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柳
(湖南省新邵縣陳家坊鎮五里完小 湖南新邵 422923)
我和班上的"中等生"有個約會
石春柳
(湖南省新邵縣陳家坊鎮五里完小 湖南新邵 422923)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第一次擔任了小學五年級的班主任工作。開學的第一天,面對三十多張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小嘴,我還真有點茫然不知所措。上課時我發現:有一部分學生愛提問,有一部分學生愛走神,當然還有一部份學生既不愛回答老師的問題也不會做出違反紀律的事。通過一周的觀察和上學期期末成績的參考,我得出的最初結論是:“優生”好提問,“差生”好搗蛋,“中等生”默默無聞。
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各有不同,也常常被我們人為的分為“好、中、差”。大部分任課老師都有這種感覺:易記的名字往往是“兩頭”的學生。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成績反差大,而且一般能主動與老師談笑的大多是“兩頭”的學生,而“中等生”很少。時間一長,老師如果沒有及時疏導,就使得中等生在分化中往下走,進而影響整個班級的發展。
我班上有30名學生,優生有12名,差生有6名,中等生也有12名。我觀察到這12名的中等生中其實都有很大的上進潛力。如果我把這12名成績不好不壞,性格安分守己,聽話、順從而又默默無聞的學生引導成出眾的優等生,這對這些以前不被重視的中等生來說是件多么高興而又自豪的事。誰又不盼望自己成為優秀的學生了?我在慢慢思考:這個期末,我該如何跟班上的中等生來個成功的“約會”呢?
愛學生是老師的天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其實關注的形式很多,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等,納入到課上、課間及學生的方方面面。如提問時,我給那些數學基礎差一點的同學投以鼓勵的眼神,如果做對了,就在全班表揚;做錯了,就鼓勵他再接再厲。只要發現了他們小小的進步,說一句“做得好”,那怕是老師一個小小的鼓勵,都要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心,產生對教師的依戀與信賴,那么他們要求進步的動機就會得到強化,就會重新樹立前進的信心。
我班有個男同學叫袁時茂,是個留守兒童。平常成績也是一般,不太愛說話,做什么事情都是默默地進行著。那天第五節課是體育課,做完操后大家都在操坪里玩“撕名牌”的游戲,只有幾個學生留在教室里。我在教室后門口觀察了一下,發現留在教室里的同學有些在講話,有些在玩游戲拼圖,只有袁時茂在做老師今天布置的數學家庭作業,而且非常認真。放學前,我把這一情況在班上一說,當著全班同學表揚了袁時茂,稱他為班上的“學習標兵”,希望大家能向他學習這種刻苦求知的精神。好多同學都向他投去了羨慕的目光。
其實在中等生身上,都潛藏著許多積極因素,如要求進步,樂于為班級做事,有表現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要求,他們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和依賴。他們又是班級中可挖掘潛力的巨大群體。
鼓勵猶如陽光,獲得老師的鼓勵和肯定是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需要一旦滿足,便會成為一種積極向上的原動力,多種潛能和情感便會激發出來。做個有心的老師,在平時多觀察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找自己的優點,找別人的優點,從而增強自信心。
“中等生”平時很少得到老師的關心和關注,以至于和老師之間有距離,師生的感情也很生疏。古人說:“親其師而信其道”。其次,這些“中等生”在家也很乖巧,家長們對他們也很放心,所以一些父母也沒想過要特別關注這類孩子了。針對這些情況,開學初,我就要求班上每個同學都必須將家里監護人的名字及電話號碼抄給我,我系統地整理了一份家長聯系手冊。尤其特別注意“中等生”。上次那個袁時茂同學,通過那次的表揚后,學習勁頭更足了,學習上有不懂的地方也敢主動問老師了。我把這種進步用電話跟袁時茂家長溝通了。他的媽媽非常開心,又能接受老師對家長提出的一些育子建議。通過電話溝通,我不僅了解了學生的家庭環境,而且還了解學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學生在家實際表現。同時也將學校教育信息及學生在校表現反饋給學生家長,這有助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在這種交流中,有效地拉近老師和學生家長間的距離,培養了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從而幫助中等學生走出心理上的陰影,促進他們發展和學習的進步。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能力上的優點和缺點。獎勵優秀生固然好,但絕大多數的中等生往往離獎勵所要求的冒尖水平還有一點距離,因而中等生幾乎與獎勵無緣。他們缺乏獲獎的信心,缺少上進的動機。所以在背書,完成作業或者其他學習評比時,我把優生得獎與中等生得獎的標準分開,只要中等生達到了基本的要求,就給他們評為與優生同一等級的獎勵。如在班級中設“學習標兵”、“文藝能手”、“勞動能手”、“進步典型”、“助人為樂獎”等單項獎,讓中等生有了更多的目標,這樣激勵中等生,使他們感到只要努力獲獎也不難,有利于調動中等生的積極性,激勵他們不斷上進。
班干部常常是優秀生的天下,中等生與差生基本無緣班干部。為了調動班上同學的管理積極性,我將班上30名學生分為5組,每組六位同學。每一組都由優生、中等生和差生組成。成績好的組長負責全組的紀律,組員的獎罰分記錄工作;語文成績好的同學選為語文課代表,負責語文作業的檢查及為本組同學背誦語文;數學成績好的同學選為數學課代表,負責數學作業的檢查及輔導本組組員學習數學。中等生選為生活組長和衛生組長。這兩個崗位不需要很好的成績,但是需要負責的態度,和踏實的工作作風。成績差一點的但是不惹是生非的學生則選為體育組長,上體育課時管理好本組的紀律,注意運動中的安全等。這樣中等生和差生也有了自己的崗位和職責。無論成績的好壞,每個同學都有了管理和被管理的機會體驗。這種管理使很多中等生獲得較多發展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中等生”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他們有憧憬,有夢想。如果老師們能有意識地為這些可愛的“中等生”創設機會,使他們從活動中發展自身的優勢與弱勢,給他們展示自己優勢的機會,幫助中等生用“望遠鏡”認識自我。使他們明白,只要自己通過努力并抓住機會,也能像優生一樣優秀。
我深知這個班主任工作的責任,我也會給這個曾經被遺忘的角落撒下關注的陽光,用我的熱情來挖掘藏在這些“中等生”身上的潛能金礦,鼓勵他們樹立起自信心,積極健康地發展。我愿在成功中與你們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