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明
從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的視角分析高校資源浪費的根源及對策
李華明
當前,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多種形式的資源浪費問題,成為提升高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重要影響因素。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資源浪費現象與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尤其是“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有著密切的聯系。強化高校黨的“兩個責任”落實,堅決遏制資源浪費,可從正確認識資源浪費的本質入手,強化高校黨委書記的“第一責任人”職責,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強化責任追究。
高校資源浪費;“兩個責任”;黨風廉政建設
高校資源是指高校在辦學過程中所擁有的各種人、財、物及無形資源的總和。高校資源是高校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創新的基礎。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與高校建設規模的擴張,資源浪費也日益成為高校辦學的突出顯性問題。本文對高校資源浪費表征進行分析,從黨風廉政建設視角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并試從落實黨的“兩個責任”入手,對遏制高校資源浪費提出對策建議。
(一)人力資源浪費
人力資源是高校資源中最為重要與關鍵的資源。人力資源浪費不僅表現為人才流失,也可表現為人才資源使用不充分等。一是各類人才流失。出于經濟壓力、個人意愿、發展前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高校人才流失有增多趨勢。這些流失的人才大多流向大型國有企業、黨政機關或個人經商等。二是機構臃腫,人員閑置。近年來,個別高校行政管理與后勤服務機構過于龐大,出現人浮于事、辦事效率低下、管理環節過多等浪費現象。三是教師隊伍功能發揮不合理。有些高職稱高學歷的教師承擔大量科研項目,疏于給學生授課,而青年教師卻大量授課,以獲取課酬維持生計,出現人才智力浪費。
(二)財力資源浪費
財力是維持高校正常運轉的“血液”,這一資源的“漏斗效應”也較為明顯。在實際中,我們經常看到因經費投入缺乏科學合理的論證而出現較多浪費現象。極個別高校在辦學過程中,對于一些為達標、創優、爭榮譽的項目或工程,有時不計成本地投入大量財力進行開發,如大興土木,耗資數百萬元建設校門,或標志性建筑;各個院系部爭相投入巨資,重復購買教學儀器、大型設備等,而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費;一些基建工程項目招標有時不規范,影響工程決算成本;基建工程預算粗糙,合同簽訂管理不完善等。長期以來,由于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科研經費使用在非科研項目上,濫用、亂用、套現現象時有發生。
(三)物力資源浪費
物力資源的浪費主要表現為:一是各類資源重復購置,使用率低下。個別高校中各院系部圖書、儀器、設備重復購置,長期閑置,造成浪費。二是教學資源利用率低。有些高校在擴建、擴招過程中,盲目擴大辦學規模,造成浪費,如有的高校大力開展“圈地運動”占用大量閑置土地,在各校區間重復建設教學樓、圖書館、大型實驗室等,雖然建設規模上去了,但利用率低。三是低水平重復設置專業。有些高校專業設置過于盲目,對一些新興專業或就業熱門專業“一窩蜂”地開設,造成高校間的專業相似度高,既浪費了高校有限的辦學資源,也使得培養出來的人才出現過剩,引起社會人力資源浪費。
上述高校資源浪費種種現象,表征上看,屬于高校行政管理的問題,但從深層次分析,其與高校黨的建設力度不夠,責任落實不到位有著密切聯系。筆者擬從高校黨風廉政建設視角分析其根源。
(一)對資源浪費的本質缺乏認識
高校資源浪費,侵犯的是國家的公共利益,社會個體或師生群眾往往未能感受到直接的利益損失。因此,有些社會個體對資源浪費的本質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與己無關,也難以與黨風廉政建設聯系起來。本質而言,資源浪費也是一種腐敗。毛澤東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指出,奢侈和浪費會腐蝕我們的黨、政府、軍隊和群眾組織,給我們的國家造成極大的災難,甚至可能有亡黨、亡國的危險[1]。浪費與貪污腐敗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公共權力擁有者出于私人目的而采取的行為,侵犯的是國家利益,也是廣大師生群眾的利益,浪費產生的“好處”往往進入個別人或領導者的口袋中。因此,需要我們認真對待,不能等閑視之,甚至要把其視同貪污腐敗堅持予以反對。
(二)對黨風廉政建設與資源浪費關系認識存在誤區
由于對資源浪費在本質上的認識不足,部分黨員干部與師生群眾在其與黨風廉政建設的關系上也存在誤區。高校資源浪費有時披著合法的外衣,隱蔽、無聲、低調地侵犯著公共利益。在實際中,對于公款吃喝、奢侈浪費等現象,人們大多不以為然,甚至認為是工作必須或人之常情,常常不將其當做腐敗來看待并加以處理[2]。而黨風廉政建設的內容更多是開展黨風黨紀教育、示范教育、案例教育、警示教育,對工程招標、干部選拔、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等進行監督,對黨員領導干部的違紀違法行為進行受理查處等。因此,個別干部群眾認為這兩者是行政與黨務的關系,各不相干,一些必要的浪費問題不能上升到黨風廉政建設的高度進行處理,更不需要黨委或紀委進行直接管理或監督。
(三)高校黨委發揮遏制資源浪費的主體責任有一定虛化趨勢
不可否認,高校資源浪費問題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不落實,落不實”有密切聯系。高校黨委在遏制資源浪費的主體責任不力也是其重要原因。有的高校黨委對于黨風廉政建設這一“隱性工作”呈現出“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現象。個別高校黨委書記抓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力度不足,忽略各類浪費現象,或踢包袱,讓校長進行處理;個別高校黨委對出現浪費現象的錯誤思想和不正之風放棄批評和斗爭,疏于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和監督;少數領導干部不負責任、不敢擔當,認為浪費是小問題,在所難免,不涉及干部作風與紀律問題。種種原因,使得個別高校黨委放棄了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自然導致浪費現象的蔓延。
(四)高校紀委在遏制資源浪費的監督地位有弱化現象
高校紀委應發揮遏制資源浪費的監督地位作用,這不僅是其主業,也是其首要的政治責任。但從現實情況看,個別高校紀委的黨風廉政建設的“政治責任田”時有“荒田”“廢田”現象,難以對浪費現象起到遏制作用。目前高校紀委實行雙重領導體制,但實際上更多受同級黨委直接領導,紀委執紀問責力度取決于高校黨委尤其是一把手的態度。當浪費現象發生時,是否監督與查處必須征求黨委意見,從而影響了案件查辦的效率。同時,由于高校紀委專職人員不足,有時甚至還兼任許多其他議事、協調機構領導或成員,造成精力分散,對一些資源浪費現象的監督與查處往往難以落到實處,其結果導致“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此外,個別紀委干部缺乏應有的責任擔當,對資源浪費現象不敢監督、不愿追責,怕得罪人,進而放縱了浪費現象的蔓延。
黨風廉政建設是黨建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也是遏制資源浪費的重要抓手。筆者認為,高校遏制資源浪費,應強化教育,深刻認識浪費的危害性,還應做好治標,解決浪費現象中的突出問題,并要加強責任追究,形成有力的震懾。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強化教育,深化資源浪費與黨風廉政建設密切關系的認識
宣傳教育是強化認識的基礎。高校黨委應加強對資源浪費現象與本質的教育,深刻認識資源浪費的危害性與嚴重性,教育廣大師生把浪費與貪污腐敗、違紀違法等同起來,像反對腐敗與違法現象一樣,堅決反對各種資源浪費現象。高校黨委與紀委,尤其是黨委書記與紀委書記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準確把握兩個責任的基本內涵和具體要求,把思想認識與行動統一到堅持反對浪費的要求上來,堅守責任擔當,種好“責任田”,守住“主陣地”。
(二)強化高校黨委書記遏制資源浪費“第一責任人”的領導職責
高校黨委書記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反對浪費,責無旁貸。高校黨委落實好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擔當好“第一責任人”的領導職責,應管好自己,建好班子,帶好隊伍。一是擔負起強化干部自律能力的責任。要教育好廣大黨員領導干部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浪費,什么是犯罪,切實提升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嚴格遵守黨紀國法,校紀校規。二是要善于對監督責任進行分解。要把資源浪費問題納入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進行專題研究分析,統籌部署與推進,并把責任落實工作落到各級黨組織與廣大黨員干部身上,建立責任傳導機制,使履行黨風廉政責任與反對浪費分解到細處。三是要全力支持紀委的監督工作。“兩個責任”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高校黨委要大力支持和推進紀委履行職責,保證紀委監督權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要為紀委開展監督、執紀、問責壯膽、撐腰、打氣[3]。
(三)不斷強化高校紀委遏制資源浪費的監督檢查
高校紀委要按照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履職盡責。高校紀委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監督責任方面,主要是協助黨委落實主體責任;維護黨的紀律;推進作風建設;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強化黨內監督。因此,高校紀委應針對資源浪費的問題,肩負起各項監督檢查的重任。一要加強組織協調。高校紀委應對資源浪費的種種情形進行預判,把握好資源浪費與黨風廉政建設的形勢,向學校黨委與上級紀委進行報告,提出貫徹落實的意見建議;協助黨委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任務分解和責任落實。二是要加強檢查監督。督促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落實反對浪費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督促學校各部門、院系落實懲治和預防浪費工作;督促黨員、干部執行黨的紀律,并開展經常性的檢查監督和教育提醒,堅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4]。三是要加強資源浪費與黨風廉政風險的防控。重點加強容易出現資源浪費的部門與關鍵環節的防控,深入查擺風險點,明確各種防控的環節、風險點、風險表現形式與防控措施,使資源浪費風險降至最低點。
(四)著力解決資源浪費現象中的突出問題
資源浪費在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有些還比較嚴重。筆者認為,要想有效落實“兩個責任”,當務之急是著力解決當前高校存在的各類突出問題,以破解個別突出問題來為落實“兩個責任”贏得時間。因此,高校應選取一些看似合理合法,容易被公眾忽略且隱蔽的資源浪費問題,如“公款吃喝”“豪華門”“豪華酒店”及辦公、科研、水電等經費的泛濫開支等問題進行重點解決,使各類浪費現象得到遏制。
(五)加大資源浪費的責任追究,形成有力震懾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強調,要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強化責任追究制度。不講責任,不追究責任,再好的制度也會變成紙老虎。強化對資源浪費的責任追究,一是要把責任追究作為落實“兩個責任”的“索引繩”,制定責任追究辦法,嚴格實行“一案雙查”制度,倒逼責任落實[5]。對出現一些嚴重的浪費問題,社會影響較大,群眾反映強烈的,而黨委、紀委或相關黨員領導干部在落實“兩個責任”中不力、不到位或缺失的,要對相關干部進行問責,確保責任追究制度剛性運行。二是要著力構建和完善考核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反對資源浪費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體系和工作機制。對一些容易出現浪費的部門與關鍵環節,要嚴格實行黨風廉政責任承諾制并簽字背書,建立責任追究的制度體系、工作程序和保障機制,形成責任分解、監督檢查、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使問責機制彰顯震懾功能。
[1]張榮臣.習近平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工作思想梳理——兼論中國共產黨從嚴治黨歷史經驗[J].人民論壇,2015,(4).
[2]陳文藝.高校教育資源浪費現象探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1).
[3]李善文.高校貫徹落實“兩個責任”探究[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4).
[4]尚海磊.對高等教育資源浪費根源的制度性分析及對策[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5]姜向紅.反腐敗工作機制改革的重點[J].理論探索,2015,(3).
[責任編輯:劉烜顯]
李華明,廣西民族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副研究員,廣西南寧530006
D261.3
A
1004-4434(2015)09-0024-03
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反腐倡廉建設理論研究課題“高校資源浪費與制度優化研究”(2014ZJ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