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俊一 于泉海 李正(沈陽體育學院 遼寧沈陽 110102)
?
結合球間歇訓練法提高青年足球運動員無氧耐力水平的實驗研究
車俊一于泉海李正
(沈陽體育學院遼寧沈陽110102)
摘 要:現代足球比賽表現出的高速度、高對抗特點,決定了對足球運動員的體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肌肉無氧耐力水平是足球運動員體能的決定性限制因素之一。間歇訓練是提高運動員無氧耐力水平的主要訓練方法。該文以陜西浐灞足球俱樂部18名青年足球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采用實驗法、文獻資料法和數據統計法,對結合球間歇訓練法與傳統訓練法做訓練實踐對比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結合球間歇訓練法對提高運動員無氧耐力水平和足球技能水平明顯高于傳統訓練方法,訓練效果顯著;前鋒和前衛(wèi)隊員的提高幅度高于后衛(wèi)隊員。
關鍵詞:青年足球運動員無氧耐力研究
足球運動屬于有氧和無氧混合供能為主的體育項目,運動中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無氧代謝功能。為了適應快節(jié)奏和高對抗的比賽強度,提高足球運動員無氧耐力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青年足球運動員是發(fā)展耐力素質、力量素質以及完善足球技能的最佳時期,并且更容易激發(fā)運動員的比賽動機。所以,足球發(fā)達國家普遍采用此方法來提高年輕球員的無氧耐力水平,同時達到完善專項技能的目的。有關結合球間歇訓練法提高球員身體機能水平、專項技術水平的影響,對不同位置球員影響差異程度,對訓練效果影響程度的研究還很少,該文將以此作為研究的重點。
1.1研究對象
陜西中新浐灞足球俱樂部預備隊1989年1月1日~12月31日之間出生的18名運動員作為選取研究對象,將實驗對象按照統計學隨機選擇的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9名運動員,前鋒、前衛(wèi)、后衛(wèi)每組各3名隊員。
1.2實驗時間和地點
實驗時間為2008年11月17日~2009年2月1日。實驗地點在廣東省中山市體育場。
1.3研究方法
1.3.1文獻資料法
在沈陽體育學院圖書館、中國期刊網上運用計算機和人工檢索查閱有關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方面的文獻資料和研究成果,并對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為該文的研究奠定了大量豐富詳實的理論基礎。
1.3.2數據統計法
所有數據的統計處理均用SPSS(r)13.0(Chicago,IL,USA)for windows system軟件包完成,實驗前后及兩組間的比較用t檢驗。
1.3.3實驗法
將研究對象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研究。
1.4實驗設計
1.4.1測試內容的確定
(1)無氧耐力水平測試方法:采用20 m折返跑運球射門。
(2)足球技術水平測試方法:采用20 m運球射門。
1.4.2實驗步驟
(1)實驗前測:實驗前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的各項指標的數據進行處理。包括專項技術水平測試成績(時間)和無氧耐力水平測試數值(血乳酸值)。
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兩組隊員進行無氧耐力水平測試數據進行差異性檢驗(表1),測試時間的檢驗結果為P=0.184(>0.05),測試后的血乳酸檢驗結果為P=0.746(>0.05),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隊員在折返跑速度及血乳酸數值上并無明顯差異,兩組隊員的無氧耐力水平相同。
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隊員的專項技術水平測試成績進行差異性檢驗,檢驗結果為P=0.193(>0.05),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隊員技術能力沒有明顯差異。
(2)實驗訓練過程。
a.對照組運動員訓練方案:主要采用的是反復短時間歇訓練和反復短時或中時間歇性訓練,練習過程中主要采用無球練習。
訓練目標:速度耐力;強度:95%~100%;訓練方法:重復性訓練;訓練形式:往返跑或沖刺跑;訓練量:600~1200米;持續(xù)運動時間:8〞~30〞;重復次數:3~5次;組數:2~4組;組間間歇:8′~10′。
b.實驗組運動員訓練方案:隊員從起點做全力沖刺帶球,按照教練員設定的指定路線運行,沖刺跑的過程中要完成快速運球、過桿、變向跑以及射門等一系列的足球專項的技術練習。隊員每完成一次射門,運球全速沖刺跑動的距離大約為90 m(完成時間為16 s以內),每名隊員在完成射門之后要快速跑動到下一個起點,繼續(xù)持球做全力沖刺帶球射門。隊員每完成4次射門為一個循環(huán),每次循環(huán)的跑動距離大約為400 m(完成時間設定在110 s);進行3個循環(huán)的練習,因此每名運動員總的跑動距離大約為1200 m,每個循環(huán)的間歇時間為8min。
(3)實驗后測:實驗后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的各項指標的數據進行處理。包括專項技術水平測試成績(時間)和基礎耐力水平(血乳酸值)。
表1 訓練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見線折返跑成績及血乳酸值測試結果(±sd)n= 18
2.1結合球間歇訓練法對運動員無氧耐力水平的影響分析
實驗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無氧耐力測試成績進行的差異性檢驗。實驗組隊員通過結合球間歇訓練之后,血乳酸值變化明顯,下降幅度較大,由此反映出結合球間歇訓練法對提高運動員無氧耐
2.2結合球間歇訓練法對運動員專項技術水平的影響分析
實驗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專項技術成績進行的差異性檢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實驗組隊員所采用的結合球間歇訓練法能更好的發(fā)展運動員的專項肌群,并且此種訓練方法更接近于比賽場景,所以更能提高運動員的專項技術的實用性和實戰(zhàn)性。由此可以看出,結合球的間歇訓練法不但能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無氧耐力水平,同時也能提高專項技術水平,訓練效果明顯好于傳統訓練方法。
2.3結合球間歇訓練法對不同位置球員無氧耐力水平的影響分析
表1數據顯示,實驗后兩組各位置隊員折返跑成績都有提高,但均沒有顯著差異。實驗組后衛(wèi)和前鋒隊員血乳酸值在實驗前后具有顯著性差異,P=0.032(<0.05)和P=0.001(<0.05)。而對照組前鋒隊員實驗前后血乳酸值具有顯著性差異,P=0.02(<0.05),其他位置隊員均無顯著性差異。同時,對實驗后兩組指標進行組間對比,發(fā)現兩組間前鋒隊員血乳酸值出現顯著性差異,P=0.016(<0.05)。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此種訓練方法能更有效地提高前鋒和后衛(wèi)隊員的無氧耐力水平,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技術實用性。由此證明結合球間歇訓練法更適用于前鋒和后衛(wèi)隊員的體能訓練,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前鋒和后衛(wèi)隊員的專項耐力素質和專項技能水平。
(1)結合球間歇訓練法能有效地提高足球運動員無氧耐力水平及專項耐力素質。它與傳統訓練方法相比,提高幅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訓練效果明顯好于傳統訓練方法,是足球運動員專項耐力訓練最有效的訓練方法。
(2)結合球間歇訓練法在發(fā)展足球運動員專項耐力素質的同時,還可以很好的提高專項技術水平及專項技術能力,與傳統訓練方法相比存在顯著的差異性,訓練效果要明顯好于傳統訓練方法。
(3)結合球間歇訓練法針對各個位置球員表現出無氧耐力水平提高幅度的不一致性,前鋒與后衛(wèi)隊員無氧耐力水平提高幅度明顯,前衛(wèi)隊員提高不明顯。并且同時可以提高球員的專項技術水平。此種方法更適合于前鋒和后衛(wèi)隊員的專項耐力訓練。
參考文獻
[1]劉丹.足球體能訓練-高水平足球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證[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2]馮連世,馮美云,馮煒權.運動訓練的生理生化監(jiān)控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3]肖國強.運動能量代謝—關于有氧和無氧訓練的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4)05(a)-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