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高峰(作者單位:福建泉州廣播電視臺
電視新聞記者轉型面臨的問題
白高峰
(作者單位:福建泉州廣播電視臺
摘 要:電視新聞記者作為電視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電視新聞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電視新聞記者應當實現轉型,為人們提供更高質量的新聞,使電視新聞更好地服務于人們。但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電視新聞記者轉型仍然面臨許多問題。
關鍵詞:思想觀念;寫作能力;新聞制作
媒介融合指的是兩種及兩種以上的媒介相互融合,對信息進行篩選,實現信息的有效傳播。媒介融合拓展了各種媒介的發展空間,為各媒介提供更高質量的新聞產品奠定了基礎,對媒介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但媒介融合也意味著,新聞記者的綜合素質將被賦予新的內容,尤其是對于電視這種覆蓋范圍比較廣的媒介來說,電視新聞記者在整合新聞信息的時候需要結合參考多個媒介上的信息,將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制作新聞上,不僅要求記者具備較強的采訪能力與新聞報道能力,還要掌握一定的與其他媒介相關的報道方式,即電視新聞記者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越多越好。
1.1思想觀點尚未轉變
以前的電視新聞記者將新聞質量的好壞歸結于畫面的好壞,這種觀念顯然是不正確的。在轉型時期,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對象不僅是電視臺,還有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需要具備新聞寫作、采訪、圖片與視頻拍攝、視頻剪輯等多項業務能力,才能做好轉型時期的電視新聞記者。在新聞素材采集方面,圖片、聲音、視頻等都屬于需要采集的素材范疇,但是大多數電視新聞記者對這些業務內容的想法并沒有改變。
1.2缺少一套較為嚴密的管理體系
媒介融合是社會進步的要求與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給媒體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媒介融合之前,在各媒介內部其實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管理體系,有效地維持了各媒介的正常運行。但是媒介融合之后,需要將各媒介內部的管理體系重新整合,形成一套新的適應媒介融合趨勢的管理體系。然而就目前看來,這套管理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主要原因是各媒介管理體系存在諸多矛盾的地方,難以進行有效融合。媒介融合打破了穩定的產品鏈條,為了保證各媒介的正常發展態勢,既要兼顧傳統媒體的發展,又要考慮到新媒體的發展前景,如何將兩種媒體的管理體制進行有效融合是新的管理體系建立的難點所在。而電視新聞記者的新聞制作模式已經根深蒂固,難以在短期內改變,并且從事的都是自己最熟悉的一部分業務,很少涉及到其他內容,新的媒介管理體系應當體現出這一方面的內容,給電視新聞記者更大的發揮空間。
1.3信息共享后的新聞真實性和及時性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我國電視新聞記者作為“把關人”,在發布新聞之前,需要確保新聞來源渠道的真實可靠,才能將加工后的新聞傳播給受眾。但是在媒介融合之后,電視新聞記者可以在其他媒體上轉載新聞,這些媒體上的新聞可能存在虛假新聞,而一些電視新聞記者沒有對新聞進行認真準確的篩選。我國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只有在新聞經過嚴格的審查后才能被報道,這造成了我國電視新聞發布的滯后性,但網絡時代新聞的及時性是吸引受眾眼球最重要的要素。[2]。
2.1充分認識到媒介融合帶來的變化
媒介融合為新聞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傳統媒介可以突破單一媒體的限制,利用手機、網絡及流媒體來擴充自身的信息獲取與傳播渠道,擴展業務內容。電視新聞記者要充分認識到媒介融合給自身業務能力帶來的變化,融合新聞是媒介融合對自身能力提出的更好的要求,只有適應這一要求,才能在電視新聞行業立足,用自己的業務能力為新聞業做出更大的貢獻。電視新聞記者要糅合多種信息,利用圖片、聲音和視頻等擴充自己的新聞內容,傳播受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對受眾和新聞負責,提升自己的職業發展空間。
2.2電視新聞記者要具備全媒體采寫能力
寫作是新聞記者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圖片、聲音、視頻等信息固然能夠增加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與趣味性,但是如果不能較好地傳遞新聞信息,依然不能發揮新聞傳播的作用[3]。因此,語言文字是較好地傳遞新聞信息的前提條件,電視新聞記者應當具備較強的全媒體采寫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3電視新聞記者應當掌握多媒體技術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電視新聞記者不再只擔任新聞采訪和寫作的角色,而要參與到整個新聞的采編制作全過程。這要求電視新聞記者一專多能,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盡可能地學習多媒體技術,發揮自己的優勢,參加圖片處理、視頻剪輯、新聞包裝等多個新聞采編制作環節,使自己的專業技能適應當前電視新聞記者的要求,不至于被電視新聞業所淘汰。
參考文獻:
[1]袁睿.融合與電視記者的轉型之路[D].合肥:安徽大學,2012.
[2]張乃文.論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轉型的困境和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5,(3):36.
[3]洪卉.心理契約視角下我國電視記者職業生涯規劃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白高峰(1977-),男,福建泉州人,本科,中級職稱。研究方向:電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