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贊文
中國和東盟地緣相近、血緣相親、人文相通、商緣相聯、利益相融,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與東盟十國組建的自由貿易區,涵蓋19 億人口,是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從2004 年到2013 年,雙邊貿易額從1059億美元增加到4436 億美元,翻了兩番多,雙向投資額累計超過1200 億美元。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以來, 雙邊合作更為緊密, 經濟融合度加深,從而實現了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1]。 目前,中國已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
近些年來,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貿易方式發展迅猛, 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以及日趨完善的公共交易平臺使之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如今電子商務正成為進一步擴大全球貿易和拉動新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因此電子商務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必將有著廣泛的發展基礎和前景。
全球電子商務迎來新一輪商業模式創新浪潮,跨境電子商務合作與全球擴張趨勢明顯。 目前中國-東盟自貿區電子商務環境機遇與困境并存,主要體現在:
東盟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和階段存在巨大差異,新興工業化國家新加坡人均GDP 近3 萬美元,越南、緬甸、老撾、柬埔寨等4 個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人均GDP 還不到400 美元,兩者人均GDP相差約70 倍,這表明東盟諸多國家尚處在一個較低的經濟發展階段。 在較低的經濟發展環境中,電子商務的發展仍處于較低的水平,以越南為例:越南目前互聯網發展水平較低, 僅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使用互聯網,多數公民對網絡電子購物不熟悉、不接受,習慣于現金支付,銀行卡支付率不高,對網絡銷售商的誠信缺乏信心。 因此中國-東盟自貿區電子商務仍處于市場的培育階段, 需要時間慢慢改變消費觀念,逐步提升電子商務購買力。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不斷深化,對基礎設施、海關、檢驗檢疫、金融、港口、物流、信息、通訊等相關領域的服務配套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各國的協同合作服務、 基礎設施建設等還處于低水平階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關和稅收合作機制急需完善。 東盟各國不同市場上的關稅、物流、通關等操作和監管都大不一樣,建立互相貫通的高效合作機制有相當大的難度。 就以中國來說, 中國-東盟自貿區貿易往來具有小額、海量、高頻率的特點,目前我國的通關和稅收監管模式難以適應中國-東盟自貿區加快發展的需要,海關、商檢等一系列政策法規都需要相應調整。 二是綜合金融服務配套機制急需完善。 建立現代金融開放合作平臺, 推進中國與東盟國家支付清算一體化,是中國-東盟自貿區深化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我國急需創建沿邊金融改革綜合改革試驗區,以跨境金融業務創新為主線,探索資本項目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途徑, 鼓勵東盟國家金融機構將人民幣以貸款方式投資, 支持有資質的東盟國家發行人民幣債券。 三是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落后[2]。 目前,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貿易貨物主要通過公路和鐵路等運輸途徑來完成交接,路網、專業市場、監管檢驗等基礎設施落后,急需加大建設力度。 而空運由于運輸成本高昂,運送量不大, 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貨物運輸目前很少選擇空運。
近些年來,美、日等國因經濟不景氣正實施自由貿易保護措施, 給正處在發展階段的東盟國家的經濟帶來了嚴重打擊,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慢。歷經三十年飛速發展, 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越來越多的東盟國家認識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更加明確了加入中國發展快速列車的前景。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深入發展, 電子商務正在成為進一步擴大全球貿易和拉動新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中國目前已有電子商務平臺5000 多家,企業超過20 萬家。 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已經突破10 萬億元,其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3 萬多億元。 中國與東盟各國的貿易環境逐步優化,以廣西為例,廣西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已經超過2 億噸, 已經建成高速鐵路1067 公里,與東盟9 個國家開通了空中航線,與越南開通了貨運直通車, 建成了運營沿海口岸的欽州保稅區和沿邊口岸的憑祥綜合保稅區, 正在力推與東盟國家47 個港口的互聯互通。 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將惠及東盟各國人民并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注入活力[3],到2015 年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將達到5000 億美元,2020 年雙邊貿易額將達到1 萬億美元。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戰略, 更有利于加快電子商務在該自貿區的發展。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但由于受各國國家政策、經濟、法律、人文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還面臨較多的問題和困難。
東盟各國近年來相繼推出一系列關于規范網絡信息和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如新加坡的《電子交易法》及配套法規、馬來西亞的《數字簽名法》、文萊的“電子交易法令2000”、菲律賓和泰國的《電子商務法》等。 上述法律法規基本上滿足了國內電子商務安全交易對法律保障的要求。 但對中國-東盟自貿區而言, 還缺乏具有一體化或區域性管轄權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 導致電子商務糾紛不斷增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因此如何進一步建立健全具有區域性的電子商務方面的法律法規, 建立一種確保電子交易信息真實性和交易雙方身份準確性的機制,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電子商務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電子商務的優勢在于高效而便捷, 故物流是電子商務是否順利進行和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自貿區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一個低成本、 高效率、適時、適量的物流系統,否則,電子商務所具有的優勢就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4]。 近年來,東盟各國的物流基礎網絡設施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自貿區內各成員國之間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落后,多數國家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信息資源的利用尚未實現跨部門、跨行業整合,信息共享水平低。 物流服務標準參差不齊,物流統一用語、作業、數據傳輸等標準尚待統一。 跨國物流體系建設的滯后對中國-東盟自貿區電子商務發展的制約還比較突出。
目前, 東盟各國的電子商務存在著多種貨幣和支付方式,而每種方式都有自身的特點,當電子交易中的當事人采用不同支付方式支付時, 雙方就不能通過電子支付的手段進行款項支付, 從而也就不能實現因特網上的交易。 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要有較好的基礎網絡支撐, 而且更需要一些公共的網絡交易平臺。 但支付方式的不統一、跨國交易中貨幣兌換問題也成為影響東盟各國電子支付的突出問題[5]。 因此,建立一體化的電子支付網絡,將各種不同的支付方式統一起來,提供ATM、EFYPOS、 匯款等多種產品與服務是中國-東盟自貿區電子商務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隨著網絡技術的日益普及化、 黑客侵入日益猖獗化,安全問題在電子商務發展中日益凸顯,主要是網絡協議安全性、用戶信息安全性、電子商務網站的安全性等問題,具體表現在信息竊取、篡改與破壞、誠信安全、交易抵賴、病毒感染、黑客、特洛伊木馬程序、惡意破壞程序、網絡攻擊等。 因此,怎樣利用更先進的安全技術手段來為電子商務構建完整、安全、可靠的保障體系,是新形勢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中國-東盟自貿區電子商務市場潛力巨大,“跨境電商、智慧城市、互聯網經濟”前景寬闊,但還面臨貿易規則、通關及稅收政策、發展模式、政府監管等諸多問題, 近期我國應該重點解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著力實現政務協同。 政策與制度的對接與協同是有效開發合作的保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要建設電子商務網絡貿易區,建立貿易區內的協調管理機制是關鍵, 要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經濟體之間有關網絡貿易的商務談判、組織協調及相關管理工作,要制定和完善網絡貿易的準入條件,包括電子認證、交易、支付、物流、通關、關稅等相關協議。 逐步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各個國家共同遵守的貿易規則, 建設基于統一標準規范統一的通關、商檢、結匯退匯等規則及其互聯的管理或服務平臺, 實現企業、商品、貿易單證等基礎信息的交互與共享。 第二,建立跨境經濟合作區。 在跨境經濟合作區內采取半散裝組裝或直接組裝、 成品組裝的方式裝配生產產品,獲取原產地證書,可繞開東盟國家對中國的進口關稅壁壘, 提高中國產品在東盟市場的競爭力。 聯合中小企業通過電商組成產銷聯盟,共同組成生產線或“工業組合體”,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工業用地產權分割問題。 第三,逐步深化通關便利化改革。 在探索口岸海關檢查逐步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檢驗、一次放行”的“三個一”通關便利化的基礎上, 進一步探索推動邊檢部門信息系統的一體化建設,爭取實現“兩國一檢”,即兩國口岸互相認證對方的查驗結果,不再重復檢查,實現企業所有通關手續一站式辦結,提高通關效率。
電子商務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發展業務和應用,因此要加快進行全方位的自貿區物流合作。 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 一是加快推進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 當前,廣西正在積極搭建“電商絲路”、“電商廣西”、“電商東盟”戰略新平臺,今后重點是抓好路網和專業市場建設[6],例如中國與越南的跨境經濟合作區路網工程中目前正在建設的浦寨-弄懷互通公路工程、 中國-東盟紅木原木及半成品交易市場等。 同時還需加快建設邊境貿易貨物監管中心,探索實現“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封閉運行、貿易自由”的外貿監管服務模式,推進貨物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二是建立海外倉儲。 在電子商務發展中,如何解決小批量、多品種甚至單個品種的配送問題極為重要。 作為企業來說,不管是快遞還是空運,時間都較長而且成本也高,這對于價值比較低端的成品來說是不合適的。 而在目的國建立倉儲, 把一半貨物出口到倉儲里再配送給消費者,不僅成本低,而且由于解決了當地勞動力的就業和稅收問題也會得到出口國的歡迎。 例如,越南中國商品網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中國憑祥市建立了物流分揀中心,提供產品,利用當地的網絡技術和互聯網進行營銷、直銷、分銷和配送,開展多邊貿易活動,與中國建立了良性互動關系, 生意越做越大。 三是加快建設電商產業基地。 要進一步加快規劃建設中國-東盟電子商務園區等平臺基地, 建設智慧物流及其配送、 職能倉儲、智能口岸,促進線上線下兩個市場的融合,進一步集聚、壯大與東盟合作的電商產業。 例如近年來廣西加大與東盟通訊光纖網的互聯互通, 中國聯通已經將面向東盟各國的國際通訊業務出入口落戶南寧并正式開通, 將為企業建立自己獨立的電商APP, 建立大容量的服務器提供空間運行平臺, 目前廣西正在推進中國-東盟電子商務產業園、 綠地南寧空港電子商務產業園等電子商務總部基地的建設,今后電商產業發展將進一步提速。
近年來, 中國與東盟部分企業在電子商務網絡建設與應用的合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如2005年, 中國電信與柬埔寨郵電部、 越南萬方數據VNPT 公司、泰國CAT 公司等共同簽署了《GSM 信息高速公路規劃和建設諒解備忘錄》,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方面成果還不是很明顯, 合作空間還很大,必須共同協商修訂“信息高速公路”或網絡基礎設施的技術標準。 當前,中國與東盟各國應針對網絡技術標準不同的問題, 有計劃地組織國際對話與協商,邀請有關國際組織、網絡專家、廠商、企業共同研究, 聯合開發統一的國際技術標準或區域性的網絡技術標準[7]。 人才是發展和創新的基礎,要保證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必須加大對電子商務方面人才的培養。 電子商務學科所涵蓋專業范圍較廣,既需要工科方面的學科基礎,也需要管理、法律等方面相關的知識內容。 東盟各國高校在人才培養開發上要在以下三個方面著力:第一,應用型大學要開展與電子商務相應學科的建設,應聯合計算機、 經濟管理方面的專業師資共同建立具有長遠發展潛力的學科體系。 第二,高校與企業聯合開發培養人才,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聯合IT 企業共同建立實訓基地, 根據電子商務發展需求設置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學時與學分, 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第三,加強對電子商務領域的技術、營銷、市場、經營、管理、安全等相關問題研究,攻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共同推動電子商務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8],充分發揮自由貿易區推動本國經濟增長的優勢。
目前, 東盟各國中不同貨幣之間的匯率是在不斷變化的, 它直接影響著人們潛在的網上購買欲望及電子商務的發展。 最好解決辦法是將貨幣自動兌換軟件集成于電子商服務器中, 實現區域性的電子商務處理服務。 自貿區內的各國應重視網上支付問題,構建第三方支付系統是中國-東盟自貿區實現跨國電子支付的有效解決辦法。 目前,自貿區內活躍著中國阿里巴巴、 新加坡貿易網等多個有影響力的跨國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他們正在為中國與東盟的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發揮著重要作用。 以中國第三方支付系統——支付寶為例, 它正在開發的境外收單業務主要是為了解決國內企業和消費者在海外網站購物時面臨的資金瓶頸問題, 為海外購物網站和國內消費者之間直接進行買賣行為提供便利。 如果將第三方支付系統這種新業務用于解決中國-東盟自貿區電子支付問題, 自貿區電子商務的電子支付環境將會得到很大改善。 東盟各國應盡快建立電子商務認證中心(以下簡稱CA 中心),在區域范圍內成立一個既有權威性又具有獨立性的非政府性認證機構。通過法律授權政府相關機構對認證機構進行管理,規定成立認證機構必須具備的條件,法律上推定經認證機構核證的電子簽名的證據力,還可以通過市場培育,發展社會中介性認證服務機構[9]。
總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各國必須把握機遇,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加強互聯互通,推進貿易投資,培育電商平臺,在各國政府,各大、中、小企業的共同努力下, 構建適合自身發展的電子商務應用模式,共同打造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的環境,共同促進東盟各國的經濟增長。
[1] 張振佳.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法律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
[2] 梁海躍,陸弘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電子商務環境分析與對策[ J].東南亞縱橫, 2000,(12).
[3] 張高麗副總理在第十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上的致辭[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4 -09/16/c_1112506640.htm,2014 -09 -16.
[4] 邢莉.中國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 J].商場現代化,2007,(7).
[5] 吳凌嬌.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網上支付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J].農業網絡信息,2007,(12).
[6] 商務部副部長房愛卿在2014 中國—東盟電子商務峰會上的致辭[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i/201409/20140900732978.shtml,2014-09-07.
[7] 胡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電子商務合作構想[ J].改革與戰略,2004,(10).
[8] 劉電威.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及我國的應對策略研究[ J].經濟研究導刊,2012,(29).
[9] 薛興華.我國電子商務立法亟待解決的六大問題[ J].通信世界,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