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紅(城市晚報,吉林 長春. 130033)
全媒體時代體育新聞教育的多角度分析
韓玉紅
(城市晚報,吉林 長春. 130033)
摘 要: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傳媒的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進入到了一個數字的時代。在這中間,快速發展的體育時代不可避免的到來。新媒體時代不僅使得新媒體不斷面臨著壓力,也使得體育新聞的教育發生著重要的變化。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體育新聞的發展還沒有跟上日益變化的媒體發展,在進行體育人才培養的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欠缺。本文通過對現階段的體育新聞入手進行相關的介紹,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體育新聞教育;分析
技術的不斷改進帶來了新型的體育媒體發展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怎樣適應新型的媒體發展要求,不斷改進自身的發展方式,使得相關的體育新聞教育能夠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要求,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1)體育新聞的發展。新聞界在進行過第三次革新以后,中國在傳媒行業的變化較為顯著,新聞媒體的數量明顯增加。在這中間,體育媒體的增長較為顯著。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思想不斷地進行改進,體育觀念深入人心。特別是在奧運會或者是一些國際賽事的烘托下,關心體育事業不僅僅是對體育事業本身的關注,還包括了民族和國家的榮譽。因此,在人們的經濟條件不斷進步的同時,人們關心體育的精力和時間也在不斷地增加,促進了體育媒體的快速發展和體育新聞的不斷傳播。
(2)體育新聞的特征。體育新聞在報道中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其報道的對象是體育活動,并把這種報道對象以新聞的形式表現出來。以競技運動報道為主、休閑娛樂性、國際性、情感性是體育新聞區別于其他新聞的鮮明特征。正是這些鮮明的特征吸引著受眾,使越來越多的人關心體育新聞、觀看體育新聞、參與體育新聞的互動。在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最具有個性的東西往往最具有生命力。體育新聞要保持在受眾中的形象,一是要了解受眾對體育新聞不斷變化的關注需求,更重要的是把握住體育新聞最鮮明的個性的特征,在這些特征上做好文章、做活文章,使體育新聞真正成為受眾持久關注的熱點,為人們的精神生活服務,為人們的休閑娛樂服務,為推動體育事業、新聞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對于體育新聞專業的學生培養有所增加。我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各大高校都設立了相關的專業對體育新聞專業進行培養。其培養的層次有很多,學校開設相關的專業也較多。因為體育新聞的興起,國家也發現了現階段在體育新聞相關專業的人才的缺乏,因而在各高校進行學科設立的時候也進行了相關的支持。這些支持不僅包括資金上的,還有師資力量方面的支持,使得高校有能力對體育新聞專業的學生進行大量的培養。
(2)培養方式涉及體育和新聞等多個方面。目前,各大高校在對體育新聞培養的時候,一般結合各院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各種適應本校發展的人才培養計劃。在這其中較為突出的三種培養計劃是:新聞教育與體育教育相結合的培養計劃。在實際的培養過程中把體育相關的知識貫穿到新聞專業的本身中去,使得其不僅僅單純的掌握體育新聞方面的理論技巧,還要對相關的體育知識進行了解;應用型和實用性相結合的培養計劃,一般在進行實際理論學習的時候還有對實際的操作進行指導,達到理論和實際的結合;還有就是全才培養,不僅把握對理論知識的培養,還有對實際操作的培養,使其能夠勝任多方面的體育新聞的要求。
(1)更加的優化教學體系。在實際的體育新聞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專業知識的培養,還要處理好綜合性、復合性與專業特色相兼容的關系。體育新聞是以體育信息為傳播對象,研究的是體育與社會之間的各種聯系,只有弄清楚體育新聞傳播與發展的規律及個性特征,才能真正理解體育新聞專業教育需要什么課程與內容。同時還要和國際進行交流與合作,在當前的體育媒體發展中,一般的重大賽事都是在國際的共同參賽中進行的,如果只是關注國內的一些體育新聞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進行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要對國際中的一些新聞媒體采訪的方法和技巧進行學習,以便使用于愈加頻繁的國際體育新聞的交流與合作。
(2)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在國際的交流日益頻繁的條件下,對于人才的培養也不能僅限于專業,還要對技能進行培養。特別是要適應國際化的要求,對人才進行復合式的培養。不僅只是局限于理論知識的培養,還要對交流溝通的能力和知識面進行掌控,讓其不僅具備專業的體育新聞素養,還要有較為廣泛的知識面,保證其本身能夠應對日益國際化的體育媒體發展。因此,培養方案改革的重點是讓培養目標、育人宗旨、教育理念等更加適合新媒體時代的要求。應將“全媒體”復合型新聞人才作為培養的總要求,貫徹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找準新媒體時代體育新聞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大膽嘗試以媒介融合為主流的專業設置體系,從頂層設計上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全面優化。
(3)加強對實踐的重視程度。新聞采訪是一門實踐非常重要的專業,因而在進行課程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實踐的掌握。相關的院校必須強化實踐教育,使學生能夠綜合掌握攝影攝像、電子編輯、網絡技術、采訪、寫作、編輯、主持等專業技能。院校應構建一體化的媒介融合實習實訓平臺,大幅增加實踐實訓課程,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應廣泛聯系各類媒體作為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媒體實踐機會;還應充分利用校報校刊、校園網、校園電視臺、廣播電臺等校內資源,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國際化的交流日益明顯和新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對于體育新聞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不僅是經濟和文化交流全球化的需要,還是社會發展情況下新媒體不斷進步的要求。因此,在進行體育新聞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結合新階段不斷發展的社會現狀,對學生進行綜合的培養,還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交流能力,使其能夠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媒體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丁,肖煥禹.全媒體型體育新聞人才專業素質評估指標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2):44-49.
[2]馬勇.對媒介融合時代體育新聞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新聞界,2012(7):77-80.
[3]張濤.體育新聞對高校體育教育的影響分析[J].編輯之友,2012(3):63-64.
中圖分類號:GG221100......
文獻標志碼:AA.......
文章編號:11667744--88888833(22001155)1166--00223377--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