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順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當代新聞采訪技巧探析
何興順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拓寬了廣大人民群眾獲取海量新聞資訊的途徑,但作為實現這一途徑的關鍵,新聞記者肩負著傳播事實的責任,然而當前的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活動時卻存在著一些漏洞。文章從新聞采訪活動的特點出發,講述了現階段新聞采訪過程中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進。
新聞采訪技巧;記者;被采訪者
新聞采訪工作是一項新聞實踐活動,它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新聞記者職業特點的集中體現,同時,它也反映著新聞記者的基本功。所謂新聞采訪技巧,是新聞記者在諸多的采訪活動中運用不同種訪問方法達到采訪效果的優秀經驗結晶。良好的新聞采訪技巧是一扇打開受訪者心靈的大門,同時也是一座實現雙方有效溝通的橋梁,它是考驗新聞記者專業功力和采訪技術的一項最直接的新聞實務活動,優秀的新聞記者需要經受無數次新聞采訪活動的實踐經驗與磨練。毫無疑問,巧妙地運用新聞采訪技巧完成一場完美的新聞采訪活動是每個新聞記者的寶貴財富。
(一)新聞采訪活動的特點
新聞采訪活動本身就具有極其強烈的個性化色彩,這主要體現在它的時效性和真實性上,靈活性和機動性等特征也是它的涵蓋內容。新聞活動的傳播以對事實的有效掌握和了解為基礎,而后將事實轉變為新聞的形式進行傳播。事實必先于新聞是這一行業亙古不變的發展規律,沒有事實,新聞就毫無存在價值可言,真實性首當其沖的是新聞傳播的第一性,新聞采訪活動則是保證新聞真實性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完整的新聞報道由采訪、寫作、編輯三個環節構成,必須建立在完整的采訪報道基礎之上。
新聞工作者只有在保證采訪活動真實、可靠的基礎上,才能在新聞寫作和編輯制作環節真實反映事情的原貌,新聞報道的及時性則對新聞記者在采訪活動中的速度提出要求,以盡可能快地得到最新鮮、最及時的第一手新聞事實資料,從這種層面上來講,新聞采訪就是一項與時間的賽跑,且在這場比賽中必須要贏過時間。[1]新聞記者在采訪時,應時刻保持高度的新聞敏感度和靈敏的新聞嗅覺,同時具備快速發現有價值新聞線索的洞悉力和從繁多的新聞事件中發掘出最能滿足大眾需求的新聞事實的判斷力,以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投入新聞采訪活動、保持并提高對新聞的反應能力,是新聞報道保持持續吸引力和新鮮感的前提,也是避免新聞傳播活動失去快速、高效、及時、準確等性質的一個有效途徑。
(二)新聞采訪活動的任務
新聞記者進行新聞采訪活動的最基本任務是通過對新聞事實的了解,從中獲得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再經過不斷的新聞采訪,從而深化對新聞事實的認知和詮釋。搜集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是新聞采訪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反映被采訪事實的真實性,但其真實性是否可靠則與被采訪人的態度和認知有莫大的關系。因此,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的基本任務就成為對采訪主題和中心的把握,并以事實為依據出發,深度挖掘新聞的真實一面,獲得有社會價值的信息。在這一過程中,恰當的采訪提問技巧是尤為重要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提問環節對于新聞記者來說是獲取有價值新聞信息的直接方法,也是打開與被訪者之間溝通之門的鑰匙。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活動中不斷累積提問經驗,從而持續提升采訪技巧是一個新聞記住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一)提問突出不了重點
通常的新聞采訪,關于提問的方式有多種,怎樣才能實現正確、高效的提問對新聞記者來說是一個關鍵。有些記者由于不具備豐富的采訪經驗和較高的職業素質,在采訪中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再加上針對性不強等不良因素的影響,致使問題的關鍵點很難被抓住;還有一些記者在提出問題時顯得不夠具體,過于籠統,給采訪對象在理解上造成一定的誤解而無法給出準確的回應。[2]基于以上所述,采訪過程中以正確、輕松的談話方式跟被采訪對象進行有效的溝通是可行的,這也有利于被采訪者能夠深切體會濃烈的人情味,從而獲得滿意的采訪效果。
(二)采訪前準備不到位
高價值新聞信息的獲得需要新聞記者在采訪活動開始之前事先做好充足的準備,如若不然,將會很容易使得采訪過程脫離原計劃的主題思想,破壞采訪氛圍。以法律采訪過程為例,當一個記者事先沒有對將采訪的事件有一個詳細的全面了解,那么,勢必會在采訪過程中夾帶一些主觀情緒,影響新聞采訪效果的真實性,同時,也會給采訪雙方帶來合作上的不滿,進而激化事情的嚴重后果。
(一)完善采訪前準備工作
新聞采訪活動本身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它以探索更深刻的新聞事實為最終目標。因此,充分的新聞采訪前準備工作必不可少。大量的實踐經驗表明,新聞采訪前的詳細策劃和精心準備是新聞采訪報道成功的前提,要想挖掘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在采訪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絕不能小覷。采訪前準備工作的相關內容主要包括對新聞事件的了解、理論知識、政策和訪問等方面進行籌劃,并對恰當的提問方式進行考量。這就要求新聞記者,首先,要對相應的新聞資料和背景材料進行詳細、準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隨后列出問題,然后才是針對將問題的關鍵點合理表述出來提問方式的選擇階段,保證問題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是必須考慮在內的。將新聞與實際結合、突出百姓的民生問題是采訪前準備工作的重心,它為有價值采訪的完成增加分數。另外,針對新聞采訪對象所進行的準備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內容,采訪對象是新聞事件發展與新聞報道傳播的樞紐,特別是一些人物專訪,對其基本狀況進行詳細的了解更為重要,這對記者在訪問中把握好節奏有很大的幫助,也保證了訪問過程的順利進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海量新聞信息,從中準確找出最具新聞價值的部分是嚴格篩選合適新聞采訪對象的關鍵,這一過程的判斷與新聞事件本來面貌的還原有著直接的關系。
(二)第一時間到達現場
對于新聞采訪而言,時效性和真實性是其本質需要,也是其最終體現。因此,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若要獲得第一手資料,就必須在充分的采訪前準備工作完成之后第一時間趕到新聞現場并深入現場,以獲取最真實的新聞信息。[3]對于一些諸如交通事故等新聞時效性較短的新聞事件,如果不能保證第一時間趕到新聞現場,勢必會引起對新聞事實的模糊認識,從而使新聞價值大打折扣。及時加強新聞信息與周圍環境的聯系、構建新聞熱線、聯系現場的相關工作人員等細節問題,并通過不同渠道獲取新聞采訪的第一手資料從而形成最具震撼力的新聞載體素材是每個新聞記者的職責所在。善于掌握時間,較快趕到新聞現場是一個優秀新聞記者必須遵循的職業操守。多跑、多觀察、仔細留意身邊的新聞線索是提升新聞價值和可讀性的唯一方法,這也為更真實、更有力的新聞報道提供理論依據。
(三)講究提問技巧
提問是新聞采訪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新聞記者獲取新聞資訊的最直接途徑,換句話說,記者采訪的過程就是新聞作品創作的過程,深入的采訪為高質量新聞作品的創作提供數據支持。如何巧妙地運用提問技巧是一個記者是否稱職的硬性指標,這也是高效獲取被采訪者或者被采訪事件全面信息的重要途徑,善于提問的記者往往有著讓被采訪者敞開心扉、侃侃而談的潛在能力。具體的提問技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現場提問應注意問題的層次和重要性,盡量做到循序漸進,先從簡單問題入手,切忌提問問題的籠統化,而陡然增加對方回答問題的困難度;從小問題出發慢慢引導被采訪對象朝著新聞采訪的主線靠攏,個性鮮明的問題是提問的主力;經過采訪前對采訪對象的了解應盡量避免在采訪現場提出讓對方敏感的話題,如若必須了解,則應注意提問的語氣和方法;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的提問方式應具有創新意識,通過提問引起受眾的興趣,并讓被采訪者在輕松、愉快的采訪氛圍中結束與新聞記者的溝通是一個記者走向成功的好方法。
(四)對態勢語言進行分析
新聞采訪活動的真實目的就是剖析事實真相,還原事實真偽,然而有些時候,只提出問題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記者實時洞悉被采訪者的一些非言語細節,分析其心理和隱含的意思表達也是實現高效采訪的一個有力途徑,受訪者眼神躲閃顯示其內心存在有矛盾;而不停絞在一起的雙手則暴露他的不安和擔心。反過來,記者的一些非言語動作、表情也向被訪者傳達著一些信息,嚴謹的態度給被采訪者以真誠;與被采訪者擁抱、握手等行為則給他們以同情和鼓勵;同樣的,談話語速的快慢也傳遞著形勢的嚴峻等。[4]以暫時的沉默表達對被采訪者觀點的認同是新聞記者的常用方法,這也是對被采訪者繼續這個話題的默許和期待。在與被采訪者溝通的過程中,新聞記者除了做一個提問者之外,反過來也應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
(五)做好新聞采訪的記錄和驗證
新聞采訪過程中的記錄工作是十分重要且十分必要的,需根據新聞采訪的具體形式靈活選擇記錄方法,這需要掌握一定的記錄技巧來作為支撐。常見的新聞采訪記錄以筆記、心記、攝像、錄音等為主,其中以筆記和心記的方式居多,但是在一些人物訪談或者會議講話等新聞現場時也會考慮多種方式并用。另外,記者在做筆錄時,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錄,把握談話重點,切記不可扭曲被采訪者的真實意思表達,無論是縮記或以簡單代替復雜,一定要保證記錄的條理性和速度,務必將一個完整的新聞采訪所需的時間、地點、人物、數字、事件前因后果等記錄清楚。[5]
針對采訪過程中一些難以正確判斷的事實和情節,新聞記者在完成記錄后必須對這些模棱兩可的數據進行證實,以驗證其是否真實。在這一環節中,記者要特別注意求證技巧,盡量做到巧妙、自然,不讓對方輕易察覺,否則將會給新聞采訪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不可避免的麻煩,也影響著新聞采訪的最終質量。
高質量的新聞采訪是一門技術,同時它也是全面考核記者綜合素質的關鍵指標。對采訪技巧進行恰當而巧妙地運用,從多方位的視角挖掘有價值、真實且貼近群眾生活的新聞是新聞記者邁向成功之路的有力支持,新聞記者也要做到在實踐中總結提高,立足于人民群眾的基層生活,搭建自身與被采訪者心理情緒的平臺,才能保證新聞采訪的高效率和高質量。
[1] 田麗.淺談新聞采訪技巧的運用[J].新聞傳播,2013(9):286-288.
[2] 崔繼英.新聞采訪技巧的運用探微[J].科技傳播,2012(21):25-26.
[3] 吳兵兵.新聞采訪技巧的運用分析[J].科技傳播,2012(8):9-11.
[4] 盧洋.新聞采訪技巧研究分析[J].新聞傳播,2012(11):191.
[5] 張龍梅.關于新聞采訪技巧的幾點思考[J].新聞傳播,2011(9):71.
G212.1
A
1674-8883(2015)15-0113-02
何興順(1962—),男,遼寧沈陽人,編輯,研究方向:電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