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凱
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中的幾個重要關系
董新凱
為了實現國防知識產權戰略目標,在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過程中需要處理好一些重要的關系,主要是特殊性與一般性的關系、秘密性與公開性的關系、封閉性與開放性的關系、數量增長與質量提升的關系、國防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公平競爭與和諧穩定的關系、不同利益之間的協調平衡、不同類型知識產權的協調發展等。這些重要關系的處理應當滲透在相關制度規范的設計、國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等各個環節。
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國防專利;軍民融合;利益平衡
我國正在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國防科技工業在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是因為國防科技工業追求的是具有原創性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在增強我國知識產權綜合實力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另一方面是因為隨著我國軍民深度融合進程的加快,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知識產權推廣運用的力度將加大,其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增加我國綜合國力方面將會發揮重要作用。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則需要國防知識產權戰略的推動,這也是國防知識產權戰略的基本目標所在。另外,國防知識產權戰略是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組織部分,國防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不僅關系到國防知識產權戰略目標的實現,也直接影響到整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目標的實現。
基于此,我國當下正在全面推進國防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力爭經過幾年的努力,“建立完善的國防知識產權制度體系,在武器裝備關鍵技術領域和軍民結合高新技術領域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國防知識產權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顯著提升,擁有一支規模適度、素質較高的知識產權人才隊伍,滿足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發展的需要,為增強國防科技實力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支撐”[1]。但從現實情況看,要想真正達到預期效果,在國防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幾個重要的關系。
國防知識產權戰略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實施自然應當納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整體行動范圍內,應當服從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總體需要,促進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總體目標的實現。在國防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過程中,不能因強調國防知識產權的特殊性而不顧其與一般知識產權存在的共同點,不能在各方面都要另行安排。既要在知識產權制度建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知識產權服務,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盡量與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總體需要相適應,也要努力分享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成果,帶動國防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
但是,國防知識產權確實具有顯著的特殊性,在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各主要環節,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國防知識產權的一些特殊性,并采取有較強針對性的行動。比如,在知識產權制度建設方面,考慮到國防專利的保密要求及其對于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就有必要繼續實行專門的國防專利制度;實行專門的軟件著作權登記制度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制度;在專利申請、審查、授權的程序、軍用軟件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程序方面作出特殊規定。但專門的國防專利制度并不需要對國防專利的所有方面都作特殊規定,其中授予專利權的條件就不應當有別于普通的專利;更不能像目前這樣,《國防專利條例》規定的專利新穎性標準竟然低于專利法對普通專利的要求,有必要及時加以修改[2]。又如,在知識產權創造方面,雖然技術創新通常可以采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多種模式,但是,實踐證明,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我們搶占世界國防科技制高點的重要途徑;在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前沿性、基礎性技術領域,我們必須掌控自主知識產權,提高武器裝備自主化發展水平,提升國家安全保障能力[3]。這就決定了在國防知識產權創造方面,我們應當主要采取原始創新模式,因為在一些軍工技術先進國家對我國技術出口采取嚴密控制措施的情況下,我們很難采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再如,在知識產權運用方面,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解決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的運用問題,這是國防知識產權價值得以充分實現的重要路徑。正因如此,在2011-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的四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中,都強調了國防知識產權向民用領域的轉化問題。正如有學者所說,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是推進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一種投入、兩種產出的重要手段;是發揮國防科技工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國民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4]。另外,在知識產權管理、保護和服務方面,考慮到很多技術性國防知識產權保密的需要,需要建立專門的國防知識產權審查隊伍、國防專利中介服務組織和國防知識產權項目專員隊伍。
在提及國防知識產權時,人們通常想到的便是保密要求,甚至將“國防知識產權”與“保密”等同起來。這種慣常思維導致了兩個問題:一是將一些本該屬于國防知識產權范圍的財產或者成果排除在外,縮小了國防知識產權的整體規模,破壞了國防知識產權本身應有的完整體系,也使得部分對于國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的財產或者成果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二是將一些無須保密的國防知識產權列入保密的范圍,使得這些知識產權受到不應有的強化控制,影響了這些知識產權的運用范圍、運用方式和運用進程,損害了其實際效果。
實際上,對于國防知識產權的界定目前仍有不同看法。代表性的觀點有兩種:一是把國防知識產權確定為屬于國防性質的知識產權,或者確定為與國防建設及國家安全有密切關系的知識產權;二是把國防知識產權確定為來源于或者應用于國防安全系統各方面的知識產權,包括來源于或者應用于軍事院校、軍事科研院所或者軍隊其他各方面的知識產權,來源于或者應用于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各方面的知識產權,來源于其他方面且可應用于國防安全系統各方面的知識產權[5]。從當前國家安全維護和國防建設的實際情況看,其影響因素越來越多元化,在其中發揮重要或者關鍵作用的知識產權的范圍也越來越大,因此,對于國防知識產權在理解上采用第二種觀點更符合現實狀況?;诖?,國防知識產權應當包括需要保密的國防知識產權和不需要保密的國防知識產權兩部分,對于這兩部分知識產權,在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過程中,有必要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保護及其配套服務方面給予區別對待。
至于哪些國防知識產權應當列入保密的范圍,則需要慎重處理。有學者主張設立由專家和相關人員共同組成的專家委員會,以判斷哪些國防知識產權需要壟斷保密,哪些不需要,或者對以前保密的現在是否可以解密等事項作出正確的分析[6]。這未必不是一個可供選擇的辦法,但這種判斷最好整體進行,并且將判斷結果在一定的時期內予以制度化,以保證保密性國防知識產權范圍的穩定性和有針對性的知識產權工作措施的連續性。不屬于保密范圍的國防知識產權一般有以下幾種:(1)國防科研單位、國防科技工業企業取得,雖然在國防建設中運用,但對于國家安全和國防利益不具有重要作用的專利、軟件或其他版權作品;(2)國防科技工業企業所擁有的標志性知識產權,包括重要軍工產品的商標、名稱、特有包裝、裝潢及軍工企業的標志,特別是那些關系軍工產品聲譽或者我國國防建設形象的標志;(3)原本屬于保密范圍的國防知識產權,根據規定已經解密的;(4)民用領域的知識產權,但用于國防安全系統的。
對于需要保密的國防知識產權,還要處理好保密時間和公開(解密)時間的關系問題。這里應當注意兩點:(1)合理確定保密期限。對于保密專利等國防知識產權在確定保密期限時,通常應當考慮相關技術或者成果對于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的重要程度或者其密級、競爭性技術或者成果的發展趨勢、采取保密措施的成本與難度等方面的因素。切不可為了管理上的方便而對一些重要性并不高的國防知識產權確定一個很長的保密時間。十分重視國防建設的美國雖然沒有保密專利制度,但其發明保密制度值得我們借鑒;美國在和平時期,一項保密指令的期限一般為一年,同時,如果作出保密通知的機構認為有必要,可以重新指定一年的保密期限[7]。首次確定的保密期限不宜過長,如果保密期限臨近屆滿而仍有保密需要的,可以采取適當延長的方式解決。(2)及時采取解密措施。對于保密的知識產權,在保密期限屆滿時,國防知識產權的管理機關應當嚴格遵守《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按照秘密自行失效的知識產權處理。對在保密期限內因保密知識產權涉及的技術或者成果不再作為國家秘密事項,或者公開后不會損害國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繼續保密的,應當依照《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及時解密,切不可再出現過去那種因為管理混亂或者過于謹慎而導致的“一密定終身”現象。
長期以來,國防知識產權對于很多人來說具有一種神秘感,被當成一個封閉的圈子。其實,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現實需要看,絕對封閉式的國防知識產權制度或者觀點都是有害無益的:要么會把國防知識產權限制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使得國防知識產權變成無足輕重的力量;要么會遏制國防知識產權發展的活力,難以調動更多促進國防知識產權工作的有生力量;要么會禁錮國防知識產權的影響力,阻礙國防知識產權輻射作用的發揮,損害國防知識產權對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
在國防知識產權戰略推進的過程中,理性的做法應當是堅持國防知識產權封閉性與與開放性的結合與統一。對于事關國防重大利益的核心技術或者關鍵成果,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服務等諸多環節應當力求封閉,形成獨立的體系,盡可能地避免與外部的交叉及可能的滲透,確保事關國家安全的核心利益不受損害。對于國防建設涉及的其他知識產權,則應逐步采取開放的態度,在不會實質性地危及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調動一切積極的力量,共同創造一批國防自主知識產權[8]。國防知識產權具有高新技術領域分布密集、技術含量高的特點,不僅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有重要作用,而且其在民用領域往往處在領先水平,能夠帶動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工業的升級改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9],只有采取適度開放的政策,國防知識產權的巨大價值才能真正釋放出來;必要的開放有助于利用多方面的管理智慧、保護能量和服務人才,共同推動國防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高,有效地增強國防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從我國現有情況看,處理封閉性與開放性關系的重點是“軍民關系”的協調。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全軍裝備工作會議時強調,要堅持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結合深化改革,加快建立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機制,扎實推動國防科技和裝備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①http://news.sina.com.cn/c/2014-12-04/190731246806.shtml,2014年12月5日。。習總書記這一講話的精神也應當是對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要求,在國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保護和相關服務過程中應當努力利用民用領域的各種力量和積極因素,彌補傳統軍工科技系統自身存在的能力不足、機制不暢的缺陷;同時,拓展傳統國防知識產權成果的運用范圍,尤其發揮國防科技工業先進技術在振興傳統產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通過“軍口”對“民口”的適度開放,促成國防知識產權與一般知識產權協調發展、國防科技工業與地方經濟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要保證國防知識產權對民用領域的適度開放,實現軍民深度融合發展,首先需要在制度上作相應的頂層設計,著重做好國防知識產權立法的軍地協調工作[10]。
國防知識產權的數量通常體現著一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的整體實力,而國防知識產權的質量,尤其是那些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技術成果,則是一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水平的核心標志;兩者的協調發展才能形成強大的國防科技工業。促進國防知識產權數量的大幅增長與質量的迅速提升同步進行應當是我國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重要任務。從目前的現狀看,幾乎與普通知識產權的境況相同,國防知識產權在數量與質量同步協調發展方面還存在著很大問題。在“十一五”期間,國防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率達到30%,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所產生的國防知識產權數量,超過前20年國防知識產權數量總和;但是,國防知識產權轉化率較低,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不明顯[11]。至于國防知識產權轉化不力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很多國防知識產權本身的質量不高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因為國防知識產權有效轉化的前提是提高知識產權本身的質量,以國防專利為例,轉化運營人員需要指導技術擁有方更好地提高專利質量,幫助技術擁有方設計合理的試驗,增加技術發明的價值或發掘出新的有價值的發明,最好能夠產生高質量的國際專利[12]。
因此,就國防知識產權的數量增長與質量提升的關系而言,當下的主要任務是在穩定現有數量規模的基礎上集中力量實施國防知識產權質量工程,國防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行動應當以此為中心。國防知識產權質量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應當貫穿于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全過程。首先,在制度設計環節,應當抑制片面地追求成果數量的行為,特別是在國防專利審查標準上進行相應的調整。同時,科學地設計科技獎勵制度,刺激高水平專利及其他國防知識產權成果的產出。國防知識產權制度的設計者應當充分地意識到,不適應的科技獎勵制度對自主創新的發展會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有時表現為自主創新雖有發展,但不能達到產業發展的需要或發展速度滯后[13];要特別重視獎勵性制度在國防知識產權質量提升方面的導向作用。其次,在國防知識產權創造與運用環節,應當將主要的創新資源聚焦于一些關鍵技術、原創技術;在國防專利的授權階段,審查人員應當嚴格把關,確保獲得專利權的技術能夠對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較大的作用;對于高質量的知識產權,相關部門應當在模式設計、信息溝通、專業服務、資金配套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使其價值實現得到更好的保障,從而堅定企業和科研人員追求高質量知識產權的信心。正是基于這種考慮,《2012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針對國防知識產權明確規定,要提高專利申報質量,進一步充實國防專利審查員隊伍,完善審查質量控制體系,提升國防專利審批能力;《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也就國防知識產權的創造規定,要選擇國防關鍵技術,組織開展專利態勢分析,引導知識產權布局,形成優勢知識產權組合。再次,在國防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過程中,相關的管理措施應當以質量提升為導向,高質量的國防知識產權應當受到更為嚴格的保護,并通過必要的宣傳教育,努力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營造一種質量至上的氛圍。最后,在國防知識產權服務方面,應當加強國防專利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設,擴大國防專利中介服務人員隊伍,強化系統內的競爭,提高國防專利代理人的素質,借此使國防科技成果的發明創造者能夠在中介服務人員的幫助下獲得高質量的國防專利。
國防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合理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事實上,兩者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國防建設既具有直接的支撐作用,又具有長遠的基礎性作用;國防建設對經濟經濟社會的發展既具有特殊的安全保障作用,又具有一定的調節和促進作用。
在國防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過程中,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相關措施的選擇不能囿于國防建設本身,而應將國防建設的需要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需要協同起來。首先,在國防知識產權制度建設方面,要為國防科技成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推廣運用創新前提條件。國防科技成果轉民用包括國防科技成果解密、信息交流、轉讓等幾個重要環節;各個環節得以順利展開,離不開國防知識產權制度的保障[14]。借助科學的保密制度和解密制度,使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國防知識產權成果的保密期限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內,并能夠及時解密;通過合理的權利歸屬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能夠激勵國防知識產權成果的擁有人盡可能在法律容許的范圍內在民用領域推廣運用其知識產權;利用恰當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夠有效排除公眾盡早獲知可供民用的國防知識產權信息的障礙;基于安全、便捷的國防知識產權轉讓和交易制度,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推廣運用的進程能夠得以提速。正因如此,《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將起草促進國防領域和民用領域知識產權相互轉化的相關政策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其次,在國防知識產權創造環節,技術策劃論證及知識產權布局不僅要考慮國防建設的需要,還要主動與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融合,應當考慮相關知識產權成果在解密后在民用領域的運用價值,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考慮對于國防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價值的知識產權成果的研究和開發。再次,在國防知識產權運用階段,對于可以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成果,除了滿足國防建設的正常需要外,應當通過創新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模式、編制發布知識產權轉化實施目錄、加強可轉化知識產權信息的宣傳等措施實現其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國防知識產權的擁有者應當積極關注和分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研究其知識產權成果滿足這種需求的能力及具體路徑。最后,在國防知識產權管理、保護和服務等方面,不僅要基于國防建設的特殊性在管理機制、保護模式、服務人才等方面采取一些專門的措施,還要努力拓展管理人員、保護人員、服務人員的視野,使他們關注與研究國防知識產權成果在民用領域的運用、管理、保護及相關的配套服務問題,為國防知識產權成員在民用領域發揮應有的作用創造良好的條件。
在當下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軍民知識產權雙向轉化問題。無論是民口知識產權運用到國防科技工業建設中,還是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的推廣運用,都存在著公平競爭與和諧穩定的協調問題。
公平競爭是效率的源泉。知識產權無論是在國防科技工業中的運用,還是在民用領域的運用,只有實行公平競爭,其使用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但這種公平競爭又面臨著兩方面的嚴重問題:一方面,公平競爭存在體制上的障礙和現實阻力。就民營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而言,我國對民營企業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設立了很高的準入制度,目的在于保證參與合作的民營企業必須具備滿足軍品生產需要的合格的質量保證體系、完善的保密制度和安全的生產環境;但是,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民營企業大多屬于規模小、資金少的中小型企業,在實踐中,進入難、審批難、“公關成本”高,許多擁有適用技術和產品的民營企業只能打消“參軍”的念頭,這就使得國防工業的大門實際上只是對少數實力雄厚的大型民營企業開放,而大部分的企業依然被擋在了門外[15]。就國防知識產權進入民用領域而言,嚴重的行業壟斷和行業保護主義,導致了國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領域轉化過程中技術流向物理性受阻。以國防專利為例,項目計劃目的外的國防專利的實施,因為需要征得主管部門的認可,層層審批列入有關計劃,因此加大了工作難度,故其實施率比較低,僅15%~20%,有的地方只有5%[16]。另一方面,來自外部的競爭力量會引發新的矛盾和不和諧因素。當民用知識產權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時,由于受到較少的體制束縛,加上其自身所具有的活力,他們會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力,會對長期受到傳統體制保護的落后軍工企業的生存構成較大威脅,從而引起這些企業和相關人員的強烈抵制,甚至會使軍工領域出現一些新的矛盾;當國防知識產權轉向民用時,由于其中較多的知識產權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相對于民口企業往往顯示出很強的競爭優勢,可能會嚴重威脅到一些民口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從而誘發一些不穩定的因素。
因此,在推動國防知識產權戰略深入實施、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公平競爭與和諧穩定之間的關系。在制度建設上,相關部門應當對國防科技工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系統的梳理,尤其是做好對軍工科技準入制度和知識產權項目計劃目的外實施審批制度的審查,除了那些對于維護國防利益具有實質性價值的制度規范外,對于有礙知識產權軍民雙向轉化與競爭的制度規范及時進行修改或者廢除,并增加一些鼓勵民口知識產權參與競爭和國防知識產權參與地方市場競爭的制度規范。在規劃設計上,為了使國防科技工業企業逐步適應外來知識產權的競爭,減少因民用知識產權的進入而造成的劇烈震動和對抗,相關部門對于國防科技工業引入民用知識產權應當進行科學的規劃,由矛盾和阻力相對較小的領域和企業逐步向矛盾和阻力較大的領域和企業推進。在競爭能力提升上,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內部應當深化體制改革和管理模式改革,解除對于國防科技工業企業不必要的束縛,增強國防科技工業企業應對外來競爭的活力;加強國防科技工業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提升其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和競爭能力,充分認識和有效發揮自身的知識產權競爭優勢;實施國防知識產權中介服務質量提升工程,提高國防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的增值服務能力,使得國防科技工業企業能夠更好地借助中介服務機構的力量提升自身的知識產權競爭力。在主觀意識上,各相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改進知識產權宣傳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將知識產權競爭納入宣傳教育的重點范圍,強化國防科技工業企業及其職工的競爭意識,消除其對外來競爭的恐懼心理,提高其對自身競爭能力的認識,使得整個國防科技工業系統能夠正確對待來自于民口企業的知識產權競爭。在地方穩定上,需要實施軍地知識產權戰略性合作,進行周密的計劃,將國防知識產權投向地方內生需求比較強烈的領域或者企業,通過國防知識產權的運用解決地方突出的問題,使相關的企業和職工因此獲得的利益超過因國防知識產權的沖擊對其造成的不利影響。
自知識產權制度建立以來,利益平衡一直是其追求的價值目標,包括保護知識創造者的直接目標、保障知識產品的傳播和利用、保障知識和信息的擴散,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和科學文化繁榮的社會公共利益目的兩個主要方面,即同時承擔著保護知識產權人的私人利益和維護在一般的社會公眾利益基礎之上更廣泛的公共利益的雙重目標[17]。只有做好利益平衡工作,才能充分調動知識產權工作相關各方的積極性,既能促進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成果的產出,又能推動知識產權成果及時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有效運用。
基于此,在國防知識產權戰略的深入實施過程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處理好國防知識產權利益分配的平衡。國防知識產權利益分配就是國防知識產權各利益相關者對其合作創造的國防知識產權產生的好處的分割和分配,它直接關系到參與主體進行技術創新活動的積極程度,是貫穿國防知識產權工作全過程的關鍵[18]。這種利益平衡主要涉及到國防科研經費的投資者與國防科研成果的研發者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國防知識產權的創造者與國防知識產權的使用者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國防知識產權研發單位與進行國防知識產權創造的科技人員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在國防知識產權創造中進行合作研發的各相關單位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等。
目前,國防知識產權的利益分配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國防知識產權工作的健康發展。國防科研經費的投資者與國防科研成果的研發者對于國防知識產權成果的歸屬關系不明確,影響了國防知識產權的申報、管理、運用和保護。國防知識產權成果的創造者沒有從知識產權運用中獲得相應的回報,上級管理部門往往將下級部門的專利和非專利技術成果指定生產單位無償使用或僅支付少量實施費;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挫傷了承擔國防科研單位和國防科技人員進行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19]。
解決好國防知識產權的利益平衡問題,應當主要從制度上著手??紤]到國防知識產權的一些特殊性,國防科技管理部門和軍事裝備管理部門有必要制定專門的利益分配制度,或者在相關的國防知識產權或者國防科研管理制度中就其中的利益分配作出專門規定。利益分配的主要依據應當是相關國防知識產權的價值、不同主體在國防知識產權創造中的作用、使用人對國防知識產權所產生的經濟收益的貢獻度等。在制度建設的基礎上,還需要采取一些配套措施,比如加強必要的宣傳教育工作,改變長期存在的無償占有、使用他人勞動成果的慣性和觀念;在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內部建立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機構,合理地確定在不同國防科技工業機構之間進行轉移的知識產權的價值;加強對國防知識產權運用效益的考察和計算,為確定國防知識產權創造單位和研究人員的收益提供科學的依據。
提及國防知識產權,人們想到的往往只是國防專利或者技術秘密。其實,國防知識產權本身也是一個體系,除了國防專利、技術秘密外,還有軟件、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軍工企業標志或者軍工產品標志等知識產權,它們對于國防建設、軍工企業的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從我國目前國防知識產權工作的實際情況看,在國防專利和技術秘密的開發、運用、管理和保護方面采取的措施較多,而在其他國防知識產權方面所做的工作很少,使得國防知識產權的發展不夠平衡,國防知識產權的整體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為了促進我國不同類型的國防知識產權的協調發展,在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和加大薄弱環節的工作力度。關系國家安全或者軍工企業發展的軟件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開發、運用和保護應當受到各相關單位的高度關注,尤其是要重視一些專用軟件的開發與運用。在談及國防知識產權時,我國很少有人提到商標,實際上是沒有將商標納入國防知識產權的體系,更談不上針對與國防或者軍工產品相關的商標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了??梢哉f,商標工作是目前國防知識產權工作最薄弱的一環。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美國作為全球最重視國防建設的國家,也沒有將商標排斥在國防知識產權的范圍,相反卻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美國國防部成立了國防商標品牌推廣和使用許可辦公室,負責管理和協調國防部范圍內的品牌發展和商標使用許可工作,并在國防商標使用主體、使用許可流程、使用的具體要求等方面形成了相應的制度[20]。我國應當適時加強國防領域商標權及相關知識產權的工作,對于國防建設和軍工企業發展過程中產生和使用的企業標志、產品標志、行動代碼等特有標志在知識產權的取得、運用、管理和保護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和周密布局,可以效仿美國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就這些標志的注冊、知識產權歸屬、使用要求、商業推廣、權益維護制定相應的規范。
基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需要,國防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應當向縱深發展。從當前情況看,要順利實現國防知識產權戰略的目標,需要在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過程中認真對待并努力處理好特殊性與一般性的關系、秘密性與公開性的關系、封閉性與開放性的關系、數量增長與質量提升的關系、國防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公平競爭與和諧穩定的關系、不同利益之間的協調平衡、不同類型知識產權的協調發展等重要的關系。
[1]孫自法.中國國防知識產權戰略進入全面實施階段[EB/OL].http://www.chinanew s.com/m il/2012/08-02/ 4078654.shtm l,2012-08-02.
[2]李芬,張健東.《國防專利條例》新穎性標準應當及時進行修改[J].中國軍轉民,2013,(9).
[3]馮靜.保護知識產權促進國防科技工業創新文化建設[J].國防科技工業,2012,(5).
[4]李伯亭,趙蓉,王藝霖.關于推進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思考[J].中國軍轉民,2013,(3).
[5]王九云,繆蕾,白莽.國防知識產權特點、成因與啟示[J].管理世界,2008,(9).
[6]成義敏,沈永軍.國防知識產權法律屬性分析[J].軍事經濟研究,2012,(6).
[7]袁曉東,張軍榮,馮靈.美國發明保密制度的歷史沿革、運行及評價[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3,(4).
[8]郭永輝.國防工業合作創新中的國防知識產權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2,(24).
[9]杜竹元.保密制度下國防知識產權推廣應用的機制[J].國防科技工業,2012,(9).
[10]陳斌,付殿洪,孟濤.論國防知識產權立法的軍地協調[J].軍事經濟研究,2011,(7).
[11]王麗順,高原.我國國防知識產權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軍轉民,2012,(9).
[12]李萍,馬曙輝,王蒙.我國國防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航天工業管理,2013,(11).
[13]王鵬,石春生,張美麗.國防知識產權與國防科技獎勵的關聯演化機理研究[J].價值工程,2012,(25).
[14]陳建孝,梁毅雄.國防科技成果轉民用的知識產權探討[J].國防科技工業,2013,(8).
[15]徐莉.民營企業參與國防工業的制度問題和運行機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16]張近樂,楊云霞.國防科技工業知識產權轉化和應用的策略探析[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17]馮曉青.知識產權法的價值構造:知識產權法利益平衡機制研究[J].中國法學,2007,(1).
[18]王汴文,鄭紹鈺,張翀.對我國國防知識產權利益分配現狀的基本認識[J].國防科技,2012,(3).
[19]萇軍紅,王春光,李紅軍.國防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完善研究[J].中國軍轉民,2013,(1).
[20]俞笑瀅,齊督軍,張興.美國國防商標權制度建設及其啟示[J].軍事經濟研究,2011,(11).
[責任編輯:戴慶瑄]
董新凱,南京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江蘇省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法學博士,江蘇南京210094
DF523
A
1004-4434(2015)09-0053-07
江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江蘇省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和教育部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NO.30920140122012)資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