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騰騰
(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聊城 252059)
注重健康、追求完美的生活方式已成為現代都市人追求的目標,健康投資、健康消費已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作為中心人物的拉丁舞教練員,他們是引導人們進入體育健身領域的帶頭人,他們將如何引導身后這一群熱情的健身舞者,他們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高低成為我們關注的問題。該文通過對聊城市拉丁舞教學現狀的調查,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對策,對提高教練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
該文以聊城市健身俱樂部拉丁舞教練員、拉丁舞學習會員共73人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閱讀大量有關拉丁舞在俱樂部的教學方法等文獻資料,以及多個數據庫,收集相關方面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為本研究內容提供理論上的依據和方法上的指導。
1.2.2 訪談法
走訪了聊城市三大健身俱樂部的專家及任課老師和拉丁舞學習者,為本文提供一手資料。
1.2.3 數理統計法
將問卷調查結果輸入到Excel 2003進行百分比的計算,并繪制數據圖提供直觀的數據顯示。
表1 教練從事專業體育教學工作一覽(N=23)
表2 教練的學歷一覽(N=23)
2.1.1 健身俱樂部教練從事專業體育教學工作情況和文化程度的調查分析
調查顯示,有17人是從事專業體育教學工作,或曾經從事過專業體育教學工作,占總人數的73.9%,無從事過專業體育教學工作的有6人占26.1%(見表1)。以此可見,聊城市健身俱樂部拉丁舞教練員大多數從事或曾經從事專業的體育教學工作。
被調查者中大都受過高等教育,其中本科學歷的有15人占65.2%,??茖W歷的有6人占26.1%,中等學歷的有2人占8.6%(如表2)。由此可見,聊城市拉丁舞教練隊伍的整體文化素質較高。
2.2.1 健身俱樂部拉丁學員選擇舞種情況
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拉丁舞的五種舞種中,恰恰舞是最受學員愛的舞種,也是首選對象,因為恰恰的特點在于動靜結合,截止感強,不能像倫巴那樣過于柔軟和連續。其音樂風格鏗鏘有力,風趣活潑。在學員選擇學習中占40%?!袄≈辍钡膫惏臀璧娘L格和動律特點,可以歸納為穩中擺、柔中韌、快合慢。俏皮可愛的牛仔和倫巴分別占學員選擇學習的14%和16%。
2.2.2 拉丁舞學員對新穎教學方法了解情況
表3 拉丁學員選擇舞種情況一覽(N=50)
表4 對新穎教學方法了解一覽(N=50)
俱樂部拉丁舞教學方法是指在拉丁舞教學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拉丁舞指導員所采用的措施和方法。教學方法是根據教學內容、任務與學員的特點來選用的。所以說拉丁舞教學方法的使用合理與否是拉丁舞指導員能否完成教學任務、學員能否掌握動作技術和技能的前提保證。從表4中可以看出,40%的人了解線性漸進教學方法,22%的人了解遞加循環教學方法,18%的人了解層層變換教學方法14%的人了解過渡動作教學方法,6%的人了解金字塔教學方法。由此可見,學員對新穎的教學方法了解很單一,說明平時授課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很單調,沒有嘗試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去教授課程,需要開展混合模式授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1)聊城市健身俱樂部從事拉丁舞教練工作的有一半以上是兼職。他們當中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具備相關的體育健身知識。
(2)健身俱樂部對拉丁舞教練員技能培訓的重視的不容樂觀。在俱樂部任教的教練將近有一半未取得相應的健身指導員證書。
(1)各健身俱樂部要加強拉丁舞教練員的技能培訓,加大資金投入,鼓勵教練員參加各種形式的拉丁舞交流大會,不斷增強授課技能及授課經驗。
(2)作為一名俱樂部的教練,應該擁有一個正規的健身指導員證。擁有指導員證書的都是經過正規學習的健身教練員,這樣在教學中就更加正規,使健身俱樂部在教學上也更加專業。
(3)拉丁教練員應該充分調動學員學習拉丁舞五種舞種的積極性,讓他們全面了解并體驗不同舞種帶來的不同樂趣和意義,使學員不要產生選擇盲從性,要學會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1]韓春英.對烏魯木齊市健身俱樂部和健美操指導員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3(3):20-25.
[2]王洪.健美操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3(1)::32-48.
[3]孟憲君.大眾流行健身項目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5):18-59.
[4]鄭傳峰.健美操俱樂部教學探討[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36(7):28-39.
[5]航靜.濟南市健身俱樂部會員參加健美操鍛煉的目的研究[J].山東體育技,2006,28(10):73-75.
[6]司麗艷,李峰.宿州市埇橋區健身房拉丁舞課程開展現狀的研究[J].內江科技,2010,36(5):52-68.
[7]陳自旺.我國高校體育院系體育舞蹈課開展的現狀與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8(2):15-23.
[8]羅筱.淺談西安市小型俱樂部拉丁舞的教學發展狀況[J].科技信息,2011,36(21):38-45.
[9]盧鋒.現代人生活方式與體育運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8,28(4):40-55.
[10]李衛平,歸明,任保國.山東省群眾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1,25(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