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蓮,郝莉娜
(陜西省榆林市第一醫院,陜西 榆林 810000)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一種能夠累及多系統的極為嚴重的妊娠并發癥,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闡明。有研究認為[1],該病是胎盤形成不良與胎盤氧化應激會導致細胞因子大量釋放,進而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并引起系統炎性反應,最終出現子癇前期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一般認為,異常的免疫激活、內皮細胞的損傷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存在著特定關聯[2]。本研究對比分析了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和正常妊娠孕婦的炎性細胞因子(TNF- α、IL-6、IL-8、IL-10)水平的差異。現將有關資料整理報告如下:
1.1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婦產科學(第7版)中關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診斷與分類標準[3];②單胎,初產婦;③均無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及其他心、肝、腎病史;④均無感染性疾病、過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未臨產、無胎膜早破;⑤近3個月內未用過激素類藥物。
1.2 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療的90例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妊娠期高血壓30例、輕度子癇前期30例,重度子癇前期30例。妊娠期高血壓組中,年齡25~32歲,平均(28.6±6.2)歲;孕周34~40周,平均(36.4±4.3)周;輕度子癇前期組中,年齡25 ~30 歲,平均(28.4±6.5)歲;孕周35 ~40周,平均(36.2 ±4.8)周;重度子癇前期組中,年齡26~32歲,平均(28.4±6.5)歲;孕周 35 ~40 周,平均(36.5 ±4.4)周。另選擇同時期進行定期孕檢的30例正常孕婦作為對照組,年齡25~33歲,平均(29.5±6.5)歲;孕周35 ~39周,平均(37.1±4.4)周。妊娠期高血壓組、輕度子癇前期組、重度子癇前期組與對照組孕婦的年齡、孕周無顯著差異(P>0.05),就有可比性。
1.3 研究方法: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于治療之前、對照組孕婦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5mL,常溫靜置10min,以3000r/min離心10min,分離血清,置于冰箱(-70℃)中待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分析法測定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試劑盒由北京普爾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嚴格按試劑說明書進行。
1.4 統計學處理:本組數據采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對各變量進行直線相關分析應用Pearson相關分析。均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妊高組的TNF-α、IL-6、IL-8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IL-10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子癇前期組的TNF-α、IL-6水平高于妊娠高血壓組(P<0.05),重度子癇前期TNF-α、IL-6水平高于輕度子癇前期(P<0.05)。見表1。
表1 妊高組和對照組孕婦的血清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pg/mL,±s)

表1 妊高組和對照組孕婦的血清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pg/mL,±s)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均<0.05;②與輕度子癇前期組、重度子癇前期組比較,P均<0.05;③與重度子癇前期組比較,P均<0.05
組別 n TNF-αIL-6 IL-8 IL-10妊高組 90 152.8 ±75.8① 55.8±12.2① 4.9 ±2.2① 4.3±1.4①妊娠期高血壓組 30 137.2±85.2①② 39.5±11.2①② 4.8±2.3① 4.4±1.5①輕度子癇前期組 30 148.5±85.5①③ 58.8±12.8①③ 4.9±2.1① 4.2±1.5①重度子癇前期組 30 175.4±105.2① 82.6±19.7① 5.4±1.8① 4.4±1.6①對照組30 11.2 ±5.7 3.1 ±2.0 3.2 ±1.2 7.5 ±2.9
2.2 炎性細胞因子變化幅度:與IL-8、IL-10指標變化幅度比較,輕度子癇前期組相對于妊娠期高血壓組、重度子癇前期組相對于輕度子癇前期組的TNF-α、IL-6變化幅度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提示TNF-α、IL-6變隨妊娠高血壓疾病的加重而改變,而IL-8、IL-10則無此變化。
表2 妊高組不同分類患者的血清炎性細胞因子變化幅度比較(pg/mL,±s)

表2 妊高組不同分類患者的血清炎性細胞因子變化幅度比較(pg/mL,±s)
注:①與輕度子癇前期組比較,P<0.05;②與輕度子癇前期組比較,P>0.05
組別 TNF-αIL-6 IL-8 IL-10輕度子癇前期組11.4 ±5.3 10.1 ±4.2 0.2 ±0.1 -0.2 ±0.2重度子癇前期組 26.8±11.4① 27.4±7.9① 0.4±0.1② 0.3±01②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對于母體和胎兒的危害非常嚴重,目前醫學界對其發病機制仍未達成共識。有部分研究結果顯示[4],胎盤形成不良和胎盤氧化應可能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相關,胎盤形成不良和胎盤氧化應會釋放細胞因子,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誘發系統炎性反應。釋放的細胞因子分類主要包括腫瘤壞死因子(TNF)、白細胞介素(IL)、干擾素(IFN)以及生長因子等,大部分屬于小分子的糖蛋白,其典型特性是生物活性廣泛、能調控機體免疫應答、介導炎性反應,極低含量便能夠表達明顯生物學作用。此類細胞因子廣泛作用于造血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可以調節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細胞間相互作用。有文獻報道,腫瘤壞死因子(TNF)、白細胞介素(IL)等細胞因子具有抑制內皮細胞的功能、直接損傷內皮細胞的能力,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進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密切關系著病情的進展與臨床預后[5]。
本研究所選擇的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是促炎性細胞因子,白介素-10(IL-10)是抗炎性細胞因子。IL-6不僅參與了機體炎性反應,也在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6],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孕婦,且其水平能夠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而逐漸提升。在本研究中,妊娠期高血壓組、輕度子癇前期組、重度子癇前期組的血清IL-6水平呈現出逐漸提高的趨勢,與IL-8、IL-10指標變化幅度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證實了上述結果。IL-8既是促炎性細胞因子,也是促血管生成因子。有試驗結果顯示,重度子癇前期孕婦、輕度子癇前期孕婦的血清IL-8、臍血IL-8均明顯高于正常孕婦(P<0.05),研究認為IL-8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機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7]。這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IL-10由多種細胞分泌產生,對炎性細胞因子活性有著較好的抑制功能,IL-10水平降低能夠誘使機體免疫反應,增強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的多種促炎性細胞因子(如IL-6、IL-8等)產生與合成速度,導致機體炎性反應啟動,進而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在本研究中,妊高組不同分類孕婦的血清IL-10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孕婦(P<0.05),說明IL-10也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機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TNF-α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有檢測結果表明,妊娠高血壓孕婦、子癇前期孕婦及子癇孕婦的TNF-α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孕婦。在本研究中,妊高組不同分類孕婦的血清TNF-α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孕婦(P<0.05);同時,結果還顯示,妊娠期高血壓組、輕度子癇前期組、重度子癇前期組的血清TNF-α水平呈現出逐漸提高的趨勢,與IL-8、IL-10指標變化幅度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水平能夠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而逐漸提升。這與IL-6的表現較為類似,因此,我們認為,血清TNF-α、IL-6在反應病情的輕重方面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1] 陳倩,傅曉冬,段成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血清IL-2、IL-6和 IL-10的變化與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400 ~402.
[2] 常雅麗,李曉紅,李萍,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胎盤組織中VEGF、MMP-9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3):3265 ~3267.
[3] 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2-99.
[4] 王春香,王慶華,陳光元.硫酸鎂聯合硝苯地平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物質和抗氧化能力的影響觀察[J].安徽醫藥,2013,17(4):642 ~644.
[5] 林小容,賴秀慧,張細蘭.113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相關因素探討[J].現代醫院,2011,7(9):35.
[6] 劉建國,孫長學,劉莉麗,等.孕婦血清VEGF、PAPP-A水平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關系的研究[J].實用臨床醫學,2010,11(5):3 ~5.
[7] 李蘇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血清IL-1β、IL-10、TNF-α及MPO水平測定及其意義[J].中國臨床研究,2010,23(6):457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