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又安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新舊媒體融合”觀點的核心思想
李又安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摘 要:新舊媒體之間的融合已是我國媒介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習近平主席關于“新舊媒體融合”的論述表現出更深層次的內涵意義,對于我國媒介產業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诖?,本文從核心思想、產生根源、實施策略的角度深入解讀了習近平主題“新舊媒介融合”的觀點,以對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關鍵詞:媒介融合;新媒體;核心思想
習主席提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边@既是我國新舊媒介融合能夠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國社會穩定發展的必然要求。眾所周知,以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以及新興的網絡媒體為主的大眾媒介形態,通過形形色色的媒介內容,不僅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還直接決定著社會的輿論走向,進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等。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以手機、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與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之間呈現出迥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方式。傳統媒體被視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主要是由廣電部門進行具體管理和運營,而新媒體則是完全建立在民營資本的基礎之上。雖然新媒體表現出諸多競爭優勢,甚至被視為媒介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但在與傳統媒體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明顯缺少“話語權”,處于被兼并、被收購、被管理的狀態。因此,為了保證新舊媒介之間的融合能夠建立在公平、對等的基礎之上,習主席重點強調了媒介融合應當遵守“新興媒體發展規律”的要求。
習主席提出:“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這充分明確了新舊媒體融合的理念,即以新媒體為主導,在系統剖析雙方優劣特征的基礎上,借助新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的創新發展,因此,新媒體在新舊媒體融合過程中發揮著主導性的作用。這一思想同樣是遵從我國媒介發展規律與發展趨勢的重要表現。
近年來,我國網絡媒體憑借資源豐富、可選擇性高、互動性強以及便攜性等優勢,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截至2014年6月30日,我國網民數量達到6.32億人次,網絡普及率為46.9%,人均周上網時間長達25.9小時,比2013年增加了0.9小時,而且相關數據仍然在不斷增長。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我國傳統的廣播、電視、報紙、雜志媒體卻日漸沉寂?!吨袊暵犘旅襟w發展報告(2013)》發布的數據顯示:電視機開機率從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三年間全國電視媒體的觀眾流失超過57%,接近6成。傳統媒體日趨沒落的重要原因在于內容單一、可選擇性低、互動性差、便攜性不夠等。這恰恰是新媒體的優勢所在,因此,加強新舊媒體之間的融合必然要以網絡新媒體為主導,借助其媒介優勢,來變革傳統媒體的不足之處,由此實現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破繭重生”。
習主席在“文化傳媒新政”中也明確提出“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由此推動新舊媒體之間的融合。這充分說明了“技術”與“內容”是媒介融合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兩項因素。新媒體最大的優勢在于其技術先進和技術創新能力強,能夠為網民提供即時、互動、溝通式的信息“消費服務”,由此極大地滿足了受眾對于自身個性化需求的不斷追求所形成的“碎片化”的媒介使用特征。這是傳統媒介所不具備的優勢。基于此,新舊媒體之間的融合既要加強技術創新,同時也要注重內容的發展。這無論是對于傳統媒體,還是對于網絡新媒體都大有裨益。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新舊媒體之間呈現出迥異的媒介形態、管理模式、運營方式等,由此也決定了兩種不同形式的媒介之間進行融合活動必須要以先進的技術為支撐,并建構起適應融合之后的新媒介形態的內容創作資源、創作手法、創作理念以及具體的內容作品等。因此,“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的論斷也同樣體現了對媒介產業發展規律的重視與尊重。
習主席提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边@充分強調了新舊媒體之間的融合不再是單純的以不同媒介機構之間的合作、交流為主的形式融合、內容融合,而是要從經營、管理、渠道方面進行更深層次、更系統的融合,從而淋漓盡致地展現新舊媒體融合的系統性、全面性與深入性特征。當前,我國部分廣播臺、電視臺也在積極尋求與網絡媒體之間的融合,一方面河南衛視電視臺與愛奇藝網聯合推出的《漢字英雄》欄目、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旗艦媒體東方衛視與新浪網聯合運營的《舞林大會》《加油!好男兒》等,都建立在新舊媒體優勢互補的基礎之上,取得了良好的節目傳播效果;另一方面中央
電視臺建立的“愛布谷”視頻網站、湖南衛視電視臺的“芒果TV”視頻網站等,也同樣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產生了重要的媒介價值。然而,以上兩種形式的新舊媒介融合,或是建立在不同媒介機構之間的合作,或是將傳統電視媒介的頻道資源、內容資源挪移到網絡媒體中去,尚未真正建構起以網民群體為對象的新舊媒體融合之后的組織機構、媒介平臺以及具體的內容資源等,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融合。因此,習主席提出的“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也正是基于當前新舊媒體融合現狀的一個更高水平、更進一步的發展目標。
新舊媒體的融合不僅有鮮明的理念和原則、系統的方法和手段,而且呈現出明確的融合目標。習主席提出:“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碑斍?,媒介產業內激烈的競爭態勢,導致諸多媒體為了提高收視率、點擊率、發行量等媒介指標,毫無底線地迎合部分受眾的低級趣味,由此產生了一批質量低劣、影響極差的媒介產品,極大地削弱了大眾媒介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弱化了其社會輿論引導功能。此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媒介產業的市場化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各種各樣的民間資本、國外資本和國外勢力雄厚的大型傳媒集團蓄勢待發,我國媒介產業,尤其是傳統媒介產業只有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才能有效地應對國外大型媒介集團、媒介公司的競爭,由此發揮其在社會輿論引導、社會文化傳播以及其他方面社會公共服務過程中應有的功能價值。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習主席提出了“要建立新型主流媒體、新型媒介集團和現代傳播體系”的要求,從而在我國媒介產業內形成有效的聚合效應,增強其市場競爭力,發揮其在輿論引導過程中應有的功能價值。
總體來說,這些要求都是在對當前我國媒介市場深入分析與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既指出了新舊媒介融合的必然趨勢,也明確了媒介融合的工作理念、實現路徑、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等。我國各類媒介機構應加強對“習近平文化傳媒新政”的研究和學習,以此為指導,推進媒介融合的健康發展,實現我國媒介產業的升級,發揮其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應有的功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