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祥
(長治日報社,山西 長治 046000)
試論新媒體下報紙行業發展的數字化策略
趙衛祥
(長治日報社,山西 長治 046000)
報業數字化,突出的是傳統報業也主動迎合當前社會發展的數字化趨勢,實現變革與產業升級,最終實現由紙媒體朝數字化媒體的轉化發展。基于此,文章就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報業的數字化發展提出幾點意見。
新媒體;報紙;數字化
新時期,伴隨計算機與網絡的日漸普及與數字化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諸如報紙、電視等這些傳統媒體正面臨著一場巨大的網絡化、數字化與信息化革命。據統計,2011年我國圖書出版品種與總印數、日報的總發行量均處世界第一,而電子出版物總量也位居世界第二,印刷業產值則為世界第三。[1]可見,信息化與網絡化發展,直接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而最為顯著的一點就是,新時期人們閱讀方式已從傳統“紙質時代”步入了“紙質、多媒體電子并存的時代”。基于此,如何尋求傳統報業的數字化發展,則成為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報業繼續發展的重點所在。
就目前形勢而言,網絡的發展為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提供了巨大的商業利用空間與發展機遇。目前,網絡社區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廣告經營、會員費與交易費、增值服務費等幾種。以騰訊為例,它就是依托其龐大的用戶群與較完善的會員制度,充分發揮了網絡社區優勢,對市場進行細分,并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效益。就這一點而言,傳統媒體的不足則比較明顯,其盈利模式多集中在廣告經營上。基于此,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報業發展就可積極借鑒網絡社區發展模式,并加以創新發展。例如,成立讀者俱樂部,使用會員制形式吸引一批忠實讀者;定期展開活動,借助報紙本身影響力開展各種評比活動,從而為受眾提供更多增值服務等。同時,傳統報業還可充分依托網絡社區現有的人氣與影響力,充分融合,以尋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創新經營模式。以微博為例,傳統報業就可充分發揮出自身特有的權威公信力與地緣優勢,基于微博獨有的粉絲群與轉發—評論模式對自身行銷策劃加以改進,以更好迎合地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例如,寧波的《東南商報》就同相關行業、部門合作,成立了“社區全媒體工作室”,推出了網友比較推崇的“微刊”,打造了“寧波社區網”,并結合自身品牌欄目“社區大篷車”與“最寧波月月評”等,于每周一在報紙上推出全新的“社區廣場”周刊,獲得了較好效益。
對于傳統報業資源的內部整合,主要可從內容資源與客戶資源兩方面來展開,通過資源的優化整合與數據庫的構建,促進傳統報業營銷模式朝著更加精準化與多元化方向發展。一方面,可借助資源整合,形成以內容為依托的數據庫平臺。新聞媒體內容數據庫,指的就是在應該積極整合各種媒體上的新聞信息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數字化整合后生成的新聞資料數據庫與對應的管理軟件系統,有著儲量豐富、媒體形式多樣與資源查找性強等特點。[2]就目前形勢而言,我國多數大型報業集團也紛紛開始了數據庫的投資建設,以更好迎合新媒體時代下的媒體行業發展需求。為此,在構建以內容為依托的數據庫平臺的時候,需在綜合考慮信息視角、策劃與專家解讀等多方面基礎上,打造出新的盈利點,并考慮到新聞信息的內容與形式問題,針對不同新聞內容形態,對其進行分類儲存,便于受眾查詢。而且,還需進一步優化其數據檢索功能,確保受眾可迅速查找到所需信息,以此來不斷提升自身數據庫的關注率與利用率。另一方面,需打造以目標客戶為依托的數據庫平臺。新時期,傳統報業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必須逐步迎合新時期人們對新聞產品與服務的需求,積極構建出以客戶為中心的數據庫。基于此,傳統報業就可在整理保存其現有或潛在消費者以往信息、消費與愛好等信息的基礎上,積極構建客戶關系數據庫,甚至也可在數據庫根據客戶地區、職務與收入等條件的不同進行分類處理,明確其目標群體,從而為新時期傳統報業內容與目標化營銷策略的改革提供有力依據,為報業經營發展帶來“二次營銷”利潤。
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報業數字化的發展核心就是尋求版權保護。首先,可結合不同新媒體的業務模式,如電子雜志、網絡期刊等特點,對版權保護制度加以創新。其次,同現代技術密切結合,與時俱進地落實版權保護工作。就某種意義而言,數字化出版的出現,使得接受咨詢者可讓任意復制、評論,甚至非法再傳播作品,基于此,版權法必須權衡各方面利益,尋求新技術的支持,適當增加、利用一些規避技術,以此來更好適應新媒體發展。再次,在作品數字化出版創作與傳播中,需明確作者、傳播者與使用者間的關系,合理保護各方權利,落實數字版權保護工作,使作品利益能夠被合理分配到作者與社會公眾,最終實現利用的友好互動。最后,需出臺對應政府支持政策,逐步健全版權登記與監管制度,構建版權登記與交易平臺,應用版權追蹤與檢索監管技術,逐步強化對數字出版制度建設,對相關法律、標準加以完善,以此來實現對數字版權的科學管理。同時,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報業的數字化發展,還對報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新媒體背景下,從業人員需做到“一專多能”,即需全面把握文字稿件采寫、編輯與現場素材錄制等各方面的技能,從而在確保整個新聞質量的同時,提升新聞采訪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新聞報道時效性。其次,還需注重對從業人員職業素質、思維素質等的培養,引導其樹立嚴謹的工作態度,杜絕假新聞,用事實說話。而且傳統報業數字化轉型發展中,從業人員還需主動培養自身的新媒體意識,把握各種新媒體與新技術的特點與傳播規律,從而借助新媒體優勢不斷提升傳統報業影響力。
新時期新媒體的發展,不僅給傳統報業發展帶來了較大發展空間、機遇,而且還對其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報業數字化發展也成為其今后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為此,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報業需要從各方面入手,如細分市場、優化整合內部資源、構建數據庫平臺等,以此來逐步實現報業的數字化發展,推動我國傳統報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楊曉燕,張真真.全媒體時代報紙的數字化轉型及策略選擇——以《南方周末》發展現狀為例[J].新聞前哨,2015(5):65-66.
[2] 方玲玲.“數字化優先”:新媒體沉迷環境下的報紙變革與新聞生產[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49-153.
G216
A
1674-8883(2015)21-0217-01