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詩(泉州廣播電視臺,福建 泉州. 362000)
淺析電視“脫口秀”節目主持過程中的符號意識
鄧文詩
(泉州廣播電視臺,福建 泉州. 362000)
在當今,電視“脫口秀”節目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的傳播內容,而被大家所接受。但從各大電視臺都立足于打造精品電視“脫口秀”節目中不難看出,受眾對于節目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脫口秀”電視節目中,現場談話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不論從舞臺布景、顏色的搭配還是主持人的語言,都應是節目的精彩之處。如此說來,電視“脫口秀”節目中的一切,都應是創作者所精心設計的,這“一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符號”。如何在節目中恰當的利用符號來傳遞信息呢?符號的應用與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符號本身就具有傳遞信息的功能,在電視脫口秀節目中歸納起來,我們可以把符號分為三大類,語言符號、類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
語言是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符號系統,它是人們進行交流、溝通的最主要的工具。語言是伴隨人類社會的產生而形成的,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以語音和字形為物質外殼、以詞匯為建筑材料、以語法為結構規律的符號系統。[1]
在電視脫口秀節目中,通過主持人的語言,我們可以清晰的了解這檔節目的內容以及所傳遞的信息,而文本是主持人用語習慣與語言風格的體現。文本本身的語言風格不僅是編導與主持人磨合的結果,更是主持人在鏡頭前呈現給觀眾的關鍵點,正是這樣的融合,形成了一種品牌映像。《金星脫口秀》中,金星敢于說、不掩飾的語言風格,就是節目很好的品牌映像。
類語言又稱副語言,指的是人們講話時的音型和功能性發聲。屬于音型的要素有音色、音質、音量、語調、速率和節拍等等。而功能性發聲則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笑語、哭腔、喘息、嘆氣以及習慣性的“啊、嘿、嗯”等附加語。[2]張頌《中國播音學》一書中,對類語言符號是否歸屬于非語言符號,做了簡單的概說。一般說來,類語言屬于非語言符號中“體語”中的一種,都算是“弦”外之音。但類語言又同語言符號的傳播一樣,都是通過主持人之口表達出的某種意思,同時又不同于語言符號。像張嘉譯做客《超級訪問》時,回憶大學時不敢和女同學拍戲的行為感到哭笑不得的情緒;劉謙做客《魯豫有約》表演魔術時,觀眾都在聚精會神地看,魯豫表情也是充滿了驚訝,不時地講出“哇”、“啊”口頭語,等等。這些都是電視脫口秀節目中類語言的范疇,也正是有了類語言,才使得節目有高低起伏的節奏。
非語言符號是指不以人工創造的自然語言(如漢語、英語)為語言符號,而以其他視覺、聽覺等符號為信息載體的符號系統。例如,手勢、表情、聲調等。[1]語言符號并不能代替所有符號,而需要非語言符號對其進行補充說明,使符號在傳播信息時不缺損、更完整。
然而非語言符號繁多,大體可以分為兩類:體語和物件語言。[3]體語是身體的姿勢或者某一部分的動作,如面部、軀干、四肢等的姿勢或動作。而物件語言,更多的是指主持人和嘉賓的服飾與妝面,還有演播室現場的布景,如象征符號、擺設、雕塑、繪畫和圖片等等。
如樂譜架子成了《壹周立波秀》的經典布景;《超級訪問》中的紅色沙發或《魯豫有約》中的淡黃色沙發,都是節目中的主體布景;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中,當期嘉賓各個時期照片都貼在演播室的墻上,不僅是嘉賓對往事的回憶,更是烘托現場氣氛、營造談話氛圍。
脫口秀節目中,色彩不僅能夠反應物體的表現特征,還能夠造成感情上的聯想,產生審美效果。對于一個固定播出的電視節目來說,節目主體的色彩基調應該是固定的,這樣才不會使觀眾有視覺差異。《魯豫有約》中藍色的大量使用、《藝術人生》中金黃色的節目基調,等等。
脫口秀節目錄制時,景別也是節目風格與基調重要的非語言符號。觀眾的中近景畫面、所有人員全景的畫面、主持人的畫面、嘉賓的畫面等等。臺灣人氣節目《康熙來了》中,每期的嘉賓很多,鏡頭切來切去,似乎看著有點暈眩,而中景是節目中最常用的一個景別。它主要是用來交代情節,使觀眾看清人物的動作、姿態、手勢和情緒交流,有利于交代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以生動的情節吸引觀眾。《金星脫口秀》中,金星與嘉賓近距離溝通,運用大量的中近景和特寫,這樣鏡頭的運用,能夠感受到節目的溫度和人文情懷,更像是與鄰家姐姐聊天的感受。相比之下《魯豫有約》中對于主持人和嘉賓的近景會更多一些,可以非常清晰的通過他們的表情和神態,直觀了解他們所要表達的情感信息。
電視脫口秀節目中的符號有很多,但總的來說,他們存在于節目中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首先,深化記憶。《魯豫有約》中的經典淡黃色沙發,如果問及觀眾,魯豫有約節目中的舞臺布景是什么,很多人都能回答上來,“就一張沙發”!
其次,形成慣性。很多電視脫口秀節目已經成為“老前輩”了,節目的基調、感情色彩,包括主持人,都很少變。觀眾會覺得這個節目更像是老朋友,一切都那樣熟悉,親切。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逐漸成了觀眾的一種收視習慣。
第三,事半功倍。節目中對于各種符號的熟練運用,的確能為節目省去很多花在宣傳和造勢上的時間與精力。例如,主持人的固定形象、固定的語言風格;音效的運用、大屏幕視頻的運用,都是最好的符號表達,多數情況下,這些符號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對電視“脫口秀”節目中符號意識的一系列分析,我們發現,符號在電視傳播中的重要地位。符號運用的好與壞,適合與不適合,就會直接導致節目呈現出來的最終效果。同時也寄予希望,未來更加重視符號在節目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加強對符號的有意識培養,更好地運用符號,使電視“脫口秀”節目在符號的輔助下更完美地呈現給觀眾,不斷創造精彩!
參考文獻:
[1]董璐.傳播學核心理論與概念[M].北京大學出版社,第139-141頁.
[2]葉家錚.傳播學[M].河南美術出版社,1991:8.
[3]張頌.中國傳播學[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546.
中圖分類號:GG222222..33.....
文獻標志碼:AA......
文章編號:11667744--88888833(22001155)1166--00114488--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