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臻,韓世范,程金蓮,朱瑞芳,李育玲
?
國內護理學領域高影響因子期刊中臨床RCT文獻的質量評價
李銳臻,韓世范,程金蓮,朱瑞芳,李育玲
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CT)是循證研究的最佳證據[1],其研究質量直接影響著循證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可靠性。隨著護理學科的快速發展,臨床護理科學化需求的不斷提高,循證護理研究在護理領域備受關注[2]。為了深入了解和揭示當前循證護理研究的質量水平,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可靠性,本研究從文獻評價的角度,對2010年1月1日—2015年7月31日,發表在國內影響因子大于1的護理核心期刊中的臨床RCT研究文獻進行質量評價,從而揭示當前循證護理研究的整體質量水平及其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可靠性,為今后國內護理領域臨床RCT研究的科學開展、循證護理研究的發展進步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選取《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14版)》中影響因子大于1的護理學核心期刊,包括《中華護理雜志》《中國護理管理》《護理管理》,檢索這3種期刊2010年1月1日—2015年7月31日刊載的臨床RCT文獻,作為評價對象。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標明為“隨機”的臨床試驗;排除標準:①Meta分析;②系統評價;③臨床RCT研究理論及方法學介紹;④消息、通知、專題征稿;⑤調查研究、動物實驗、無對照試驗、病例-對照試驗研究、回顧性研究等非臨床RCT研究文獻。
1.3檢索策略
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為來源數據庫,進行高級檢索。具體以“隨機對照”“臨床隨機對照”“RCTs”為關鍵詞,發表時間限定為2010年1月1日—2015年7月31日,文獻來源為“中華護理雜志”或“中國護理管理”或“護理管理雜志”,分別進行檢索。
1.4評價指標
根據臨床試驗報告統一標準(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CONSORT)聲明[3],確定文獻質量評價指標為診斷標準、納入標準、排除標準、樣本含量、盲法、隨機分配方法、隨機分配方案隱藏、對照、基線資料、干預措施、觀測指標終點指標、毒副反應、隨訪時間、脫落失訪、依從性、統計分析,共16項。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用百分率表示。
2結果
初步檢出文獻343篇,進一步逐篇閱讀,依納入、排除標準,去除不符合納入標準文獻和重復文獻,共納入160篇臨床RCT文獻。檢索流程見圖1。
圖1文獻檢索流程圖
2.1臨床RCT文獻發表基本情況
2010年1月1日—2015年7月31日,《中華護理雜志》《中國護理管理》《護理管理雜志》共發表臨床RCT文獻160篇,占3種期刊同期發文總數的1.94%。其中《中華護理雜志》95篇、《中國護理管理》30篇、《護理管理雜志》35篇;2010年30篇,2011年31篇,2012年25篇,2013年27篇,2014年24篇,2015年23篇。160篇文獻中,74.38%的文獻出自高等院校及其附屬醫院和省級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12.50%的文獻為基金資助項目,基金資助項目中20.00%的文獻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其余均為省級基金資助項目。
2.2臨床RCT文獻質量評價結果(見表1)
表1 160篇RCT文獻質量評價結果
3討論
3.1臨床RCT文獻發表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納入本次評價的RCT文獻僅占2010年1月1日—2015年7月31日3種護理學領域核心期刊同期發文總數的1.94%,可見,當前國內護理領域RCT研究開展范圍并不是十分廣泛,并未成為廣大護理人員從事臨床護理研究的首選研究類型,研究量較小;另一方面也揭示出RCT作為循證護理研究的最佳證據,其證據貢獻量并不高。這可能與RCT研究需要有嚴謹的試驗設計與方法,對研究者的專業設計能力與統計設計分析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有關;也可能與當前臨床護理人員工作量較大,護理人員無暇開展周期較長的臨床RCT研究有關。對RCT文獻的期刊分布及年代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發現,《中華護理雜志》RCT文獻發文最多(95篇),提示臨床護理研究者RCT研究文獻在該刊有較高的刊用率,此類文獻在該刊備受關注。另外,RCT文獻5年間的發文數量平穩,與朱丹等[4,5]的研究結果相比,5年間RCT研究文獻的發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從RCT研究文獻的機構分布及基金資助類型的角度展開分析,發現74.38%的RCT文獻產自高等院校及其附屬醫院和省級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12.50%的RCT文獻受到省級及以上基金的資助,說明當前臨床RCT研究的開展主要局限在院校和高水平的教學醫院,并未能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廣泛開展,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這可能與高等院校及高水平的教學醫院集中了優質的科研人力資源和條件有關。另外,還提示RCT研究容易得到基金資助,并且資助水平較高,有較高的基金資助命中率,特別是在國家級基金資助方面,護理人員在申請基金項目研究時可以考慮開展臨床RCT研究。
3.2臨床RCT文獻質量評價結果分析
3.2.1觀察人群的選擇
研究人群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排除標準的限定是為了控制研究的混雜偏倚,偏倚會造成結果的估計效果高于或低于真實的效果[6],從而影響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降低研究的科學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35.08%的文獻清楚描述了診斷標準、94.38%的文獻清楚描述了納入標準、72.50%的文獻清楚描述了排除標準,可見,護理研究人員對納入標準有很好的認識和執行,但在診斷標準和排除標準的認識和執行上并不是十分好,尤其是對診斷標準的認識和執行,今后需重視和加強這方面的普及和教育。
3.2.2科研方案設計的質量
3.2.2.1樣本含量
研究效應的大小與樣本量相關,差異越小則需要的樣本量越多,也就是樣本量越大,研究結論的可靠性越高[7]。本研究結果顯示,49.38%的文獻樣本含量≥100例,但均未描述樣本量的計算方法。提示護理研究人員今后應盡量描述研究的樣本量的計算方式,提高研究結論的可靠性。
3.2.2.2隨機分配方法、盲法、隨機分配方案隱藏
采用隨機分配方法就是把研究對象隨機的分配到各組,以減少選擇性偏倚,提高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3]。本研究結果顯示,69.38%的文獻清楚描述了文獻具體采用的隨機分配方法,其中又以隨機數字表法最多,說明護理人員對隨機分配方法有一定的掌握,并對其重要程度有一定的認識,能夠很好地運用隨機數字表法。
采用盲法可以提高測量的客觀性,盡可能地消除研究中的觀察性或測量性的誤差[8]。本研究結果顯示,僅有4.38%的文獻清楚描述采用了盲法,這可能與在實際操作中困難較大有關。雖然如此,但護理人員在從事臨床RCT研究中仍應注重盲法的采用,以提高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提升研究質量。
有研究表明,與采用隨機分配方案隱藏的隨機臨床試驗比較,沒有采用的RCT會高估療效的30%以上[9]。本研究結果顯示,僅0.62%的文獻采用了隨機分配方案隱藏,提示今后護理研究人員在從事臨床RCT研究時,應重視隨機分配方案隱藏,以有效提高研究結論的真實性、可靠性。
3.2.2.3對照
設立對照是要使試驗組和對照組非處理因素處于相等狀態,抵消和減少試驗誤差[8]。本次統計結果顯示,100.00%的文獻采用了對照,說明護理研究人員對對照的認識和掌握很好。
3.2.2.4基線資料
描述基線資料是為了解組間是否有可比性,本研究統計文獻中,96.88%的文獻清楚描述了基線資料,說明研究人員對基線資料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使基線資料的收集和比較有了較好的執行。
3.2.2.5干預措施、觀測指標及終點指標、毒副反應、隨訪時間
干預措施、觀測指標及終點指標、毒副反應直接影響著試驗的結論,隨訪時間直接影響著試驗的效應指標,它們均與試驗結論的穩定性、真實性、可靠性相關。本研究評價中,100%的文獻清楚描述了干預措施,99.38%的文獻清楚描述了觀測指標及終點指標,100.00%的文獻未描述或不涉及毒副反應,僅30.00%的文獻清楚地描述了隨訪時間。由此可見,干預措施、觀測指標及終點指標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和執行,描述情況好;而毒副反應及隨訪時間的描述情況不佳,有待進一步提高。
3.2.2.6脫落失訪、依從性
脫落失訪、依從性差均會對研究結果造成影響,從而影響結果的可靠性。本研究結果顯示,有26.25%的文獻清楚描述了有脫落失訪,3.75%的文獻清楚描述了依從性,說明這兩方面的執行情況不佳,應加強對研究人員在這兩方面的認知和實踐教育。
3.2.3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統計顯示,所有文獻中有64.38%的文獻采用的統計分析方法完全正確;其余文獻存在著一定的錯誤,主要體現在研究人員未能根據研究目的和資料的統計設計類型正確選擇統計分析方法,例如,當試驗中涉及時間這樣的重復測量因素時,研究者仍使用t檢驗分別比較各時間點上的數據;研究者未能考慮t檢驗的前提條件,盲目使用t檢驗;誤用t檢驗處理方差分析資料;等級資料誤用χ2檢驗;高維列聯表資料誤用χ2檢驗。
3.3總體分析RCT文獻存在的問題
通過本次評價分析發現,2010年1月1日—2015年7月31日國內護理學領域臨床RCT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發文數量占比不高,產出機構多集中于高水平研究機構,未能為循證護理研究提供大量的、可靠的、科學性強的最佳證據。②偏倚風險控制不佳,有待進一步改進。③科研方案設計質量與規范的臨床RCT研究所要求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④統計分析方法使用正確率不高。⑤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不佳,文獻質量不高,科學價值欠佳。
建議加強護理人員開展臨床RCT的知識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對臨床RCT研究方案設計、組織實施、分析解釋、結果報告的認知和掌握,使護理人員具備開展臨床RCT研究的專業設計能力和統計設計分析能力;幫助護理人員樹立嚴謹意識,從而保證研究方案設計、組織實施、分析解釋、結果報告的科學性、可靠性、合理性;培養護理人員的偏倚風險控制意識,使護理人員嚴格遵循臨床RCT研究設計規范,盡量避免和減少偏倚風險的發生,以有效提高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促進研究質量的提升。
4小結
通過對2010年1月1日—2015年7月31日《中華護理雜志》《中國護理管理》《護理管理雜志》所刊載的臨床RCT研究文獻質量的評價,從而反映出目前國內護理領域臨床RCT研究文獻的質量水平。在此期間,國內護理領域臨床RCT研發文量較低,質量不高,未能為循證護理研究提供廣泛而可靠的最佳證據,使循證護理研究的廣泛開展及研究質量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和影響。建議護理研究人員應根據現存問題,采取措施,有針對性的改進,不斷改善和提高臨床RCT研究質量,從而為循證護理實踐提供更多科學可靠的證據,促進循證護理研究的廣泛開展,真正發揮其提高臨床護理科學化水平的效應。同時,也提示廣大護理人員,在閱讀臨床RCT研究文獻時,要對文獻質量做出客觀評價,嚴謹合理地對待文獻提供的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
[1]姚魁武,張良登,王階,等.近5年部分核心期刊中醫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RCT的質量評價[J].北京中醫藥,2011,30(3):171-175.
[2]胡雁.循證護理實踐:護理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J].中國護理管理,2013,12(1):3-5.
[3]張天嵩,鐘文昭,李博.實用循證醫學方法學[M].第2版.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4:21;127-128.
[4]朱丹,黃文霞,李曉玲,等.我國護理領域RCT現狀初析[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5):60-61.
[5]朱丹,黃文霞,劉莉,等.《護理研究》隨機對照臨床護理試驗性文獻評價[J].護理研究,2002,16(3):183-184.
[6]劉建平.循證中醫藥臨床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19.
[7]張小利,賈萬年,胡全兵,等.七種軍隊醫學期刊臨床RCT的報告質量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0,10(4):501-504.
[8]劉金來.循證醫學縱橫談[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5-16.
[9]王新田.實用循證護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32.
(本文編輯王麗寇麗紅)
Quality evaluation on clinical RCT literatures in journals with high impact factors in domestic nursing field
Li Ruizhen,Han Shifan,Cheng Jinlian,et al
Shanxi Polytechic College,Shanxi 030000 China
摘要:[目的]了解2010年-2015年國內護理領域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研究(RCT)文獻的質量水平。[方法]制定文獻納入及排除標準,在護理類期刊影響因子大于1的期刊中篩選文獻,共納入160篇。根據臨床試驗報告統一標準(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CONSORT)聲明確定文獻質量評價指標,共16項,進行文獻質量的評價分析。[結果]評價指標中,納入標準、排除標準、對照、基線資料、干預措施、觀測指標及終點指標得到了很好的執行,其余指標的認知及執行情況欠佳。文獻的整體質量不高,與RCT的規范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結論]國內護理領域的RCT文獻質量需進一步提高,以滿足循證護理研究實踐的需要。
關鍵詞:護理學期刊;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研究;質量評價;影響因子
AbstractObjective:To know about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RCT literatures in domestic nursing field from 2010 to 2015.Methods: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of literatures were formulated,the literatures were screened from the periodicals with impact factor1 in nursing periodicals,and a total of 160 papers were included.According to the CONSORT statement to determine the literatur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including a total of 16 items,the quality of literatures was evaluated and analyzed.Results:In the evaluation indexs,the inclusion criteria,exclusion criteria,control,baseline data,intervention measures,observation indexes and end indexes were well implemented,but the cogn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ther indexes were poor.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literatures was poor,and there was a certain gap with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of RCT.Conclusion:The quality of RCT research literatures in domestic nursing field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research practice.
Key wordsnursing journals;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quality evaluation;impact factors
(收稿日期:2015-09-06)
作者簡介李銳臻,主管護師,碩士,單位:030006,山西職業技術學院;韓世范、程金蓮、朱瑞芳、李育玲單位:030001,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2095-8668.2015.03.002
文章編號:2095-8668(2015)03-0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