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連堃 戚俊娣(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體育部 山東威海 264209)
基于MOOC理念的大學體育CREAM教學模式實證研究①
賈連堃戚俊娣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體育部山東威海264209)
摘 要:基于MOOC理念的大學體育CREAM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課前、課中、課后形成立體的教學模式,翻轉以往“教什么,學什么”教師牽著走的教學理念,取而代之的是“學什么,教什么”,同時CREAM學習方法運用中強調了學生的自我規劃、自我控制、自我動力、自我反思、自我創造能力,最終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綜合能力,最大化地尊重學生的興趣取向,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該文采用教學實驗、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就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結果顯示:26周的實驗研究反映出學生對待體育課和參加體育鍛煉的態度表現出積極的變化,體育課堂情境興趣、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比傳統教學模式也有很明顯提升,同時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對即將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發揮不可低估的作用,也為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MOOC大學體育CREAM教學模式翻轉式教學
①基金項目: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級基金項目 ITLA10002101。
戚俊娣(1969—),女,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
為了遏制大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下滑的趨勢,教育部最新規定: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低于50分者不能畢業[1],而我國高校為此也做著各種嘗試,特別是對體育教學模式革命的腳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但一直沒有重大突破。當我們面對體育課堂的沉悶氣氛與課外運動紅火場面的落差時,對校內外體育俱樂部激情四射的鍛煉場景進行對比分析,我們不得不反思體育課堂面臨的問題。相對于體育課堂,俱樂部、運動場那些吸引學生的地方有一個共同特點,自由、激情、興趣和成就感。這些恰恰和體育課相悖,自由對應著放羊,激情對應著調皮,枯燥的技術學習哪來的興趣,為了應付考試,成就感只能另當別論了。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并不是對體育運動沒有興趣,而是對教學內容和方法興趣不高,導致整個課堂情緒低落,學習效果不高。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反復教學實驗研究發現,圍繞“教什么”和“課堂布置”展開教學研究的論述較多[2],目前所形成的教改成果依然無法控制一些消極和脆弱的個體,存在著教學方法單調、老套,組織形式千篇一律等問題[3],課程整體的任務布局不能夠很好的滿足個體需求,未能完全擺脫大鍋飯的傳統,呈現出“教什么,學什么”的課程常態,改革效果不明顯或持續時間不長,不能夠達到理想的課堂狀態,不適宜廣泛推廣。那么,如何逆向思維,打破傳統,把這些積極的元素通過翻轉式教學模式融入到體育課當中,提高教學質量,成為我們思考和解決的關鍵問題。
體育和其它學科有所不同,它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邏輯性和連續性并不強,在具備起碼的跑、跳等身體機能的前提下,完全可以通過感興趣的內容入手,最后達到全面掌握的目的。因此,要切實改變目前現狀,新課程理念應該調整為“學什么,教什么”,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真正實現由“教什么,學什么”到“學什么,教什么”的翻轉式教學[4]。2012年最為流行翻轉課堂的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assive(大規模的)、Open(開放的) 、Online(在線的)、Course(課程)四個詞的縮寫,即MOOC[5],已在部分院校推廣。在翻轉式教學中,教師從傳授者變為指導者和促進者,MOOC承擔起傳授的責任,學生翻轉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個性化協作式的學習環境,并能夠根據學科特點、學生特征和先進的教學理念進行課堂活動的創新設計。那如何把MOOC納入到體育課堂不失為體育教學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其主導思想是教師需課前做到引導查找與學習、課中做到輔助教與學、課后做到互助督促參與鍛煉和養成運動習慣,它的主要特點在于“規模大”、“在線”、“開放”,學生可隨時隨地取材與學習。體育課的教學目標不能拘泥于一堂課,而要與時俱進,讓學生“學會——愛學——會學”,所以課堂教學結構設計要合理高效。結合體育課自身特點,為了有效的改善學生學習需要老師推著走的不利局面,再把CREAM這種新的學習方法引入體育課教學,會大大改善體育課教學效果。所謂CREAM教學法,即Creative(創造力)、reflection(反思)、effective(有效)、Active(積極)、Motivated(動力)的縮寫,它強調學生的自我規劃、自我控制、自我動力、自我反思、自我創造[6]。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方法中走出來,創新教學方法,鼓勵主動學習,需要利用課堂分數來控制學生,防止相互抄襲,直接影響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教師自身需正確引導和激發學生CREAM學習方法[7]所涵蓋各種能力的掌握,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基于MOOC理念的大學體育CREAM教學模式(見圖1),激活了“自由、激情、情趣和成就感”這些重要元素,這只能是體育課堂革命的開始,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可以完全自由的選擇感興趣和富于激情的學習內容,利用網絡這一資源來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共享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能夠隨時隨地參考學習。大學體育課是學校體育教育最后階段,學生踏入社會將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鍛煉的時間、地點、項目都會隨之發生變化,缺少對鍛煉要求的監控,興趣、方法和能力就成為今后終身體育鍛煉的主要推動力。因此,我們把這種新的CREAM學習方法貫穿于大學體育課堂,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反思能力、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之養成參加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2.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2012、2013級籃球和排球選項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并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其中,實驗班人數總計126人,男子96人和女子30人;對照班人數總計123人,男子91人和女子32人。采用同樣教學內容上課兩周后進行了身體素質測試,結果顯示兩組學生的測試結果和身體素質水平沒有明顯差異性。
2.2研究方法
2.2.1問卷調查法
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就體育情境興趣PESIS的問卷與選課目的等相關內容進行問卷調查。
2.2.2測試法
圖1 基于MOOC理念的大學體育CREAM教學模式結構圖
表1 新型模式教學方案表
(1)測試程序。
實驗班采用基于MOOC理念的大學體育CREAM教學模式,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實驗周期為26周,對所有實驗對象身體素質測試前,均采用7~10 min中強度的準備活動(慢跑),以及3~5 min的伸展練習。測試在任課教師、課題組專門測試人員監督、操作下完成。1000 m測一次,其余每個測試均完成3次,并記錄最好成績(精確到1.0 cm或0.1 s);技術測試以期末成績為標準進行對比;實驗班與對照班全部學生認真填寫自設問卷和《體育情境興趣量表》[8]。
(2)測試內容。
①身體素質測試:男1000 m、引體向上、立定跳遠;女800 m、仰臥起坐、立定跳遠。
②體育情境興趣量表:新穎性、挑戰性、注意力、探索性、愉悅感。
③CREAM學習能力表:自我規劃、自我控制、自我動力、自我反思、自我創造。
④技術測試:籃球的一分鐘投籃、三步上籃、全場八字運球上籃,排球的發球、墊球。
2.2.3實驗法
(1)實驗方案。
抽取籃球班和排球班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教學實驗時間26周,每周1次,每次90分鐘的體育課。實驗班采用MOOC理念的大學體育CREAM教學模式,對照班則按照傳統教學模式。
(2)新型模式教學方案,如表1所示。
3.1結論
(1)通過MOOC網絡資源,在課前學生進行自我規劃、設計目標和內容,在課中對自己設計的目標和內容進行積極有效的練習,在課后對比網絡資源教學,評價反思自己的完成情況并進行自我評價。其對體育課教學的沖擊表現在開闊更廣闊的視野、提供更靈活的學習方式、促進教學競爭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收獲體育課堂帶來喜悅的同時增加了運動的動力,最大化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基于MOOC理念的大學體育CREAM教學模式深受學生喜愛,在課堂情景興趣上表現出總體興趣很高。
(2)通過翻轉式教學把“學什么,教什么”理念貫穿始終,改變傳統的課堂上傳授,課后練習的傳統模式,老師在課堂上更加主動作為,做好指導、啟發和組織工作,提高課堂效率,以組為單位,強調學生之間的協作、討論,體委和小組長做好輔助工作。體育課堂上大膽實踐“大跨度”、“多維度” 的CREAM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在自我動力、自我控制、自我反思、自我規劃、自我創造等能力方面均比傳統教學模式有大幅提升,非常有效地改善學生學習需要老師推著走的不利局面,使得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創新能力大幅提高。
3.2建議
(1)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目的都是希望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基于MOOC理念的大學體育CREAM教學模式深受學生喜愛,在課堂情景興趣上表現出總體興趣高漲,改變了學生上體育課的態度,積極主動的加入鍛煉的隊伍中,但應注意持久性,通過一些手段與方法維持和鼓勵學生在探索中學習。
(2)教學的設計是一項對教師信息素養的挑戰,網絡環境下我們的教師是否能夠適應,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教師的信息化水平需要迅速提高,教學理念需要迅速轉變,教育的管理模式需要適應未來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除了對學生喜歡的技戰術給予正確的指導,對體能訓練給予科學合理的引導,還應該具有較全面的知識結構,能夠及時準確回答學生所提出和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
參考文獻
[1]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3273/201407.
[2]齊豐安.大學體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 (29):65-66.
[3]霍軍.體育教學方法實施及創新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84-90.
[4]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0):59-64.
[5] http://mooc.guokr.com/opinion/420030/.
[6]徐明,龍軍.基于MOOC理念的網絡信息安全系列課程教學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9):16-19.
[7] Stella Cottrell.The Study Skills Handbook [J].Macmillan Published,2008.
[8]葛耀君.體育情境興趣量表(PESIS)中文修訂版的信度與效度驗證及其應用的實證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
作者簡介:賈連堃(1980—),男,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b)-0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