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覃 張輝(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 湖北恩施 445000)
我國體育類核心期刊對民族傳統體育研究文獻計量分析①
彭覃張輝
(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計量分析等方法,對2003—2013年10年間發表在16種中文體育核心期刊上有關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的文獻進行了計量分析。試圖揭示該領域的發展軌跡、學術成果和存在的相關問題,以期為民族傳統體育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結果顯示:2003—2013年這10年間民族傳統體育的文獻呈現不平穩的態勢;16種核心期刊中體育文化導刊刊登量居首;研究內容較為豐富,多集中在對其發展現狀和文化的研究;論文作者大多是教授、副教授;研究區域多集中在東北、西南、西北等地區。
關鍵詞:民族體育科研文獻計量分析體育核心期刊
①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十二五”規劃課題《湖北省學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調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3B149)作者簡介:彭覃(1986—),女,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傳統體育。
近年來,隨著我國體育事業不斷發展,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文獻是反映科研水平的客觀記錄的載體,是評定個人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標,更是反映該領域發展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前沿發展動態。為了解2003年以來民族傳統體育科研的進展情況,該文選取極具代表性的中文體育核心期刊2003—2013年對民族傳統體育刊載的論文為研究對象,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計量分析等方法對民族傳統體育論文的文獻數量、研究內容范圍等的分析,從文獻角度客觀了解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科研現狀,揭示該領域的發展軌跡、學術成果和存在的相關問題,以期為民族傳統體育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1.1研究對象
以2003—2013年全國中文類體育核心期刊刊登的、篇名中含有“民族傳統體育”的論文為研究對象。中文類體育核心期刊是以北大版《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3年版為標準。包括16種(見表1)。其中山東體育學院學報是2004年年被評定為核心期刊,所以只取該刊2004—2013年相關論文為研究對象;沈陽體育學院學報、首都體育學院學報都是2008年被錄入中文核心期刊的,故只取這幾樣刊2008—2013的相關論文為研究對象;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自2008年被錄入中文核心期刊,但2012年沒有被錄入中文核心期刊,故只取2008—2011的相關論文為研究對象;其中山東體育科技是2011年被評定為核心期刊,所以只取該刊2012—2013年相關論文為研究對象。
表1 20 03—20 13年間體育類核心期刊發表篇名含“民族傳統體育”論文數量及年限分布
表2 民族傳統體育科研文獻研究內容分類統計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中,以“民族傳統體育”為檢索詞,時
間限定為2003—2013年,范圍限定在“體育類核心期刊”共搜索到相關文章546篇。
1.2.2數理統計法
利用統計法對數據進行處理。
1.2.3計量分析法
運用文獻計量學的相關原理與方法,對所統計數據進行分析。
2.1論文年限分布特征
從表1中可知,從2003年1月截止到2013年11月,16種體育類核心期刊刊登篇名含“民族傳統體育”的論文總篇數為546篇。2003—2008年間呈逐步增長的態勢;2003年29篇,占總量的5.31%;2004年44篇,占總量的8.06%;2005年45篇,占總量的8.24%;2006年47篇,占總量的8.61%;2007年44篇,占總量的8.06%;2008年達到最大值,69篇,占總量的12.64%;2008年各期刊均刊登篇名含“民族傳統體育”的文章達到最高值,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可能是: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民族傳統體育是否能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09—2013年呈現相對穩定狀態:2009年62篇,占總量的11.36%;2010年57篇,占總量的10.44%;2011年65篇,占總量11.90%;2012年50篇,占總量的9.16%;2013年34篇,占總量的6.23%。2008年以后,中文核心期刊所刊登片名為民族傳統體育的文章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數量,2011年達到高峰值,為65篇,占總量11.90%,而2013年有下降到34篇,達到了近5年來最低值。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1997年教育部將民族傳統體育設為體育類二級學科,在隨后的近10年內,各科研人員都以此作為研究對象,才呈現了2003—2008年相關論文篇數出現一種上升的趨勢。2008年篇數達到近10年最高值,為69篇,2008年奧運會以后,我國體育學者、專家對奧運時期對民族傳統體育的何去何從問題進行了研究,每年都有大量的文章發表。之后在2009—2012關于民傳傳統體育的研究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2012年是奧運會年,這期間各位學者的注意力相對集中在“奧運會”上,以致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出現“冷卻”現象,2013年發表文章數為34篇,達到近5年來的最低值。總之,導致上述現象的原因包含很多,以上提到并不不能涵蓋全部,但至少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2.2各期刊刊載量分析
從表1可知,16種期刊都刊登了篇名含“民族傳統體育”的論文,其中體育文化導刊刊登數量最多,90篇,占總量的16.48%;其次,是成都體育學院學報,數量為79篇,占總量的14.47%;排在第三的是北京體育大學學報,71篇,占總量的13.03%;;體育學刊刊登44篇,占總量的8.06%;而中國體育科技刊登的僅為9篇,天津體育學院僅為6篇,是2004年前錄入核心期刊(不計2008年才被錄入核心期刊的期刊刊登數量)中最少的期刊。沈陽體育學院學報刊登數量是(2008后被錄入核心期刊的)3種期刊中最少的,為15篇,占總量的2.75%;首都體育學院學報和南京體育學院學報刊登篇數分別為16、19篇,占總量的2.93%、3.48%;山東體育科技2012—2013文章數最低,僅為3篇,占總量0.55%。由此可見,各期刊刊登的數量比例不均,最多的90篇,最少的3篇。整體呈現無規律趨勢。
3.1研究內容分析
通過對546篇論文進行統計分析,了解到2003—2013年間16中體育類核心期刊刊登的有關民族傳統體育的文章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研究的(見表2)。
由表2可知,2003—2013這10這年間16種核心期刊對有關民族傳統體育的論文,對其內容分析發現,10年間對民族傳統體育內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傳統體育的現狀、對策、發展趨勢、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保護、概念特征、價值研究、民運會、以及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等方面。其中,對民族傳統體育現狀、對策及發展進行研究的論文數量最多,達到169篇,占總量的30.95%;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研究論文數量為113篇,占總量的20.70%;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研究論文數量為46篇,占總量的8.42%;對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論文在這些內容中篇數最少,僅為20篇,占總量的3.66%。我國目前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論研究較多,實踐研究相對缺乏,發展極不平衡,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全民健身和學校體育的研究較少。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門二級學科,要使得其有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各體育工作者進行更全面更詳細的研究,以期促進民族傳統體育健康有序的發展。
3.2研究方法分析
綜觀16種期刊刊登的546篇論文,對其采用的研究方法進行歸納梳理,了解到在這些文章中,采用最多的是文獻資料法、田野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考察法、邏輯歸納等方法。也有采用數理統計、計量方法的,但這類文章較少。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在對民族傳統體育研究采用的方法還是比較單一,沒有較為更新穎更特別的方法。
3.3作者、地域分析
對這546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分析,副教授,教授發文篇數占絕對優勢,已經成為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的中堅力量,主要以胡小明、倪伊克、白晉湘、蘆平生、王崗為代表。這說明在民族傳統體育領域的研究還是具有高職稱的科研人員活躍在第一位。新生力量極為薄弱,這有可能跟民族傳統體育這一特殊的學科有關。由于民族傳統體育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對其研究的有關論文也呈現這個特點,主要集中在西南、東北、西北、以及中部的湖南、湖北等,也有對海南的民族傳統體育進行研究,但文章較少。這些地區都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有利于作者的實地考察與研究,研究結果也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作為深入實施《全民健身條例》《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推行全民健身,實施民族文化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縱觀近10年來體育類好核心期刊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相關研究,我國正逐步開始重視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民族傳統體育理論的研究正逐步走向成熟,但與其他學科的發展相比較仍然顯得較為薄弱。2003—2013這10年間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文獻的數量取得豐富的成果,但同時成呈現不平穩的趨勢,16種核心期刊中,體育文化導刊刊登數量最多,其他期刊刊登數量不均,整體呈現無規律的趨勢;研究內容較為豐富,把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對策趨勢作為研究內容的文章最多,整體呈現理論研究較多,實踐研究相對缺乏的局面;研究方法較為單一,常用的是文獻資料等方法,田野調查實踐性研究方法相對較少,缺乏新穎獨特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第一作者多為教授副教授,研究區域多集中在東北、西南、西北等地區,科學研究呈現分散式研究,研究缺乏力度,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相關研究缺少相關學科的交叉研究,研究深度不夠,很難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加快,現代競技體育對民族傳統體育形成巨大沖擊以及外來文化與民族傳統文化沖突,這些因素都影響著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在這種大環境下,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民族傳統體育的現象和本質,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為切入點,將其置于現代化進程中的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以及文化變遷等方面的社會變遷的大背景下,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出發,作深入細致的實證研究,同時借鑒經濟學、人類學、民族學、宗教學等多學科科研成果,定量、定性分析相結合,把問卷調查、個案分析、田野調查等科研方法結合在一起,多角度出發,開展少數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相關研究,從而促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完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學科體系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白晉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馬文友,梅杭強.體育核心期刊對武術研究論文計量分析與研究趨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7):30-33,42.
[4]湯立許.近10年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綜述.[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1):63-68.
[5]李榮芝,虞重干.體育全球化與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7(4):85.
[6]李軍.我國13種體育類核心期刊高被引學術論文及選題特色[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5):54-57,61.
[7]胡卓生.我國少數民族體育研究現狀的文獻計量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4,3(40):74-76.
[8]王天軍.1990—2000年我國體育論文分析[J].體育科學,2001,2 (21):34-36.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a)-01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