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阿拉爾 843300)
少數民族大學生《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改革探析
王冬
(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阿拉爾 843300)
《計算機組成原理》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一門核心基礎課程,屬于硬件類必修課程。課程以計算機整機為主線,主要講解計算機五大部件的組成和內部工作原理,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1],在計算機專業(yè)課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我校計算機專業(yè)現有6個民族班,班級學生包括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少數民族,由于民族學生漢語水平普遍不高,授課采用漢語和漢語教材,學生普遍感覺到該課程內容多、概念抽象、難理解,造成該專業(yè)的民族學生缺乏興趣和主動性,學習效果不理想。如何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改革,調動民族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以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質量,推動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1)漢語水平較低。新疆少數民族的大學生大多來自新疆的邊遠地區(qū),他們的漢語水平很低,而幾乎不會英語[2]。雖然經過一年的預科強化了漢語的學習,但是,由于計算機專業(yè)硬件類課程知識理論性強、更新快,相關參考資料也都是漢語或者英語,使得民族學生的漢語閱讀、聽說和溝通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講授的知識內容,也給查詢相關資料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對專業(yè)的教學帶來了很多困難。
(2)計算機基礎知識相對較差。我校90%的少數民族學生在中學階段基本沒有接觸到計算機,因此,對于計算機的認識和功能比較陌生,一些很簡單的計算機操作也談不上入門;他們的數學、英語基礎也很差,與計算機專業(yè)現有的知識之間差距產生了很大矛盾[3],造成民族學生學習壓力的增大。
作為《計算機組成原理》的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我校在該門課程中的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對于教學大綱的制定、教材的選取、教學手段的應用等都存在不合理性,具體表現如下:
(1)課程教學大綱與民族學生實際情況不相符。我校少數民族學生計算機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基本上和漢族學生沒有太大差別,這樣的統(tǒng)一標準忽略了作為少數民族學生由于地域、語言、教育背景存在的特殊性和差異[4],使得實際教學情況和培養(yǎng)目標相距甚遠。
(2)缺乏合適的專業(yè)教材。目前,新疆高校少數民族學生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使用的教材都是漢族學生使用的教材 (常用包括白中英或唐朔飛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沒有考慮民族學生的特殊性,書本內容多,涉及到的關于電路、芯片結構、微程序等方面的知識,給少數民族學生的閱讀、理解的學習帶來很多困難。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手段以簡單記憶為主,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缺乏吸引力。《計算機組成原理》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上都采用PPT授課的方式,教師為完成授課內容往往都是不停地講解,采取“一言堂”的形式,很少留給民族學生自我思考、理解、消化的時間,較少運用類比教學和互動教學;在實踐環(huán)節(jié)由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不熟悉,實驗過程也只能按照實驗指導書機械的接線、撥動開關完成實驗內容,沒有對實驗過程進行思考。這樣的教學形式使得學生只能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影響了學習效果。
3.1明確教學目的注意因才施教
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必須充分考慮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點和計算機專業(yè)的要求,需要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上與漢族學生有所區(qū)別,掌握好針對民族學生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教學內容、目標和資源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體,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和方法,并加強實踐教學,以培養(yǎng)地區(qū)應用型民族大學生作為目標,調動民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3.2教學過程的形象化、通俗化
根據少數民族學生漢語較差,認識和理解計算機專業(yè)知識的思維能力弱的特點,在授課中應該做到把一些深奧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和具體化,運用類比教學、多媒體教學和實物教學的方式,通過視頻、動畫和圖片的形式使得表述淺顯易懂,更能被民族學生接受。同時注意重點概念重復性講解,引導學生對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相互對比,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例如,在存儲器這部分內容時,可以通過具體內存條、硬盤、主板等實物進行講解,并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計算機的拆裝,這樣既容易理解概念性的東西也鍛煉了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
3.3運用CAI,改進教學手段
為了理解計算機內部各部件工作的具體流程,利用CAI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其交互處理能力,將教師的授課內容通過圖像、圖形、動畫、視頻、聲音等形式展現出來,增強民族學生的感性認識,將抽象與形象、理性與感性相結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這對民族學生知識面的拓寬是非常有利的,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提升了民族學生對于先進教學思想的感知[5]。
3.4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民族學生自身的特點使得他們在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很少主動思考和獨立分析,教師在教學中必要的引導可以激發(fā)民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加深學生對某個知識的認知并提高他們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計算機專業(yè)少數民族大學生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和與時俱進,做到因材施教,形成本專業(yè)民族學生特色的教學體系,提高民族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專業(yè)素質和應用能力,為新疆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1]鄭均輝,趙凱.《《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1(33):250
[2]陳巒,馬小潔,姜波,南新元.新疆少數民族工科專業(yè)的計算機課程教學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9(24):62~64,98
[3]李玉芳,劉洪光,曾小云.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專業(yè)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教書育人,2009,24(21)
[4]金玲.民族院校信息素質教育特征分析與實踐[J].圖書館學研究,2004,5:80~81,93
[5]王冬.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4,9
Principles of Computer Composition;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Teaching Reforma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Principles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for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WANG Do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Tarim University,Alar 8433000)
1007-1423(2015)10-0040-03
10.3969/j.issn.1007-1423.2015.10.011
王冬(1980-),男,四川南充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嵌入式系統(tǒng)開發(fā)
2015-02-03
2015-03-12
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的現狀,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圍繞如何調動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手段以及改革教學方法等問題進行探討,提出相應的教學對策。
《計算機組成原理》;少數民族大學生;教學改革
塔里木大學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課題(No.TDGJ1308)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inciples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course of study for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around the issues of how to mobilize the minority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enriches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improves teaching methods,reforms teaching methods,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