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薇,李翠紅,譚彬彬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神經外科監護室,重慶400038)
個性化臨床護理帶教在神經外科ICU中的應用
羅 薇,李翠紅,譚彬彬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神經外科監護室,重慶400038)
臨床護理帶教在護生角色轉變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神經外科ICU專業性強、護理難度及強度大等特點,臨床帶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帶教方式不能充分發揮護生的個性特點、臨床實踐少、不能系統地學到知識及凸顯出護生特長、帶教質量不盡如人意。而個性化帶教采取一對一的方式,師生之間溝通融洽;制訂個性化實習方案,詳細制定不同實習階段的目標,針對護生的個人情況來隨時豐富實習內容,且針對性地查漏補缺,提高教學質量;初期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根據不同學生特點采取不同激勵措施,最終轉變為主動、互動學習。個性化帶教師生之間關系融洽,有利于護生更好地完成實習任務,培養護生以良好的心態面對今后護理職業生涯。
個性;護士;神經外科(學);臨床實習;重癥監護病房;護理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護理專業學生的實習則是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1],是護生角色轉變的重要過程,而臨床護理帶教在護生角色轉變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優質臨床帶教的對護生的實習質量乃至今后護士執業質量均有著深遠的影響[3]。神經外科ICU由于其專業性強、護理難度及強度大、復雜操作多等特點,對護士的理論知識、臨床操作技能及綜合素質要求高[4],使神經外科ICU的臨床帶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加之,現如今每位護生都有自己的特點,而傳統的帶教方式不能充分發揮護生的個性特點。自2014年以來,本科對護生實行個性化帶教,即1名帶教教師對1名護生根據其具體情況實行全方位、個性化的帶教方式,效果滿意,現將本科帶教的體會報道如下。
1.1 護生班制方面 傳統帶教方式使護生跟教師上班,采用跟班不跟人的方式,即護生可能每天跟不同的教師上班,這種方式使護生沒有歸宿感,護生往往不能系統地學到知識,難以將理論知識與臨床相結合[5]。
1.2 帶教教師方面 傳統帶教方式選擇1名年長的護士作為帶教教師,這些教師有些學歷較低、知識面窄、教學方法落后,由于護理工作繁瑣,工作量大造成帶教教師精力有限,1名護士帶多名護生不能針對護生的情況進行全方位的帶教。
1.3 護生方面 隨著護理專業的完善,護生在經過幾年的理論學習,掌握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在臨床實習過程中求知欲較強,但由于臨床實踐少,不能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的結合,并且護生在臨床實習的過程中往往經歷從護生到護理人員的轉變,這種角色轉變使護生存在許多不適應,主動性較差。
1.4 非帶教教師方面 一些非帶教教師錯誤地認為帶教與其無關,讓護生做一些整理床單位、跑腿打雜等不必指導的工作,導致了臨床帶教質量大大降低。
1.5 科室特點方面 神經外科ICU患者多,患者病情重且病情變化快,對護理的要求極高,護理操作復雜等導致不讓護生親自動手操作,使護生失去鍛煉的機會。
1.6 帶教方式方面 傳統的帶教方式中帶教教師往往采用統一的教學方式[6],不能凸顯護生的優勢,如有的護生理論知識豐富而操作能力欠缺,有的護生領悟能力強而有的護生分析能力強,統一的教學方式則不能使護生更好地發揮積極性。
2.1 加強護生跟班方式 護生及教師采取一對一的方式[7],護生與其教師排班一致,在帶教過程中,護生一直跟隨教師,教師在做任何操作時都能隨時指導護生,師生之間可時刻保持有效及良好的溝通。
2.2 注重帶教教師的選拔 護生下到臨床實習,猶如一張白紙,由帶教教師來描繪出美麗的圖案,帶教教師選擇何種方式進行帶教及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護生的心理狀態及實習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關系到護生能否根據自身特點讓自身能力充分發揮。本科通過教學“擂臺賽”的方式選擇責任心強、理論知識豐富、業務技術熟練、溝通技巧良好的護師或護師以上職稱的人員擔任帶教教師。同時個性化的教學要求帶教教師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督促帶教教師必須不斷地豐富、更新自己的知識,做到教學相長。
2.3 帶教方案的制訂[1,5]以護理部下發的實習大綱為指南,根據護生實習的不同階段為每個護生制訂個性化實習方案。
2.4 帶教方案的內容[8]個性化帶教方案詳細地介紹了護生的姓名、住址等詳細情況及在科室實習的時間,護生在校學習情況,護生的興趣愛好,帶教教師的聯系電話,實習期間的教學目標及每周的具體實習計劃。每周實習計劃以表格的形式建立,最后3列是護生及帶教教師對實習內容的評價,分為熟悉、了解及掌握,首先由護生自我評價,然后再由帶教教師來評價。
2.5 不同實習階段的目標
2.5.1 實習初期 第1周熟悉科室的工作環境及各班工作程序[1]。了解一些基本的護理工作制度及本科疾病收治范圍及種類。第2周掌握基本的護理操作注意事項(霧化吸入、物理降溫等)。將實習護生集中起來,由1位帶教教師實行基礎的專科查房,第3、4周熟悉本科對危重患者的觀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獨自完成簡單的護理操作。
2.5.2 實習中期 第1、2周與初期內容相同,第3、4周在初期的基礎上讓護生能對所管患者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能說出病情,診斷、心理問題等[8],能參與危重患者的搶救。
2.5.3 實習后期 在第1、2周中期教學方案的基礎上熟悉ICU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護理要點及處理原則,并開展拓展性較強的專科疾病的專題講座(神經外科危重患者的圍術期護理)[6];第3、4周能針對患者情況結合專題講座獨立完成1次教學查房。
2.5.4 在護生的整個實習階段中,帶教教師要針對護生的個人情況隨時豐富實習內容,可以根據護生的個人情況來適當的增加內容,對各個階段的護生要注意其心理狀態的變化,實習中期及后期都應對護生的前期實習情況有一定了解,讓護生對自己的實習情況進行簡單的總結,使教師對護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學組長同時也會統籌安排跟護士進行溝通。
2.6 帶教方案的具體落實
2.6.1 實施一對一的教學[7-8]帶教方案具體到每周,計劃明確,一目了然。
2.6.2 帶教方案是實習的指南及進程表 護生每周按計劃學習,包括所跟班的流程及需要掌握的內容、是否按照要求完成實習任務等,護生都能做到心里有數;帶教教師則可以根據教學方案有計劃地安排教學,護生在實習時不會感覺茫然[9];帶教教師在工作繁忙時可能疏于講解,可在稍空閑的時候講教學方案拿出來進行重點講解,護生也可以重點學習。每周實習結束后帶教教師會對一周情況進行總結,如有薄弱的地方則在下一周的教學中進行加強,提高教學質量。
2.6.3 教學督導 護士長及教學組長不定時跟班[8],根據帶教計劃抽查護生及帶教教師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并改正,每天晨交班的時候對實習護生進行晨間提問,鞏固護生在科期間學到的知識。在實習期間護士長和(或)帶教教師召開座談會,征詢各位帶教教師的意見與建議并提出改進措施。護生能感覺到科室對帶教工作的重視,與帶教教師進行良好的溝通。
3.1 提高帶教教師與學生的參與率
3.1.1 護生在實習過程充滿好奇心[6],尤其對于實習初期的護生,對于臨床操作都想親自操作而對理論知識認為都是書本知識而不加以重視,更有少部分學生偏離教學方案,拋開基礎知識想一蹴而成。因此本科在運用個性化教學方案的時候還應注意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循序漸進,使學生轉變觀念,主動適應。初期還應以教師為主導作用[4],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積極促進學生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尤其重視學生互動式學習的建立,因為相對于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而言,互動式的學習能夠更加容易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10]。
3.1.2 帶教教師工作較忙,自主教學意識還有待提高。個性化教學要求教師在帶教之前充分做好教學設計,并不斷指導護生查閱資料。臨床工作較忙,用在帶教時間上有限是自主教學意識薄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此,大部分帶教教師達成共識:在臨床中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或科室歷來比較少見的操作時,將在上班的護生集中起來,由1名帶教教師進行集中講解并進行操作,既節約時間也可以使護生見到不常見的操作。
3.2 增強科室的團隊意識 部分非帶教教師認為臨床帶教與自己無關,對護生并沒有指導意義。在臨床帶教中,科室護士都應作為教師在護生面前帶教。因此,要加強非帶教教師的團隊意識,使其在臨床工作中對護生同樣有指導意義。
臨床實習階段是護生從學校護生到真正成為職業護士的蛻變之旅[8]。在入科的第1天,由護士長和(或)教學組長做入科介紹,詳細介紹科室的分布情況、科室收治疾病的范圍、特殊儀器的使用情況,使護生對科室有初步的印象,不會感覺太茫然。護生拿到的教學方案上有自己的姓名等基本情況、在科室實習時間、所跟帶教教師姓名及聯系電話等信息,使護生在第一時間能感受到來自科室的關心,帶教方案作為實習指南,指導教師及護生完成教學任務,給帶教教師及護生建立共同溝通的橋梁,實現無障礙的溝通。師生之間的氣氛融洽,有利于教師掌握護生的心理狀況,使其更好地完成實習任務,讓護生能輕松愉快地面對復雜的臨床工作,培養護生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今后的護理職業生涯。
[1]鄭春芳.持續質量改進在神經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4,30(5):123-124.
[2]孔麗.神經外科護生臨床帶教現狀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5):148-149.
[3]劉艷華,張英寧,高為蓉.淺析帶教改進對本科男護生實習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09,7(10):153-154.
[4]王來興,張煜輝,韓國勝,等.用問題教學法帶教神經外科臨床見習的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3):611-613.
[5]曲虹,孟威宏,周麗娟,等.MBO管理法在神經外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1):1931-1933.
[6]嚴勇,陳菊祥,駱純.神經外科見習帶教方法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6):111-112.
[7]朱月琴.一對一帶教模式在神經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36):9025.
[8]周友田,徐習.個性化帶教方案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12(10):942-943.
[9]鐘俊華,王春菊.個性化帶教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6):111-112.
[10]胡芳.急診科臨床護理個性化帶教方法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21):2935-2936.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4.060
:B
:1009-5519(2015)14-2231-03
2015-03-16)
羅薇(1986-),女,四川峨眉人,主要從事神經外科ICU臨床護理工作;E-mail:4065785@qq.com。
李翠紅(E-mail:15098856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