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小萍 胡曉歡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經濟欠發達地區老年人健康信息獲取影響因素與對策
——以宿遷市老年人為例
賴小萍 胡曉歡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以欠發達地區老年人為調查對象,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健康狀況以及健康信息的獲取情況。調查顯示:經濟欠發達地區老年人的健康意識與社會參與程度雙低以及地方媒體的缺位均是影響老年人健康信息獲取的重要因素。提高健康意識、家庭等社會支持的介入和地方媒體的補位是提升老年人健康信息獲取的重要途徑。
經濟欠發達;老年人;健康信息獲取;對策
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12億,占總人口的15.5%,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1.37億,占總人口的10%。由于小型規模、子女外出增多等原因,純老年人家庭增加,高齡老人、獨居老人也大量增加。江蘇人口老齡化排名全國第三,人口老齡化正處于加速期。截至2014年年底,江蘇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579.23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0.57%。江蘇人口流動以省內為主,但仍遵循了“越富越年輕”的規律。經濟最發達的蘇州市,老齡化水平排名倒數第一,而蘇北如宿遷等經濟欠發達地區老齡化水平靠前。在老齡化社會,健康老齡化成為關注的焦點。老年人的個體健康是健康老齡化的重要方面,信息獲取行為是影響老年人個體是否參與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健康信息獲取可激發獲取者在健康方面做出積極改變。本文以蘇北城市宿遷老年人為調查對象,以期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老年人的健康傳播提供參考。
(一)調查對象
本調查選擇年齡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為調查對象。在宿遷宿城區幸福街道、項里街道、河濱街道、古城街道采用隨機抽樣方式抽取220名老年人。選擇宿城區的原因是主要探討城市社區而非農村老年人的信息獲取狀況,因為中國的城鄉二元結構,城市與農村的差別較大。本調查共發出問卷220份,收回210份,篩除項目不全的問卷后,有效問卷為200份,有效率95%。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問卷形成是基于文獻的綜合,在深度訪問的基礎上形成初稿,試測后進一步修正最終確立。問卷當場發放并收回,部分老年人自己不能填答,則由被調查者口述,調查員或者其子女幫助填寫。考慮到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對作答的時間未作嚴格要求,待其填寫完畢為止。
(一)老年人個人背景影響健康信息的獲取
老年人的個體健康關系到其晚年生活質量。聯合國提倡健康壽命,我國的平均壽命是73.5歲,我國的平均健康壽命是62.3歲,在全球排名81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調查結果顯示:55.9%的老年人患有各類經醫生確診的疾病。由此可見,老年人的個體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但是,調查結果卻表明:被調查者中有35.6%的老年人從來不進行全面體檢;當問及健康及健康知識的內涵時,超過50%的老年人對具體的健康概念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直接反映出宿遷市老年人健康意識淡薄,限制了對健康信息的獲取。
老年人的個人背景因素是導致健康意識淡薄的主要原因。一是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初中以下(不包括初中)水平占57.2%,其中32.8%老年人沒上過學,因而不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和較大的閱讀量,這直接阻礙了老年人對健康知識的了解,不利于他們對健康信息的獲取。二是受經濟條件約束。34.7%的老年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欠發達地區農村老年人經濟供養方式從原來的家庭供養為主轉變為以老年人經濟自給為主、家庭供養為輔,老年人自己成為維持自己經濟生活的最主要力量。”老年人的精力大部分放在獲得經濟來源上,對健康的關注相應減少。三是居住方式限制老年人在信息獲取方面得到相應的社會支持。調查顯示老年人與配偶同住的比例占41.5%,獨居和養老機構的比例達9%。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由于居住方式的關系,較少得到來自家人的安慰。老年人可傾訴的對象越來越少,包括心理健康在內的狀況均受影響。同時由于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不高,得不到家人支持也影響健康信息的獲取。
(二)社會參與程度低阻礙老年人健康信息獲取
社會參與程度的深淺,決定了一個健康傳播行為與社會情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強弱程度,健康訴求、傳播能力、社會參與程度三者共同決定了一個健康傳播行為的總體特征。從健康信息的獲取而言,傳播學中的人際傳播和組織傳播是老年人社會參與度的集中體現。老年人患病概率高且拖延時間長,人際傳播和組織傳播是老年人獲取健康信息并付諸實踐的重要手段。從調查結果來看,老年人在此層面的參與程度低。從人際傳播來看,本調查顯示:32%的老年人喜歡一個人待著,只有26.4%的老年人會選擇和他人交流健康信息和保健知識。由此可見,老年人群體內部的交流未成為健康信息獲取的主要形式。從組織傳播來看,14.4%的老年人不需要組織提供的幫助。老年人希望得到組織提供的個人服務中:健康體檢25.5%,飲食行為指導17.7%,健康咨詢與指導30.9%,健康講座11.5%。但是深度訪談的結果卻顯示:當問及社區有組織健康活動是否會參加時,“要幫忙帶小孩,沒有時間”或者“健康宣傳可能是推銷產品的騙局”等回答較為常見。由此可見,雖然參與組織活動的愿望較強烈,但是實際的參與率低。
人際傳播與組織傳播產生的問題,需要通過權威的力量加強傳播的效果,促進老年人信息獲取的社會參與。具體實施方式可以政府的名義,在社區內部建立健康俱樂部,俱樂部成員為患有同類疾病的社區居民,組成如“高血壓患者俱樂部”、“降糖俱樂部”等具有針對性的自愿性患者組織,促成老年群體內部人際交流。同時俱樂部作為整體,可以為個體提供真正有益于健康的信息傳播。例如,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講座、醫生義診、健康咨詢等。并做好跟蹤記錄及反饋工作,及時了解老年人身體狀況,對健康傳播的內容做出有效調整。這類活動要注意老年人的時間問題,比如選擇小孩上學期間或者周末等適宜時間。
(三)地方媒體的缺位影響老年人健康信息獲取
健康信息的媒體獲取渠道調查顯示,電視、報紙和廣播是老年人接觸率最高的媒體,分別占46%、20%和10%。7.4%的老年人完全沒有媒體接觸習慣,絕大部分老年人接觸渠道局限。同時深度訪談發現:超過半數的老年人并不會主動長期關注健康類欄目;對于渠道選擇的理由,43.5%是接觸方便,16.6%是生動有趣,26.5%是可信度高。老年人沒有從傳播渠道獲得較多的健康信息,且不論這些健康信息是否有效。中國存在南北差異,不同地方的疾病譜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地方媒體因其服務于當地的老百姓的定位,可以為老年人健康提供更具針對性的信息服務。
從媒體角度來說,不同媒體對老年人健康信息的關注程度不同。就宿遷地方媒體而言,對老年人的健康關注基本處于缺位的狀態。宿遷電視臺缺乏專門為老年人健康開設的節目。少量的關于老年人健康的信息散見于一些生活服務類節目和新聞類節目中,沒有系統的關于老年人健康的介紹。宿遷廣播在健康信息傳播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宿遷市交通廣播頻道在早上六點開設了《健康節拍》欄目,新聞廣播頻道在早間八點開設了《健康講座》欄目,在晚間七點半、九點半開設了《健康直播》欄目,但這些欄目也并非為老年人專設。報紙媒體為老年人提供的健康信息類欄目也不多。例如《宿遷晚報》,并沒有專設的健康版,更不用說針對老年人健康。宿遷市老年人無法獲得系統的具有時效性的健康信息,這一空缺還有待彌補。
(一)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識,促進健康信息的獲取
健康意識是影響老年人是否能夠主動尋求健康信息的關鍵因素。經濟欠發達地區老年人健康意識較低,導致他們不能主動識別行為對自身的利弊,不能主動獲取健康信息。通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識,促進他們對健康信息的獲取很有必要。需要從政府和大眾媒體兩方面著手。從政府角度來說,要從生活保障方面解決老年人的后顧之憂。經濟基礎決定意識形態,經濟欠發達地區保障基本的生活需要成為老年人生活的重心,健康成為排在生活之后的考慮對象,因而保生活基本保障是政府的首要任務。在此基礎上,要把老年人健康納入政府健康傳播體系。例如,把老年人醫療保障、老年人健康檔案的建立等方面納入政府政策范疇,促進健康意識的形成。
有研究顯示:媒體傳播和健康講座對健康意識都有正向的解釋作用,且媒體傳播的貢獻率最高。首先大眾媒體在健康意識的提升方面要樹立專業、權威的健康傳播者形象,媒體從業者需要不斷進行醫療健康知識的學習,更新健康傳播的觀念。借助公益廣告的傳播也是提升老年人健康意識的重要手段,廣告以生活化的視覺和聲音等語言傳遞信息,加上重復的刊播次數加深受眾的印象,能培養受眾的意識形態。
(二)家庭等社會支持提高老年人健康信息獲取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老年人由于在經濟、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弱勢,更需要得到來自家庭等社會支持,以實現個體健康老齡化。家庭對老年人的信息獲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中介橋梁”和“新媒體教育”兩個方面。家庭成員有共同的生活環境,甚至生活習慣都類似,他們充當“中介橋梁”,向家里的老年人傳播健康信息,提高老年人健康信息的獲取。尤其是在接觸“改變或預防不良健康行為”的信息時,由于家庭相似的生活環境,家庭成員的推介更具有針對性,可以激發老年人對健康信息的獲取。當老年人生病需要獲取“參與醫療決策”類信息時,家庭成員作為重要的決策者,查詢并把獲取的健康信息告知老年人,可以幫助其知曉治療方案,從而配合醫生的治療。
“新媒體教育”方面,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老年人運用新媒體和理解信息的能力不如后輩。讓家庭成員作為老年人接觸新媒體信息的教育者,尤其是家庭主婦和孫子女,更容易讓老年人實現健康信息的獲取。宿遷市在傳統媒體在老年人健康傳播缺位時,反而創建了“健康宿遷”網,并開設老年人專欄,為老年人提供各類健康指導,說明新媒體成為老年人健康信息獲取的重要渠道。家庭成員要教育和幫助老年人接受網絡,包括移動互聯網,改變老年人對上網普遍不重視的現象。很多權威機構均在新媒體上傳播最新的健康資訊,如果老年人能利用新媒體,將極大拓寬健康信息的獲取渠道。
(三)通過地方媒體補位與聯動促進老年人健康信息獲取
地方媒體在老年人健康傳播中承擔著重要責任,要加大與公共健康相關的媒體單元的經費投入,在老年人參與度高的媒體上創辦符合城市現狀和特色的節目。結合當地四季氣候交替、地區生活習慣和地方病發病情況,從媒體定位,推出符合老年人生理特點的健康節目。注意節目形式的多樣化,不宜過分專業高深,應當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使節目不僅好看且耐看。更重要的是注意傳播過程中的誠信問題,切實保護老年人的利益,從而為老年人健康信息傳播打下基礎,形成良性循環。
地方媒體因在本地化上的優勢,可通過線下互動帶動老年人對健康信息的獲取。首先,地方媒體與社區聯合互動。例如,開展公益活動,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派送收音機,教他們使用。在重陽節等特殊節日走進社區,為老年人提供慰問品和健康知識宣傳手冊等。然后借助媒體自身的力量進行報道,實現二次傳播。其次,還可以與醫療衛生機構聯合互動。醫療衛生系統是健康信息的主要生產者,具有天然的權威性,地方媒體在確定健康議題時,參考當地醫療衛生系統發布的健康信息進行節目的編排。聯合醫療衛生機構,應用社會營銷的運作方式,進行線下的健康游戲、健康知識宣講,讓老年人參與到活動中來,增加老年人對健康信息的獲取。
[1] 陳芳.從“家庭供養”到“經濟自給”:經濟欠發達農村老年人經濟供養方式的轉變[J].人口與社會,2014(3).
[2] 張自力.健康傳播與社會:百年中國疫病防治話語的變遷[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8.
[3] 高月霞,徐程,劉國恩,林艷.社會支持對老年人健康相關生命質量影響研究——基于南通的實證[J].人口與發展,2013(4).
[4] 賴小萍.基于知信行模式的老年人健康傳播困境與策略研究[J].傳媒,2015(16).
[5] 周非,李靜,陳俊欽,劉一平.安慶市社區老年人的健康意識狀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4).
[6] 我國居民平均健康壽命62.3歲[EB/OL].人民網,http://news.cntv.cn/20110901/107915.shtml . 2011-9-1.
G203
A
1674-8883(2015)21-0015-02
本論文為2013年宿遷學院重點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3KY05)與2013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指導項目(項目編號:2013SJD76004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