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賢義(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1)
高職外貿會計專業“能力本位”課程體系構建路徑探析
熊賢義(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1)
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目的。高職會計教育應圍繞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針對實際工作過程設置會計崗位課程體系。本文探討了外貿會計專業“能力本位”基礎上的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和原則,并就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提出了構建路徑。
高職;外貿會計專業;能力本位;課程體系
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堅持試點引領、示范推動,轉變發展理念,增強改革動力,強化評價引導,推動轉型發展。高職院校應該將服務當地經濟和社會作為根本宗旨,將建立和加強校企合作作為辦學手段,將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作為辦學目標,將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作為教育教學原則,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既然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是高職教育的核心要求,那么我們在對理論知識、專業能力、學生基本素質以及開課授課計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時就應該更多的注重于學生崗位操作技術、從事相關工作的能力、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其他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無論是教學計劃還是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創建都處于核心位置,對于人才培養水平的效果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根據以上指導原則,高職外貿會計專業的建設也應以學生的職業能力、就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為目標。根據調查與論證,社會對于高職外貿會計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是基本能力,包括學生身體心理健康、有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以及熟練操作計算機的能力;第二是專業能力,包括會計業務核算能力、出納崗位操作能力、稅務工作處理能力、各種財務報表的編制和分析能力以及會計判斷能力等;第三,學生的自我持續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計劃執行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綜合能力也不可或缺。
根據高職院校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要求,外貿會計專業的教育教學應分別針對基本能力、職業和專業能力(包括職業認證)以及綜合能力,有計劃有方向的構建整體課程體系。
1.基礎能力模塊及課程設置
基礎能力模塊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以后能適應社會的復雜環境,能夠獨立的在社會上生存、生活、工作以及和他人相處,擁有一些普適性的工作生活技能。本模塊又可分為品德素質和人文素養兩個小模塊,品德素質小模塊的創建目標是使學生擁有正確的社會主義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法治觀,了解社會發展形勢,提升道德修養和法制觀念。所對應的課程包括:思想道德修養、形勢與政策、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等。人文素養小模塊的創建目標是讓學生擁有一些社會生存的基本技能,能夠普遍適應在社會的基本生活和工作要求,要讓他們擁有一定的文學功底和寫作能力、數字處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并且可以熟練操作計算機、互聯網和一般軟件,還要擁有健康的身心和向上的意志。所對應的課程包括經濟數學、統計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經濟應用文寫作、大學體育等。
2.職業能力模塊及課程設置
職業能力模塊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基礎職業能力,為學生的專業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本模塊又可分為財務管理能力小模塊、會計核算業務能力小模塊、經營管理能力小模塊和社會關系能力小模塊。
會計核算能力主要是指錄入、評定、計算和匯報各種會計業務事項的能力,主要處理各種財務單證和經濟業務,如填制及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各種稅務處理。會計核算業務能力小模塊作為會計業務培養的支柱內容,起到一個關鍵性作用,它的培養好壞直接關系到會計人才培養的優劣。會計核算業務內容包括:會計事項識別、會計憑證的填寫、會計賬簿的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賬戶資金的管理、會計業務核算、生產成本核算成本計算與分析、稅費登記、計算、申報納稅實務、財務軟件的應用、會計電算化、外貿會計、報關實務、稅收、編制審計計劃、實施審計活動、編寫審計報告企業審計、籌資投資預算收益管理企業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攥寫報告、財務報表分析等。
會計核算業務能力小模塊培養學生基本的獨立核算能力、處理進出口業務及出口退稅等能力,主要課程為: 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國際貿易、外貿會計等。
財務管理能力小模塊幫助使學生掌握外貿企業資金管理及規律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主要課程為: 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會計報表分析等。
社會關系能力小模塊是讓學生擁有和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公關處理能力、活動策劃和執行能力、組織協調和團隊合作能力、報關處置能力、銀行稅務處理能力,“社會”氛圍設置包括銀行、稅務、保險、業務單位等。主要課程為:稅務會計、外貿進出口業務、公共關系等。
經營管理能力小模塊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工商企業管理的知識和方法,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和方法管理企業的各項業務,領導與實施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對應的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市場營銷實務、國際金融實務、經濟法理論與實務等。
3.專業技能模塊及課程設置
專業技能模塊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崗位能力為主要目標,并讓學生能夠順利取得外貿會計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如會計證、會計師證、外貿會計證、外貿單證員證、外貿業務員證,使學生在畢業時同時取得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實現雙證結合,增加他們的就業資本,保證順利就業。本模塊又可分為會計證能力小模塊、外貿會計證能力小模塊、單證貨代業務能力小模塊以及外貿業務能力小模塊。
會計證能力小模塊主要讓學生了解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資格要求,不僅能夠順利的從事企業中會計和出納等相關工作,也能夠讓他們熟悉會計證考試的內容和要求,順利通過考試取得會計證。對應的課程包括: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初級會計電算化。
外貿會計證能力小模塊主要是讓學生對于外貿進出口業務的流程、要求、方法、技巧進行深入學習,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并具備良好的從事外貿進出口業務的能力,在此基礎上結合會計和外貿會計的知識和技能,在外貿公司任職會計相關工作時可以對企業的進出口業務進行科學的核算、審計、分析和預測,實現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對應的課程主要包括:基礎會計、外貿會計實務、國際貿易實務等。
單證貨代業務能力小模塊主要是讓學生熟悉和掌握外貿企業中單證員和國際貨代員的崗位職責和工作要求,具備相應的職業操作能力,并對單證員考試和貨代員考試的內容、知識和要求進行深入學習和把握,能夠順利通過考試取得單證員證和貨代員證。對應的課程主要包括:外貿單證、國際貨運代理、國際貿易實務等。
外貿業務能力小模塊主要是讓學生全面掌握外貿業務的相關理論知識、方法、流程和技巧,在強化其外貿業務崗位職業能力,使其能夠從事外貿業務流程中各項工作的同時,也可以對外貿業務員職業資格考試的理論與實務考試內容、知識和要求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掌握,能夠順利通過外貿業務員考試取得外貿業務員證。對應的課程主要包括:國際貿易概論、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國際商法、國際商務談判等。
4.綜合能力模塊及課程設置
綜合能力模塊以培養學生的自我持續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和組織協調溝通能力等作為主要目標,通過校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就業指導和畢業設計等環節使他們的職業綜合素質得到提升,與所面向的就業崗位進一步契合,實現其順利就業。本模塊又可分為綜合實訓小模塊和畢業實習小模塊。綜合實訓小模塊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操作各種實訓軟件體驗外貿會計的工作流程,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技巧處理各種外貿會計事務,實現面向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對應的課程和環節包括:會計綜合實訓、外貿會計綜合實訓、國際貿易綜合實訓、出口退稅實訓,單證、報關、報檢綜合實訓、企業管理模擬沙盤實訓等。畢業實習小模塊是讓學生在畢業前最后一個階段完成相應的崗前訓練,順利取得畢業證,并幫助他們實現畢業與就業的“零距離”跨越。對應的課程主要是: 頂崗實習、就業指導與咨詢、畢業設計等。
所謂教育新常態,一是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認同;二是全面深化課程改革,改進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育人的針對性、實效性進一步增強;三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啟發、討論、參與的教學方式成為常態。創新教育新常態,應當主動作為,增強加快轉變教育教學方式的主動性、自覺性。在外貿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我們應該致力于樹立和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取代以往教師的主體地位,以培養學生基本能力、職業與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為目標,綜合運用更新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如角色扮演法、模擬情景法、實務引導法、任務驅動法等,理論與實務并重,用理論指導實務,以實務來驗證理論,增加實踐教學比例,以此來提升高職外貿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效果,強化學生的就業能力,為社會輸送更為優秀的外貿會計人才。
[1]孟慶剛.湖南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現狀及對策研究. 職業技術教育學,2010,( 04) .
[2]張迎輝,張仁醒.高職教育中技能實訓模式的比較、研究與創新實踐.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 11) .
[3]熊賢義. 高職外貿會計專業核心職業能力研究. 湖南農機,2014,(12) .
[4]屈孝初.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動態生成模式——基于市場型課程體系的視角.大學教育科學,2014,( 07) .
[5]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2015,(11).
熊賢義(1969、12——)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貿會計和職業教育。
本文是國家“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項目“高等職業教育市場型課程項目化、模塊化改革研究”(BJA09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