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光
(臨澤縣廣播電視臺,甘肅 張掖. 734200)
論新常態下縣級廣播電視臺電視節目編排創新
魏紅光
(臨澤縣廣播電視臺,甘肅 張掖. 734200)
摘 要:我國擁有龐大的新聞廣播事業體系,而縣級廣播電視是所有新聞事業級別中最基礎的環節,其關系著地方民生大事。因此,提高縣級廣播電視節目的編排具有重大意義。鑒于此,本文從節目的內容、形式和編排三個方面深度探討了縣級廣播電視臺的創新發展之路,以期推動節目采編工作的快速發展,為地方新聞宣傳做出應有貢獻。
關鍵詞:縣級廣播電視臺;電視節目;采編;創新
(一)減少會議性新聞和領導活動的相關報道
減少會議新聞和領導活動報道是縣級廣播電視臺在節目編排工作上始終強調的問題,但實際操作中卻并沒有執行到位。我國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和黨委宣傳部門應響應中央號召,出臺相關政策,以減少領導活動和會議新聞播報的長度和頻率,并有效監督其播報內容。縣級廣播電視臺在播報會議新聞時,要突出重點、控制長度,將會議內容融合到當下正在開展的工作中去,深度挖掘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通常,鄉鎮和縣級部門召開的一般性工作會議不予播報,鄉鎮和縣級以上的會議播報,也要注意從領導講話中找出亮點和新聞熱點。
(二)深入基層,把鏡頭對準老百姓
縣級廣播電視臺以基層百姓為主要傳播對象,因而節目也要將鏡頭對準普通百姓,真正把人民群眾當作主角。中宣部一再強調新聞戰線記者要深入開展“走轉改”活動,縣級廣播電視臺本身就來源于基層,服務于基層,如果不重視基層報道,那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縣級廣播電視臺應該經常性地鼓勵記者深入到基層群眾中去,要保證節目中百姓出鏡率要遠遠大于領導干部出鏡率。只有將鏡頭對準百姓,才能報道出貼近民生的好新聞,做好地方宣傳工作。
(三)打造本土類電視節目
與各大省市級媒體相比,縣級廣播電視臺在硬件設備、人才資源等方面都處于劣勢地位,但其在地方文化、風土民情等方面卻獨具優勢。地方文化、風土民情都是不可多得的節目素材,應被大力開發應用。例如,蘭州電視臺的時政新聞欄目《蘭州新聞》,為使真正體現“人性、人味、小人物和人文關懷”欄目始終以本土民間故事為素材,并由兩位“姐妹花”由播到說主持新聞,以承載新聞的鮮活、生動,成為蘭州一道最亮麗的電視新聞外宣窗口。欄目開播后,深受社會各界好評,觀眾群大幅增加。因此,立足本土,打造富有鄉土氣息的本土電視節目,也是提高縣級廣播電視臺宣傳力和影響力的創新之法。
(一)新聞報道的“故事化”敘述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現代人更期待于以更簡單、更方便的傳播方式獲得更有效、更及時的新聞信息。縣級廣播電視臺也應該緊緊圍繞受眾這一需求,在廣播電視與受眾之間搭建好一條有效溝通的橋梁。節目編輯在處理動態新聞節目時,可以采用“故事化”的表達方法,以提高節目可視性。“故事化”敘述可以生動有趣地將新聞情節、要素傳播出去,此種方式非常容易被受眾接受。但在進行“故事化”講述時,一定要避免陷入“平庸化”和“低俗化”,堅決不能以低級趣味的廣播節目吸引受眾眼球,否則節目編排將會深陷惡性循環的尷尬局面。
(二)采用“新聞采制直播式”報道
當前,“新聞采制直播式”在廣播電視節目中應用廣泛。“新聞采制直播式”即于新聞事件發生現場完成整個節目的采訪和制作,并直接將新聞發布傳播。“新聞采制直播式”能夠使觀眾第一時間了解新聞內容,又讓新聞記者在第一現場直播與觀眾見面,大大提高了報道的真實感與親切感,同時,發揮了電視新聞的優勢,有效增強了第一傳媒的作用。
(三)電視節目中增強受眾互動
在廣播電視節目中插入受眾互動是提升新聞傳播效率、強化受眾印象的有效手段。在互動過程中,廣播電視臺可以有效搜集來自受眾的意見和聲音,獲得節目的真實反饋,以此作為節目調整依據,不斷提高節目質量。在“自媒體”時代,社會中的每個個體都是新聞節目的記者、編輯、攝像師和導演。受眾參與給節目提供了更真實的素材,并融入更廣泛的群眾力量,有效提高了新聞節目的魅力和傳播性。
(一)引入“編播季”,按“季”編排節目
“編播季”就是從頻道定位出發,以受眾的喜好和收視習慣來靈活安排節目的播出時間、播出內容和傳播方式。“編播季”迎合了市場和受眾的雙重需求,最近幾年,按“季”編排節目深受各大廣播電視媒體的關注。例如,每年的7~8月份,傳媒市場會呈現出暑期的明顯特點,節目安排迎合學生群體的收視喜好,動畫樂園、暑期劇場類節目相應增多。而“五一”、“十一”小長假期間,廣播電視節目主題則多以娛樂活動為主,以激發受眾的收視熱情。
(二)重大事件、突發性事件實行特殊節目編排
突發性重大新聞素材雖然在傳媒市場中占據小部分份額,但其在社會中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巨大。作為一種稀缺資源,誰能搶先占有,誰就最具有核心競爭力。而搶占這一部分資源信息,除了需要暢通的信息渠道和現代化高科技的傳媒技術,還要求新聞工作人員擁有超強的反應能力。這一方面,傳媒界老大央視給全國各級廣播電視臺都做出了表率。每逢重大新聞事件發生,央視就會立即打破原有節目播放計劃,直接切入事件現場直播。例如,“5.12”汶川地震發生以后,中央電視臺第一時間推出了汶川地震特別節目;山東日照電視臺也打破常規,延長晚間新聞時長,播報震況新聞。經過這些特殊編排,汶川地震消息得到充分報道,收視率也大大提升。
(三)合理插播廣告,為受眾營造舒適的收看效果
廣告銷售是媒體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同樣也是縣級廣播電視臺的支柱產業。廣播電視臺在編排廣告時,必須合理考慮播放時段和位置,讓廣告與其他節目有效集合,達到渾然天成的傳播效果。廣告插播主要考慮以下因素:(1)受眾的視覺疲勞程度。(2)受眾的年齡跨度。(3)不同時間段的受眾需求。(4)廣告插播前后節目的視覺沖擊力。科學合理的編排可以讓廣告成為一個有效的節目轉換工具,不但容易被受眾接受,還能為廣播電視臺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華廣平.探析縣級電視節目編排策略[J].新聞傳播,2014 (03).
[2]沈偉敏.探析縣級廣播電視臺電視民生新聞的優勢、問題及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3(06).
[3]啜利平,高煒卿.節目本土化:提升地方廣播電視競爭力的重要途徑[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2(09).
中圖分類號:G229.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5)16-00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