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李江華 王帥 李文(.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南昌 3300;.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00088)
?
人體上下肢與軀干肌肉的相關性研究①
陳偉1李江華1王帥1李文2
(1.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江西南昌330022;2.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088)
摘 要:目的:探討人體肢體形態與軀干、肢體形態之間肌肉的關聯,為發展核心力量作參考。方法:采用X-SCAN PLUS人體成分分析儀對1240名學生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軀干的去脂軟體重進行測試,同時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結論:一、右手肌肉最發達,但與其他部位相關性不高;二、除右手外,其他部位的肌肉相關明顯,特別是左側肢體與軀干肌肉,相關程度很高;三、左腿肌肉發達于右腿。
關鍵詞:肢體形態軀干肌肉相關性
人體核心力量在人類的生產勞動、體育運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體育科研中也有著重要的位置。肌肉是去脂軟體重的主要組成部分,軀干肌肉是核心力量的基礎,肢體肌肉也至關重要。本文選取上、下肢和軀干肌肉五個指標,通過對1240名大學生實際測量數據進行相關性和T檢驗分析,旨在明確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并分析其原因,為人體核心力量發展和體育科學運動提供一定參考。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實驗對象是江西師范大學1240名普通男大學生,年齡為19.7±0.92周歲,身高為171.94±7.41cm,體重為61.86±9.74kg,身體健康。
1.2研究方法
(1)上、下肢和軀干肌肉測試。采用韓國Biospace公司生產的Inbody3.0人體體成分分析儀進行測試。測試指標包括:體重、脂肪重量、去脂軟體重、體脂百分比等。本研究采用去脂軟體重指標說明肢體肌肉,因為肌肉是去脂軟體重的主要組成部分。
(2)數理統計法。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所有數據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相關參數指標比較選用相關分析和T檢驗進行統計處理。1>相關系數>0,越接近1相關程度越高;顯著性水平為P<0.05,非常顯著性水平為P<0.01。
表1 上下肢與軀干肌肉相關性
表2 同側肢體肌肉間的相關性
表3 異側交叉肢體肌肉間相關性
2.1上下肢與軀干肌肉相關系數比較結果
如表1所示,左側肢體肌肉與軀干肌肉的相關系數最高,分別為0.879、0.893;其次為右下肢肌肉0.512,但右上肢為0.304,與軀干肌肉相關性不高。
2.2同側肢體肌肉間的相關系數比較結果
如表2所示左上肢與左下肢肌肉的相關系數是0.934,相關程度很高;右上肢與右下肢肌肉的相關系數是0.186,相關程度不高。
2.3異側交叉肢體肌肉間相關系數比較結果
如表3所示,上、下肢與軀干肌肉的相關系數比較中,左上、下肢相關系數分別為0.879和0.893,右上、下肢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04和0.512。左上、下肢高于右上、下肢;左上肢與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肌肉相關系數比較中,左上肢與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相關系數分別為0.934、0.357、0.517。左上肢與左下肢的相關系數最高,其次是右下肢,與右上肢的相關系數最低;左下肢與右上肢、右下肢肌肉相關系數比較中,左下肢與左上肢、右上肢、右下肢相關系數分別為0.934、0.326、0.526。左下肢與左上肢的相關系數最高,其次是右下肢,與右上肢的相關系數最低;右下肢與左下肢、左上肢、右上肢肌肉相關系數比較中,右下肢與左下肢、左上肢、右上肢相關系數分別為0.526、0.517、0.186。右下肢與左上、下肢的相關系數接近,相關程度高,但是與右上肢的相關系數低,相關程度不高;右上肢與左下肢、左上肢、右下肢肌肉相關系數比較中,右上肢與左下肢、左上肢、右下肢相關系數分別為0.326、0.357、0.186。右上肢與三者的相關系數都很低,相關程度都不高。
2.4異側同肢體肌肉大小的比較結果
如表4所示左上肢與右上肢肌肉的肌肉大小比較中,左上肢的均值小于右上肢,分別為3.7±0.37、3.74±1.22;左下肢與右下肢肌肉的肌肉大小比較中,左下肢的均值大于右下肢,分別為9.18±0.96、9.11±1.65。兩組方差齊性,P值都大于0.05差異不顯著。
表4 異側同肢體肌肉大小的比較
3.1上下肢與軀干肌肉的關系
如表1所示,左上肢、左下肢、右下肢與軀干肌肉相關程度高,而右上肢與軀干肌肉相關程度不高。這可能因為右手是我們的慣用手,肌肉骨骼等相對更發達,與其他三者不是協調發展,另外三者發展相對均衡。
3.2同側肢體肌肉間的關系
如表2所示,左上肢與左下肢肌肉的相關程度高,而右上肢與右下肢肌肉相關程度不高。這可能因為左側肢體一般是我們人體的弱側,在我們平時的生活、運動中較能保持一致協調,人體生長發育,核心力量的增強過程中也能均衡增長,所以相關程度高;而右側,特別是右手,一般是我們的慣用肢體,二者發展不均衡,所以相關程度不高。
3.3異側交叉肢體肌肉間的關系
如表3所示,左上、下肢肌肉都與右下肢肌肉相關程度高,但與右上肢肌肉相關程度低。這可能因為左上、下肢與右下肢都不是人體的慣用肢體,發展均衡;而右上肢是我們慣用肢體,肌肉骨骼相對更發達,與另外三者發展不均衡。所以,肌肉出現差異。
3.4異側同肢體肌肉大小的比較
如表4所示,左上肢與右上肢肌肉的肌肉大小比較中,左上肢的均值小于右上肢;左下肢與右下肢肌肉大小比較中,左下肢的均值大于右下肢。即右手肌肉比左手肌肉更發達,左腿肌肉比右腿肌肉更發達。這可能因為右手是人體的慣用手,骨骼肌肉相對較發達,左腿又是右手的協調肢體,所以相對的要發達于右腿。
研究選擇上、下肢和軀干肌肉五個指標,通過對1240名大學生實際測量數據進行相關性和T檢驗分析,得到以下結論:一、右手肌肉最發達,但與其他部位相關性不高,右上肢是我們的慣用肢體,肌肉骨骼等相對較發達,與其他部位發展不均衡,肌肉出現差異;二、除右手外,其他部位的肌肉相關明顯,特別是左側肢體與軀干肌肉,相關程度很高,左側肢體一般是人體的弱側,在我們平時的生活、運動中較能保持一致協調,人體生長發育,核心力量的增強過程中也能均衡增長;三、左腿肌肉要發達于右腿,右手是人體的慣用手,骨骼肌肉相對較發達,左腿又是右手的協調肢體,所以相對的要發達于右腿。
所以我們在發展核心力量時,特別是青少年在生長發育階段,一定要注意身體形態的協調發展;在體育訓練時,要注意肌肉之間的協調訓練,加強弱側肌肉的練習;在核心肌力的測量中,應注意慣用肢體的影響。此外,有些人左側為慣用肢體(左撇子),肢體相關性可能會相反,對此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于岱峰,鐘亞平,于亞光.基于數據挖掘技術在人體肌肉力量數據分析中的應用—以人體握力肌肉力量測試數據研究為例[J].體育科學,2010 (2):70-74.
[2]彭志偉.簡易肌肉力量指標監測力量素質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
[3]安寧,賈莉莉.肌肉力量的測量方法[J].運動,2012(3):28-29.
[4]張海平.肌肉形態特征與肌肉力量相關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3(1):44-46.
合的物質能量代謝的機能指標。在運動訓練過程中,負荷安排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訓練的效果。血睪酮和皮質醇是監測運動訓練負荷強度的一個較為科學的指標,體育工作者應該根據其變化特點合理地安排訓練,制定訓練計劃,使運動員機體處于最佳狀態,提高運動成績,預防運動過度。
作者簡介:陳偉(1990—),江西贛州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
基金項目:①江西省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YC2014-S170)。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5(a)-0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