信任及積極配合。同時做好患兒家屬的安慰工作,把術者的經驗作適當的介紹,讓患兒過度的憂慮得到緩解,以減少家屬的痛苦及心理負擔。
由于該患兒年齡小,自主排痰能力較弱,氣道內分泌物較多,且患兒術后存在呼吸道痙攣風險,因此,護士要及時拍背、吸痰,清除口腔及鼻腔內的分泌物,并觀察分泌物的顏色、性狀及量,以便確定有無出血,同時也能保持呼吸道通暢。
因扁桃體切除術后創面暴露,術后口腔易受食物刺激,故扁桃體切除術后的飲食護理可分為3個階段[4]。(1)全身麻醉術后6 h口含冰塊,吃冰棍,24 h內進食冷流質飲食。(2)術后1~7 d進涼半流食,如粥、雞蛋羹、面條等,勿進食小米粥,因其米粒小,容易藏在扁桃體隱窩里,不利于傷口愈合。(3)術后7~14 d進軟食,2周內切勿進過熱、過硬、大塊以及酸辣刺激性食物,勿食用香蕉、橘子等,以防刺激咽部引起疼痛。扁桃體切除術后1周是繼發性出血時期,進食不當可造成大出血[5],因此必須嚴格飲食要求,須待手術創面的白膜完全脫落后方可正常進食。
該患兒術后當天在ICU,禁止刷牙漱口,術后第1天轉回病房后,可見扁桃體周圍形成白膜,囑其進食后用康復新液漱口清潔口腔,防止感染,維護白膜健康生長,有助于創面早日愈合。并告知患兒家屬此白膜5~7 d自行脫落,不要強行咳出,以防出血。術后24~48 h讓患兒少說話,72 h后練習伸舌說話,防止瘢痕形成。術后當天即用鹽酸羥甲唑啉噴霧劑(兒童裝)噴鼻,每天2次,以改善鼻腔通氣。
患兒術后咽部輕度疼痛水腫,舒適度改變,較術前更加恐懼、悲傷,且大聲啼哭,家屬擔心患兒術后療效,護士應利用術前跟患兒及家屬建立的信任度,及時與其溝通,通過跟患兒玩游戲等來轉移患兒注意力,緩解疼痛,并告知家屬手術順利,講述成功的病例,消除家屬的疑慮。
總之,MPS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發病率很低[3]。有文獻報道,每20 000人中至少有1人患有MPS,過去30多年的研究已經在MPS的診斷和治療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6]。因此,本科在收治和護理該患兒時也是進行了不斷研究,查閱大量文獻,護理上緊密配合醫療和患兒及家屬的需要,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溝通交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認真分析患兒存在的護理問題,并采取對應的護理措施,在患兒的圍術期護理上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為患兒行下一步治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挽救患兒生命。
[1]沈曉明,桂永浩.臨床兒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882-884.
[2]羅小平,劉銅林.兒科疾病診療指南[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474-476.
[3]王靜,劉偉萍.粘多糖病致氣管狹窄的個體化治療與護理附1例報告[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5):852-853.
[4]莊慧,李汝秀.兒童扁桃體切除術后飲食指導的護理體會[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6,4(2):167-168.
[5]羅雯薇.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用于小兒扁桃體切除術的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2010,16(19):131-132.
[6]Milumsky A,Milumsky JM.胎兒遺傳性疾病[M].邊旭明,譯.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48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1.069
C
1009-5519(2015)01-0157-02
2014-07-22
2014-10-05)
奉穎(1984-),女,四川遂寧人,主要從事耳鼻喉科專科護理;E-mail:5134164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