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衛華,李憲倫,李恩華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
舒衛華,李憲倫,李恩華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構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命題,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發散性思維并推進著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也是改革開放進入深化發展時期,推進自身話語體系適應新的歷史條件下創新發展之使然。要在研發和使用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過程中,提煉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來充實發展自身的理論體系,同時證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催生著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和哲學用語體系的發生和發展,并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觀念整合和整體構建。自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的轉化,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學社會科學觀念進步,推進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哲學觀深化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泛化”;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觀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的聯系是一對教育哲學的基本關系,反映了在哲學社會科學觀念創新的同時,也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發展和觀念體系的構建。說明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使用與研究,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的發散性思維并提煉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發展,并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和語用學研究,彰顯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的發展與深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泛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發展之使然。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1](P10)(為避免其作為貶義和歧義,故用引號標明)與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有著天然(即自然)的聯系。因為,諸多看似與思想政治教育不直接、不完全相關的社會生活哲學話語和用語本身,其實就包含了諸多人們社會生活中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解讀、回答并使用于大學生和社會大眾的教育話語,通過解讀和回答這些思想政治教育用語,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指導下,解答大學生和社會大眾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遇到迷茫、困惑時的哲學話語感悟乃至人生感悟,解析著思想政治教育觀點與社會生活現象之間的邏輯聯系,這一邏輯聯系就是自然的聯系,亦即哲學聯系和哲學關系。例如,在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時,運用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顆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2](可簡化為“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就是進行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時的哲學用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這時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就把看似泛化的,但卻與社會生活中密切相關的話語有機、有效、合情理的聯系起來。說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發展必須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發展實際緊密聯系,否則,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話語體系就會陷入自我封閉的不良循環,亦即自身的話語封閉導致自身學科被邊緣化。說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不充分、不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話語乃至學科建設始終做得還不夠大的歸因。揭示著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大自身的學科體系,必須實現其話語的“泛化”,從而使其走出校園,走向大眾化社會生活,進而說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發展之使然。
(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的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發展之使然,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發散性思維和哲學思維創新的體現。因為,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的發展,推進著思想政治教育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催生著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這一話語的“泛化”是“基于話語對應關系創新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構建”[3]的提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發展從其本質屬性發展的必然向其邊緣屬性和非常規屬性話語[4]發展的自然結果。亦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啟示下,由于思維的發散推進著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與社會生活對應關系話語的應用與發展,推進著思想政治教育發散性思維話語的“泛化”發生與發展,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發生與發展,成為一件自然的事件和教育話語應用實踐,提升著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實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引發的哲學社會科學觀念的創新[1](P11)。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或“泛化”的話語)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思維處于新的發生、發展點上,為適應改革開放新的歷史境遇下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教育時所必須,解釋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的發散性思維發展結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發展推進自身觀念創新的體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的發展與創新,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發散性思維發展,這一發散性思維發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泛化”的基本來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創新的結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推進著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的發散性思維發展,在催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及其發展的同時,也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發展。因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廣泛使用的“泛化”話語,大多為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生活中對應關系的哲學話語和教育哲學用語,這些哲學用語有的是形象比喻話語,有的是使人聯想的哲學話語,有的則是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系的對應關系話語,有些還是超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特有專業術語的、邊緣屬性話語和非常規屬性的哲學話語。例如,改革開放后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經濟社會制度,有關市場經濟的話語就是改革開放前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時代的“泛化”話語。而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有機結合起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時的哲學用語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用語,亦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哲學用語。正是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新生事物和由此引發的話語創新,也就出現了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類似“三資企業”等“泛化”的新話語,從而也就出現了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就是“共產黨與資本家結婚(聯姻)”的社會政治生活哲學用語。揭示著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與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有著密切聯系的同時,兩者話語之間有著大量的、基本關系乃至對應關系的存在,這一存在又充分地說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發展,這一發展是由事物的哲學發展和生活哲學的發展所決定。提示著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發展之使然的同時,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泛化”的話語又催生并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發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客觀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客觀存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客觀存在。因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處于進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和繼續擴大開放新的歷史境遇下所必須。這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站在國家(執政黨和政府)改革發展的戰略層面和戰略哲學的高度上認識和思考教育的有效性問題,就必須思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深化改革促發展為基本要務的前提下,推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由“四位一體”建設向“五位一體”建設和提高執政黨科學化水平能力建設的觀念轉變。這一觀念轉變在催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泛化”的同時,又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在觀念和事實上的發展,并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轉向,這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通過其話語的“泛化”實現其話語轉向,而這一話語轉向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推進其哲學用語體系構建進程的客觀存在,這一存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存在。說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啟示的結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客觀存在的提示,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催生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從必然到自覺的結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觀念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發展的同時,又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構建,這一構建首先是哲學用語體系的觀念構建,唯有在實現并完成觀念體系構建基礎上的觀念轉變,才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基本和整體構建。因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適應和實現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形勢與政策教育發展的話語“泛化”和話語自覺轉化,這時大量的話語自覺轉化和“泛化”的話語觀點群,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的哲學話語理論基礎。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構建,必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常規屬性思維向非常規屬性的哲學思維轉變,這一轉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的觀念轉變。完成這一觀念轉變,就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觀念構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觀點群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的轉變,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常規思維向思想政治教育非常規的哲學思維轉變實現的。進而說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最終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觀念構建。
(三)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是催生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的哲學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是催生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的哲學過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催生并推進著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的必然到自覺的哲學過程。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通過觀念的轉變并完成其話語的轉向,就可成為哲學思維啟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的觀念轉變,就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觀念構建基礎上的哲學用語體系構建過程,這一過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催生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的必然到自覺的哲學過程。這一過程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現象,是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教育情境和應景所必須,根本依據是國家改革發展戰略的出臺和實施,結果是國家發展戰略哲學思維催生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的發展,同時推進著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理論構建到教育實踐的實施過程。因此,這一過程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構建,是從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發展和哲學用語體系構建是一個必然過程,無數個“泛化”話語向哲學用語轉化的必然性積累,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的自然到自覺的過程,這一過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催生并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的哲學過程。
(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屬性話語與話語“泛化”的哲學關系研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屬性話語“泛化”研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屬性話語與話語“泛化”的哲學關系研究。因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泛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發展之使然,說明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既由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的思維發展所決定,而“泛化”的話語則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教育實踐的基本來源。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具有常規屬性、邊緣屬性和非常規(乃至跨學科理論)屬性的特性[4](三種特征屬性的話語統稱為屬性話語)。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屬性話語特別是邊緣屬性話語和非常規(乃至超常規)屬性話語與其話語的“泛化”有著必然的聯系和哲學的基本關系,這一聯系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屬性話語與“泛化”話語的哲學基本關系。進而說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屬性話語與話語“泛化”的哲學關系研究,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屬性話語和話語的“泛化”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發展和哲學用語體系的構建。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屬性話語與話語‘泛化’的哲學關系研究,完成并不斷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5](P10)和語用學(語言運用學)提示。因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屬性話語“泛化”研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必須進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屬性話語與話語“泛化”的哲學關系研究。
(二)探尋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有效應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研究,其最終目的是為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并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服務的。說明探尋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有效應用,從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成為立論的基本要素,也是立論的題中應有之意。這就提示著要在推進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體系構建進程中推進并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發展,必須積極探尋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有效應用和哲學用語發展路徑,在探尋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有效應用過程中,找到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的基本聯系和哲學對應關系,從而歸納出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并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話語的實效性服務。同時,在探尋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有效應用和提煉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過程中,推進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哲學用語理論指導話語應用實踐,話語應用實踐支撐哲學用語發展和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的進程。因此,探尋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有效應用,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眾化教育實踐中,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感召下人民大眾社會生活的勞動、工作和茶余飯后的交談中,從快速傳播的大眾化網絡經典話語中,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作品和典故成語中,從黨和政府的文件、文獻及其領導人在各種場合的講話、報告、文選、著作中,去探尋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有效應用,從而推進并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推進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深化發展。鑒于思想政治教育(即說事教育的主體)和有關領導干部說事時出現的“對新社會群體說不上去,對困難群體說不下去,對大學生群體說不進去,對離退休群體說了被頂回去”[6]的四種“話語困境”和一時缺乏思想理論準備而說不出去的“失語”狀態,提示著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泛化”研究,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的發展,不斷完善涵蓋上述四種群體教育說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的構建,是克服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話語困境”和“失語”狀態,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說事效果的有效方法和路徑。說明認識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泛化”,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話語自覺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的必然轉化,建立面對四種群體教育說事的發散性哲學思維,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廣大領導干部“學哲學、用哲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命題。
因此,要在進一步加強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的基礎上,加強全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應用和研究,在學哲學的過程中用哲學,在用哲學過程中感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論,真正做到學好哲學,用好哲學,從而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和語用學進程中,不斷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構建,推進中國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深化發展。
[1]李憲倫.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文集[M].沈陽:吉林人民出版社,2015.
[2]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05-05.
[3]張燕,李憲倫.基于話語對應關系創新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2).
[4]李憲倫,等.論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邏輯常規屬性、邊緣屬性與哲學思維構建[J].廣西社會科學,2009,(7).
[5]李憲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語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
[6]金秋文.終結“念稿時代”[J].領導文萃,2008,(1).
[責任編輯:胡彩芬]
舒衛華,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重慶合川401520;李憲倫,廣西科技大學教授兼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黨委代理書記,副院長,法學碩士,廣西柳州545006;李恩華,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學生處副處長,講師,重慶合川401520
D 64
A
1004-4434(2015)12-0177-04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哲學用語體系構建研究”(15XKS005);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用語體系研究”(15SKS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