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山
(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大河中學)
學校"和融"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陳立山
(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大河中學)
本文從學校文化建設的角度,介紹了對"和融"文化的思考和實踐探索,圍繞學校環境建設、制度建設、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詮釋了如何在學校管理中有效開展"和融"文化建設,其對學校文化的理解和實踐,對推進學校管理、提高辦學層次有著啟發和借鑒意義。
學校文化管理 "和融"文化 思考 實踐
文化管理是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而學校是師生“體現生命價值的地方,展示個人才華的平臺,追求生命幸福的樂園”?,F就我們對學校“和融”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做如下闡述:
我們認為:學校文化是指,一所學校相比其他學校而言,所特有的思維方式、管理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一個綜合概括,是由學校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共同創造生成的、具有獨特性的精神和物質共同體,體現著一定的時代特征。它強調學校與社會的聯系,重視課程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外化,更注重學校群體成員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和教育、教學、管理與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與人文的這種內在一致性,正是我們提倡“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依據?!昂腿凇蔽幕褪窃谖倚6嗄甑墓芾砗徒逃虒W的過程中,逐漸凸顯總結而被師生認識、接受和強化的,它是以德為滋養、容萬物于身、融天地于心、成未來于今的學校文化。
美國教育家伯爾凱?史密斯曾指出:“一個辦得成功的學校應以它的文化而著稱,即有一個價值和規范的結構、過程和氣氛,使教師和學生都被納入導致成功的教育途徑。”由此我們認為,學校的幾乎全部工作都應是學校文化建設的載體和組成部分。我們只有在“和融”文化的引領下,用心去實踐,以民主、尊重、吸納、借鑒、學習、傳承、創新的意識開展學校的文化建設活動,學校特色才會逐漸顯現,辦學底蘊才會不斷厚重,師生的素質才會持續提升。
(一)營造多元而融洽的環境文化。學校通過對校園環境進行科學規劃與設計,創設良好的文化氛圍來陶冶學生情操,浸潤學生心靈,把理念標識系統、環境熏陶區域和功能區域建設有機融合在一起,努力把學校打造成為激勵師生積極發展的“心靈樂園”,讓師生在學校環境中有舒適感、安全感和歸屬感,真正視學校為家園和樂園。
辦公室文化和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激勵和熏陶引導師生方面有著獨到的作用。學校組織開展辦公室文化和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倡導把辦公室文化、班級文化與師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鼓勵教師的專業化持續成長,促進學生全面有個性地發展,努力讓每位教師在管理、教學、工作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鮮明風格,讓學生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培養自己的特長,通過文化立校,讓師生和學校共同成長,全面持續發展。
(二)完善民主而科學的組織文化?!昂腿凇彼枷胂碌奈幕ㄔO必然會充分張揚尊重、民主的理念,以“暖人心、聚人心、育人心、導人心”為特征,形成以制度建設為核心的和諧管理文化氛圍。制度文化是激勵與約束的有機體,和諧管理并不等于不要規范的制度,相反,學校管理只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更加和諧。
尊重教師的人格,寬容對待教師的缺點,真誠地解決教師的困難,這讓學校的組織文化建設更具實質意義,也增添了和融的內涵。我們倡導“以校為家”的理念,每一位教師都是“家”的一員,大家共同呵護著這個其樂融融的“家”,這是對學校組織文化建設的深化。
(三)鑄就高尚而豐厚的教師文化。教師文化包括師德、師能、師智、師魂等方面,也包括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教學風格等。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其本身的素質高低直接決定了素質教育的成敗。教師職業是以“愛”貫穿始終的,沒有“愛”的教育,就沒有學?!昂腿凇蔽幕男纬?。
在學校教育創新的過程中,學校管理者會通過為全體教師指明學校發展的愿景和目標,提出一種挑戰和變革的動力。當這種理想化的愿景得到全體教師認可時,學校管理者也就與教師達到了認知上的共識、情感上的共鳴和心靈上的共振。通過“教學公開周”活動、“敘說自己的教育故事”、“名師工程”等一系列創新措施,讓骨干教師實現著由“合格教師”向“優秀教師”的蛻變,由“教書匠”向“教育家”的涅槃;“青藍工程”、“骨干教師人才庫建設工程”,更是給每位骨干教師不斷標豎理想的目標,頑強地實現著超越自我。
(四)打造多樣而豐富的課程文化。課程文化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教育的本質告訴我們,學校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和諧發展。為此我們在努力構建突出德育、綜合發展、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的課程體系,打造多彩的課程文化。
學校積極倡導全員開發校本課程,并通過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實現師生共同成長。學?;谖幕蛡鹘y,切合學校的實際,采取自主開發并有效利用區域課程、社會教育資源穩步推進,通過選用、改編、創造等形式,合理有序地開發、實施了數十種校本課程,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課程體系。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校引導教師潛心研究,積極探索實現有效課堂的方法、策略,構建有效課堂的新模式,努力把課堂變成師生互動的場所、學生學會學習的場所、教與學智慧充分碰撞的場所。
(五)推進多彩而實效的學生文化。學生文化包括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風格,學生的課余生活、社團活動、文體活動等方面。我們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充分尊重學生的愛好和意愿,精心組織形式多樣、富有教育意義的學生文化活動。其中,社團活動是我們的重點,豐富的社團活動融多種教育元素于其中,制度化的體育節、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等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和鍛煉的平臺,推動了“和融”文化的建設。
(六)開發多維而開放的教育文化。家庭和社會資源填補了學生“和融”文化建設的空白。家長委員會的成立,使家校教育合作步入了一個新階段;校外德育基地和實踐基地的建設,對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培養自立自強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補充促進作用。
我們所探索實踐的以“和融”理念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建設遠不止這些方面,我們期望繼承和融合各種先進文化的合理內核,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實現目標,讓師生快樂、幸福,生活得更有價值。這是我們的“和融”文化建設所追求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