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月
說起我與政協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思緒得拉回到2006年8月,那時我還在安平團縣委工作。“李月,有你的信”,同事隨手把一個大信封放在我的桌子上,“誰家的結婚請柬?這么大氣!”我一邊說一邊拆開看,“哦,我當上安平縣第八屆政協委員會委員了!”激動興奮的心情難以言表。
從那天起,我正式認識了政協,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政協委員,開始關注政協工作的相關知識,了解政協委員的權利與義務,也真實地體會到了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博大情懷。
受這種情感的驅使,我開始認真觀察社會,聆聽百姓熱點,歸納梳理成案,為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建言獻策。八年的委員經歷,我以滿腔熱忱參與政協工作,凡是政協舉辦的座談會、協商會、視察活動都積極參加,從不缺席。每年都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撰寫提案、增長才干,有的提案還被評為“優秀提案”,從而也促進了本職工作。2008年被評為“安平縣十大青年標兵”,2009年被授予“衡水市優秀青年工作者”“優秀團務工作者”稱號,這更增加了我對政協工作的一腔熱忱。
我與政協冥冥之中似乎有著不解之緣。2014年春,我從團縣委調到縣政協工作,并擔任提案委副主任的職務和文字工作。喜悅之余,更多的是來自內心的壓力,新的崗位,總覺得自己心中沉甸甸的。
提案作為人民政協的一項重要工作,它的重要程度更讓我心生敬畏。好在多少有點政協委員和提案工作者的基礎,好在有領導們的關心厚愛和悉心指點,讓我困有所解,慢慢地體會著回到溫暖的“娘家”的感覺。我暗下決心一定不能辜負領導和同事們的眾望,努力從一名優秀提案人成為一名優秀的提案工作者。在主席會議、常委會議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員少、任務重的情況下,我盡職盡責,從提升提案質量入手,多措并舉強化力度,積極探索辦理實效,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同時,我也從提案中汲取了很大的精神力量,增加了與廣大提案人的真誠友誼。可以說,我一直與提案、與廣大委員共同進步。
進縣政協一年多的時間,我在分管提案工作的同時,仍參與了政協基層基礎工作,如撰寫提案、組織和參與調研、撰寫專題文章、起草發言稿等。十年的政協委員經歷,通過提案的審查、辦理,讓我真正看到了政協為民服務的擔當精神。
有一件提案我至今記憶猶新,就是一位委員寫的百姓一直關注的上下班時間交通擁堵的老大難問題的《關于菜市場搬遷、解決公路擁堵的建議》。收到這件提案后,我及時與提案人進行了溝通,第一時間進行了審查、立案,提交主席會議研究,并列入政協重點調研課題。歷經一個月的調研,形成了建議案,提交到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不久,由政府征地、撥款和多方集資,住建局積極辦理,在王各莊建設了可容納180個攤位的農貿市場,徹底解決了該路段衛生差、秩序亂、出行難的問題。此時,我備感欣慰,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
最讓我自豪的還有2014年針對委員《打造文化名縣 發展旅游產業幾點建議》的提案。此提案縣委主要領導做了批示,由政協牽頭組織了關于我縣文化方面的大調研。歷時4個月的時間,我和文史委的同事們先后考察了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紀念館、絲網博物館、孫犁故居、博陵崔氏墓群,走訪了文廣新局、縣文聯、絲網研究會、紅色文化研究會等部門,并到沈陽棋盤山、東三省總督府遺址所在地、成都紅色記憶博覽園走訪座談、搜集整理史料,對特色文化資源進行了深入廣泛的調查和研究。因此,我對建置較早,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的安平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時,我們緊緊圍繞馳名的絲網產業、鮮活的革命老區、古老的歷史文化、獨特的民間文娛、傳統的飲食文化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并就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有可操作性的七條建議,形成了《整合特色資源 打造文化名縣》的調研報告,并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時任縣委書記姚幸福批示:“這是一份很有價值的調研報告,報告主題重大,內容簡要,脈絡清晰,符合安平的實際。要成立專門機構就安平特色文化產業形成和發展做出規劃,以對歷史、對當前、對未來發展、對先輩、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把安平文化名縣這篇文章做好,講好安平的事,推進富美安平建設。”領導的認可和支持給了我更多的鼓勵和信心,也為發展與傳承安平縣的文化產業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今年,縣委宣傳部結合我們的調研內容就安平文化整體規劃做出了詳細部署,并邀請我做文化資料方面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十年來,我從一名委員成為縣政協一名工作者,感慨良多,是政協培養著我、鍛煉了我,同時也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在2014年終考核時被全票評選為優秀干部。政協為我的人生添色彩,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倍加珍惜從事政協工作的每一天,為政協工作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