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茌平縣職業教育中心 山東聊城 252100)
淺談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與思考
張燕
(茌平縣職業教育中心 山東聊城 252100)
思想政治課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德育教育的主陣地,肩負著對中職學校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重任。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整合課程內容,采用適當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本文結合實際,針對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進行探討和論述。
中職學校 思想政治課 教學實踐 思考
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普遍存在課堂教學難,教育實效不顯著等現象。主要原因表現在幾個方面:
1教材方面的因素:目前采用的職教政治課教材內容空洞枯燥、脫離實際、“滯后性”嚴重,使學生覺得學而無用。
2.教學方面的因素: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基本上以說教為主,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際,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3.學生方面的因素:中職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差,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差。往往重視專業課學習,而忽視政治課學習。思想松散、行為習慣不良,自信心不強,心理素質較差,對前途感到悲觀迷惘。
當然,中職學校院校生也有優點,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心理調適能力較強,較多地接觸社會,動手實踐能力更強。
那么,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怎樣做才能達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最終達到教學目的呢?
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育的力度和效果主要來源于教師的人格感染力和真理說服力,其次是教育方法的藝術吸引力和情感震撼力。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教師需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整合課程內容,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如;課堂討論、情景教學、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政治課教學的實踐性、有效性、針對性。
1.創新教育理念
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師普遍存在教學觀念陳舊,沒有做到因勢利導,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此外有的教師不注意加強自身業務學習,教學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顯得更加重要。政治課教師在教學模式上要突破以往的“三個中心(課堂、教師、課本)”變為師生參與、雙向交流,變共性劃一教育為個性舒展教育。
2.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2.1 堅持探究性學習
自主探究學習有利于改變思想政治課的“灌輸”、“說教”的傳統教法。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要求對各自提出的不同問題通過親身體驗、研究,獲得感性的認識。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對學生而言開拓了視野,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以實現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
2.2 堅持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課堂上“聽”。講授的弊端是以教師為主體,師生缺少互動,溝通較少,是一種“填鴨式”方法,導致學生興趣在課外。中職學校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是一個普遍現象。針對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興趣教學法就是一種必然選擇。興趣教學要求教師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學習不是負擔,而是需要的滿足,是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
案例教學法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主要由質疑、探索、反饋、評價幾個環節組成。根據教學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調查、思考、分析、交流,教給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師生雙向活動,教與學變為合作關系,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主要通過學習案例材料,圍繞教師的問題或是學生自己的問題進行信息收集、加工、處理、整理,以探究學習等方式得出最佳的結論,教師對結論進行開放性評價,使學生獲得新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充當啟發引導者和探究者的角色。
2.3 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這一原則,這是造成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不高的重要原因。針對職業教育和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思想政治課教學要緊緊圍繞職業教育這個中心,突出職業精神、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突出培養社會合格勞動者的目標。
在教材處理上,中職學校院校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較多,理論性較強,難度也較大。要從中職學校學生特點出發,刪除一些較深較難的內容,突出教學的方向——職業素質教育,同時選擇實用的內容進行增補,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選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教材。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所選用的教材有:《生涯規劃》、《心理健康》、《人際溝通與禮儀》、《就業指導》等內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指出,中職學校院校教育德育課將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必修課分《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四門,選修課除《心理健康》外,其他課程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申請選用。新教材特點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教材的多元化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們要以此為契機,對學科內容進行整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效。
3.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以人為本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理念,在學校教育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就是要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只有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才能積極主動去了解學生的需要和感受,才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甚至于另類,才能與學生開展民主平等的對話教學,才能使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傳統教學,弊端甚多,究其根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主體的缺位和錯位。特別是傳統教學中,教師本位、學科本位和教材本位的問題尤其突出,課堂教學就是教師“一言堂”,學生沒有機會參與,也沒興趣參與。如果這些觀念不加改變,新的教學方式是很難實施的。
面對中職學校學生現狀,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做到:提倡激發而不是漠視學生學習興趣;提倡課堂上積極的學生自學而不是滿堂灌;提倡優化課堂討淪而不是一言堂;提倡有效的講練結合而不是講練分離。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對學生的學習引導,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1].楊化.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創新[J].重慶社會工作職業學院學報,2006,
[2].鐘啟泉.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