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媛(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 400715)
微信6.0時代的動態影像傳播
——“對話新聞學”語境下的“交互性新聞紙”
楊舒媛
(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 400715)
摘 要:新媒體、新技術帶領傳統媒體走向移動時代、讀圖時代,從電子書的應用,到閱讀類APP根植于移動終端,到美拍、微視等視頻社交軟件火爆網絡,再到微信6.0時代小視頻功能的開發應用,西方“對話新聞學”理論所提倡的平等、交互在媒介中體現得更加直接。假以時日,哈利波特電影中“會動的報紙”也將成為真實的“交互性新聞紙”。
關鍵詞:對話新聞學;交互性新聞紙;微信;視頻;讀圖時代
媒介迭代而演進。紙媒向新型媒介的迭代中,由于與數字技術的脫節,改良空間受限。因此,人們希望在紙和互聯網之間建立聯系,將報紙數字化;從“客觀新聞學”到“對話新聞學”的理念變遷,為紙媒增添交互式按鈕的目標更顯著。例如,電子閱讀器的發明與應用,動態影像傳播的媒介趨勢,再到交互式新聞紙概念的提出,數字媒體和傳統紙質媒體正在結合。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自問世以來,以其方便、快捷、私密的特點成為普及度最高的通訊應用兼社交媒體。2014年10月1日,微信6.0版本上線,增添了小視頻功能,實現從圖文傳播到動態影像傳播的跨界,標志著社交媒體全面進入視頻時代。
微信小視頻這一功能的應用反映了社會大眾對交互性媒介內容、動態影像傳播形式的需求,正如西方傳播理論“對話新聞學”語境下不再把新聞視作以文字為核心的印刷媒介的“單向度”生產,而是以電子媒體和數字媒體為主體的新型媒介在這個“人人都是記者”的時代使新聞生產成為雙向溝通乃至于“多音齊鳴”的社交行為。每個人都可以通過6~8秒的視頻隨時隨地分享新聞,充當發言人。新聞的多義性、開放性,傳播的交互性愈發成為媒體競爭生存的核心力。
從20世紀50年代可接入觀眾來電的廣播節目(call-in)起,聽眾由原來沉默的“被動受眾”變成了能夠發聲的“主動參與者”,新聞生產便開始演變為雙向乃至于多向的互動模式?,F今新媒體與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使普通民眾真正成為了新聞生產的主體。
(一)數字媒體改變閱讀習慣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報告,中國網民中79.6%是智能終端設備的主要使用者。且根據蘋果應用商店的數據顯示,新聞雜志類APP居于應用下載量榜首,且七成以上是重度使用者。曾經的“twitter革命”、“微博議政”都是新聞傳媒實踐中對交互性的需求體現以及成果展示,催生了“互動新聞”(Interactive Journalism)。
在新媒體領域內,以動態圖像、視頻為傳播主體,可視化程度高的移動應用更是受到大眾的熱烈追捧。例如,LINE、微視頻、Instagram、蘋果日報“動新聞”、秒拍、美拍等,擁有超大用戶群。以此說明了受眾對動態影像媒介內容的偏向。
(二)技術支持引領媒體變革
一方面,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乃至部分可穿戴設備完美地融入了普通大眾的生活,為用戶提供了便攜性、移動性、個性化,且支持用戶碎片化瀏覽。微信6.0更是在集成了“圖,文,音,視,動畫”五大多媒體內容的基礎上,以其社交功能增添了媒介互動性;另一方面,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3G/4G/Wi-Fi全網覆蓋時代到來,大眾對動態影像消息的瀏覽不再望而卻步。視像表達以及社交功能使靜新聞變成“動新聞”,將傳統意義的新聞讀者變為觀眾,增加新聞的可讀性和可視性。
動態影像的真實性突出了新聞的價值,使內容還原于真實,使消息傳遞更快捷。視頻成為一種被大眾接受認可并利用的信息載體,實現了場景的再現,區別靜態內容中有可能被加工的“真實場景”。
隨著網絡視頻的流行,不僅是自媒體,主流媒體也在數字視頻方面增大投入。交互式視頻已成為數字新聞報道的渠道之一。《華爾街日報》推出了把網頁嵌入視頻的交互式視頻WSJ:Interactive。借助TouchCast的技術,在視頻中插入網頁、視頻、圖表、相關記者的Twitter主頁等內容。用戶不用暫?;蛲顺鲆曨l,就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點選內容,以便深入了解。
正如在系列電影《哈利波特》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報紙,刊登著會說話的尋人啟事、動態的派對場面等等,這些科幻想象在微信6.0時代逐漸接近了現實。這樣的“新聞紙”并非空想,在英國已有研究人員試圖通過電容式觸摸技術來實現這一設想。英國劍橋Novalia公司,與中央蘭開夏大學、鄧迪大學、薩里大學合作,正在向新聞行業推廣數字化的新型紙張的概念。利用導電墨水實現電容式觸控,在新聞紙上印刷了“按鈕”,可以播放內容的音視頻,分享到Facebook、打分、投票。它也可以用于收集點擊量、關注時長和等待信息等,供出版者和營銷人員進行分析、印刷交互式廣告等。這與《哈利波特》電影中的神奇報紙幾乎一致。
(一)電子技術——成本優勢
交互式新聞紙這個“金礦”能不能逐漸取代傳統紙張?成本是個重要問題。雖然常規印刷的成本在逐年攀升,已經為傳統媒體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交互式新聞紙將具備“一勞永逸的特征”,無論是在新聞的時效性,還是獲取的信息量,以及信息傳遞成本和價格等方面,電子傳媒都具有明顯優勢。
(二)用戶信息——廣告利潤
正如英國產品設計研究員把該項目評價為“新聞界的金礦”,其不僅改變了報紙敘述的方法,讓新聞交互性再次升級,也為紙媒提供了一條新的生命線——物聯網中開辟的新天地——交互式新聞紙可以統計用戶的點擊量和成交時間,這為后臺提供了精準的分析數據,對用戶信息以及用戶行為的研究將更加簡單。廣告主與用戶的關系將更親密,類似于點對點兜售。例如,微信6.0版本后利用公眾號對微信用戶的廣告投放正是這一設想的實踐。
閱讀一份交互式新聞紙就等于瀏覽了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諸多媒介,誠如麥克盧漢所言,大眾將媒體穿在了身上,以延長自己的感知。交互式新聞紙將真正實現媒體作為“人的延伸”、“連接一切”的理想——“連接人與人”、“連接人與資訊”、“連接人與服務”、“連接智慧生活”。
中圖分類號:GG220066..22.....
文獻標志碼:AA........
文章編號:11667744--88888833(22001155)1166--00226688--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