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1.南通大學杏林學院;2.南通大學醫學院,江蘇南通226001)
獨立學院《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探索
周艷1,2
(1.南通大學杏林學院;2.南通大學醫學院,江蘇南通226001)
《醫學生物化學》是高等醫學院校的一門必修課,南通大學杏林學院作為獨立學院,傳統的填鴨式和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教學要求。通過分析獨立學院《醫學生物化學》教學面臨的現狀和存在問題,探索建立網絡教學數字平臺,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并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通過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從而實現培養高素質獨立學院醫學類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醫學;生物化學;教育改革;獨立學院
獨立學院是我國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現有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并不斷擴大新的高等教育資源的有效形式,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探索和創新。南通大學杏林學院前身為南通醫學院杏林學院,始建于1999年2月,于2005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轉辦為獨立學院,其培養目標定位:培養具有扎實醫學基礎知識,能掌握臨床基本技能,具有較強實踐能力,能掌握自我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應用型醫學本科人才。這種“應用型本科”培養的應是滿足臨床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這種人才肯定不是“學問家”、“研究家”,而是熟悉臨床專業知識、掌握當今臨床各專業技能的醫務人員。從區域定位角度看,獨立學院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一定要為地方經濟的發展發揮好輸送人才的作用。所以,不能沿襲所依托的公立高校的教育教學模式,而應針對杏林學院的學生特點,制訂適合杏林學院學生的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重點加強基礎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訓練,實行對學生的分類指導和分層培養方式,改變傳統教育理念,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要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受臨床歡迎的應用型人才[1]。
在現行高考招生體制下,杏林學院被安排在本科第3批次錄取。主要生源則是一批未能進入公辦本科高校而又希望接受本科階段高等教育的學生。這些學生高考錄取時基本處于本科最低檔。其高中階段學習成績普遍不是很理想,學習基礎不夠扎實,文化成績較差,對枯燥的基礎課程沒有興趣;有些學生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疏于勤奮,懶于刻苦,欠缺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被動。而母體學校授課內容較廣泛,且有一定的深度,這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講接受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而由于獨立學院的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態度不及母體學校的學生,所以,傳統的以多媒體為主的教學方式不能適用于獨立學院的學生,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2]。
另外,杏林學院依托南通大學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共享母體學校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師資主要來自于杏林學院和南通大學的教師。醫學院生化教研室的教師承擔了杏林學院醫科學生《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任務,其既要完成“本一”和“本二”定額的教學工作量,還要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因此,無法全身心投入到獨立學院的教學中。
針對這些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高獨立學院醫學生《醫學生物化學》教學質量,教師是非常關鍵的[3]。承擔獨立學院教學任務的教師應將提高教學質量放在首位,需要有更強的責任心,具備無私奉獻精神,并且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講解新知識時經常帶著學生復習以往的知識,包括化學、生物等相關學科內容,這樣才便于獨立學院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加深理解,便于記憶。在講解后面章節內容時還要時不時地復習前面章節。有些章節還需要結合臨床病例,因此,課前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精心組織教學,選擇合適的病例,才能增加學生對《醫學生物化學》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醫學生物化學》是基礎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也是杏林學院醫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學生普遍反映《醫學生物化學》知識抽象、枯燥,需要記憶的內容多,難于理解,是比較枯燥、難學的課程。如何讓學生對這些枯燥的知識產生興趣是教師需解決的首要問題[4]。
2.1 建立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高等醫藥院校不斷加大校園網建設,網絡教學與醫學課程教學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也是醫學教育模式的發展趨勢[5]。南通大學主頁上已構建了Blackboard網絡課堂教學平臺,為建設互聯互動的網絡學習環境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在杏林學院醫學生中開展網絡教學符合其自身特點,獨立學院的學生作為改革開放的新生代,學生自我意識強,思維活躍,興趣愛好廣泛,動手能力較強,信息來源豐富,眼界視野開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點、新理念等,并善于創新,綜合發展潛力較大。《醫學生物化學》網絡教學平臺建構了多元化生物化學的學習環境,大大提高了杏林學院學生的學習熱情,還給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內容,作者將杏林學院《醫學生物化學》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課件、參考文獻目錄等內容公布在網上,實現在線閱讀、練習,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及所要達到的要求。另外,數字化網絡教學實現教與學的互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通過E-mail、QQ、視頻等方式進行討論,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調動了學生學習《醫學生物化學》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培養學生利用數字化網絡資源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網絡教學平臺可充分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互動式現代化教學理念。
2.2 改革傳統教學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多是教師機械灌輸,而學生被動接受課堂知識。為此,首先應提高學生對《醫學生物化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在課前通過網絡平臺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如在學習糖代謝時就可以提出“成熟紅細胞沒有線粒體,那么紅細胞是如何獲取能量來維持其代謝需要的?”同時,教師要在網絡平臺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收集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回到課堂時再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提煉、歸納,解決問題[6]。另外,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對于3學時1次的教學,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到第三堂課時教與學的效果均不是很好,為此,作者設計了每次教學內容時需要增加調動學生興趣的部分,讓部分走神的學生重新回到課堂,如《醫學生物化學》的“緒論”能否講好非常關鍵,也是能否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興趣的關鍵一堂課,設計該部分內容時可在線播放一些視頻,如《the inner life of the cell》,講述一些諾貝爾獲獎科學家的小故事;在講解枯燥的代謝內容時可結合臨床一些病例,在線播放相關疾病的視頻,如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癥等,讓學生覺得《醫學生物化學》的內容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消除其“學習生化無用論”的錯誤想法。
2.3 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醫學生物化學》主要采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使《醫學生物化學》內容變得生動、易于理解。但學生在課堂上往往只記錄授課課件,并沒有真正理解教師的授課內容,更有甚者,課后直接復制教師的授課課件,因而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為提高教學質量,作者將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更多地去理解教師傳授的內容,而不是一味地抄寫課件[7]。課后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中提供的教學內容,再記憶和消化課堂知識。另外,借助網絡平臺在課前提出問題,以達到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目的,極大地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真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杏林學院《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模式的積極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必須要從獨立學院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杏林學院學生的主體性,這樣可大幅度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將杏林學院學生培養成擁有扎實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創新實踐能力,具備良好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身心健康,社會適應性強,符合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主要面向社區醫療等一線崗位的應用型人才[8]。
[1]夏云,張利萍,房文亮,等.醫學獨立學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為例[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10):95-95.
[2]姚東生,朱敏琛.提高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的探討[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6):65-67.
[3]張鳳杰,高偉光.獨立學院教學質量提升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3(12):43-44.
[4]龔濤,周靜.生物化學理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學改革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7):1096-1098.
[5]魏素珍,彭君,王星.談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網絡教學模式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1(2):130-131.
[6]孫厚良,李春雷.問題引導式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20):3168-3169.
[7]謝麗莎,梁天堅,江海燕,等.獨立學院藥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探索[J].今日藥學,2012,22(11):702-704.
[8]胡文梅,郭明,張紅,等.豐富“學院文化”內涵培養應用型醫學本科創新人才[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6):1110-111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4.058
:B
:1009-5519(2015)04-0617-02
2014-09-07)
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資助項目;南通大學杏林學院教育教學研究項目(2010J244)。
周艷(1976-),女,江蘇淮安人,副教授,主要從事神經生化教學和研究工作;E-mail:ntzhouy@n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