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菏澤廣播電視報,山東 菏澤 274000)
探析廣播電視報的轉型與創新
王 霞
(菏澤廣播電視報,山東 菏澤 274000)
廣播電視報早期的繁榮發展是源于其“電視節目預報”的壟斷地位,但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以及媒體技術的發展,廣播電視報也陷入了發展困境。除此之外,廣播電視報發展滯后與其經營管理模式的不合理、生產成本與收益不平衡也有關。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廣播電視報的發展形成巨大的沖擊,同時也為其提供了機遇。如何在時代潮流中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實現轉型和創新,是廣播電視報人現在極為關注的問題。
廣播電視報;轉型;創新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互聯網、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媒體形成了強烈的沖擊。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許多傳統媒體也開始實現信息化發展,社會逐漸進入全媒體時代。在新時代的背景條件下,廣播電視報的轉型和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廣播電視報見于20世紀50年代的上海周刊《一周主要節目預告表》,其主要作用是為當時的工廠、政府以及學校宣傳和播報。60年代初期我國廣播電視報基本成型,主要的播報內容為電視臺節目。到80年代,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電視機開始進入千家萬戶,電視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因此,此時以電視節目為主要播報內容的廣播電視報也受到群眾的歡迎,發行量大增,到20世紀90年代,廣播電視報的發行量超過了4000多萬份。廣播電視報業在這段時間得到蓬勃發展,且當時的廣播電視報業屬于壟斷行業,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廣播電視資訊逐漸被各大媒體瓜分,并且各媒體通過擴大規模、提高質量等方式,大打品牌戰,使得廣播電視報的壟斷優勢降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在社會上的影響逐漸降低。尤其隨著科技的不斷發達,智能手機等的不斷更新應用,廣播電視報都相繼陷入生存困境,常年出現發行量少、收入低、收益少的現象。
(1)國家政策的改變使得壟斷地位優勢喪失。廣播電視報早期的蓬勃發展最主要來源于它的壟斷地位,就其本質說,廣播電視報在當時并沒有實質上的競爭能力。因此,在政府下發《關于廣播電視節目預告轉載問題的通知》的文件時,就意味著壟斷優勢即將失去,廣播電視報也終將走上沒落之路。[1]《關于廣播電視節目預告轉載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各地報紙都能夠刊登電視節目預告,廣播電視報即將面臨減少讀者和客戶的局面,對其發展極為不利。
(2)新媒體帶給廣播電視報的沖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應運而生。新媒體不僅具有時效性、便捷性等特點,相對于廣播電視報而言,其內容承載量更大、內容播報形式更加多樣化,廣播電視報的“預告”功能開始減弱,人們對新媒體的依賴遠遠大于廣播電視報。新媒體的產生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對傳統的紙質媒體都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廣播電視報更加被邊緣化。
(3)經營管理模式的不合理制約其發展。廣電報屬于編制單位,由上級任命領導人員直接管理,雖然形式上,廣播電視報也會進行各種考核,但實際上其經營管理模式單一。長期以來,廣電報單位中出現的考核形式化,單位工作人員的升遷和工資水平與實際的經營收益并無關系,并且單位人員流動量非常少等問題直接造成員工工作積極性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低,市場競爭意識差等缺點,阻礙了廣播電視報的進一步發展。
(4)成本高,收益低限制了廣播電視報的發展。廣播電視報發展到現在,一直遵循加版不加價的經營規則,其實質上使自己的生產成本提高。雖然價格低廉能夠增加廣播電視報在市場競爭中的價格優勢,使得其在銷售市場中能夠暫時保持穩定。但是隨著近十幾年的發展,廣播電視報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導致其經營利潤大不如前,出現成本高、收益低、入不敷出的局面,廣播電視報陷入生存困境。
(1)轉變運營管理機制。轉企改制從根本上轉變了廣播電視報的內在管理機制,對于推動廣播電視報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廣播電視報的轉型意味著廣播電視報將成為真正的企業,必須對本企業的管理機制如人員聘用、干部的選拔、生產與銷售、業務管理等環節進行重組。[2]例如,在人才的選拔和考核中,要以業務能力為考核標準,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和工作積極性,同時加強對企業員工的培訓,培訓目的在于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培養員工的市場競爭意識以及加強企業文化的宣傳,提高企業凝聚力,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 轉變市場定位。在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廣播電視報要想在市場中獲得優勝地位必須要重新進行市場定位。雖然每個地區的經濟結構、文化背景略有不同,媒體發展方向與模式不一定相同,但是發展的策略是相通的。與時俱進,市場定位標準就是其中的發展策略之一。隨著時代的變化,同樣是對家庭生活劇的播報,側重點也會不同。需要編輯做好詳細的市場調查,確定報紙面對的受眾,調查受眾最關注的是家庭生活的哪一部分,以此來重新定位,確定報紙刊登內容,必然會更受讀者喜愛,提高報紙發行量。另外,廣播電視報還可嘗試發行不同形式的周刊,改變報刊發行周期等實現轉型。
(3)向數字化媒體轉型。向數字化媒體轉型是時代的必然要求。廣播電視報發行量減少,陷入生存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受眾的減少,而受眾的減少并不是因為對電視的淡薄,而是從觀看電視機向觀看電腦、手機轉移。因此,“電視預報”依然可以作為廣播電視報發展的主要方向。[3]然而,傳統的紙質媒體受版面限制,內容少,更新速度慢,對比數字化媒體具有速度快、規模大、受眾廣的特點,必然落后于新媒體的發展。廣播電視報可以采用將傳統媒體與數字化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資源優勢配置,擴大企業競爭市場,提高企業市場實力,實現完美轉型與創新。
新媒體的發展給傳統媒體尤其是廣播電視報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同時也提供了發展機遇。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廣播電視報總的發展方針。廣播電視報必須在新媒體不斷擴大發展的時代潮流中與時俱進,實現轉型和創新,實現廣播電視報的穩定發展。
[1] 李紅旗.廣播電視報轉型問題研究[J].今傳媒,2012(08):112-114.
[2] 李紅旗.廣播電視報轉型問題研究[J].中國廣播,2012(11):95-96.
[3] 徐霄君.地方廣播電視報的轉型路徑[J].西部廣播電視,2014(14):70+72.
G216.2
A
1674-8883(2015)21-02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